新華社上海4月17日電(記者 李榮)上海田林街道居委會幹部沒有想到,政府“出大頭”為老式樓房過道加裝防盜門這樣的“好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遇到這麼多居民利益的協調問題。為此,他們舉行了聽證會,挨家挨戶徵求居民意見。
像這樣政府“做好事”也不忘聽取市民意見的工作程序,正在上海逐步推廣。一些基層幹部説,政府“做好事”也不能強加於人。
為了推進“平安社區”建設,上海田林街道決定給社區內的老式樓房加裝500多扇電子防盜鐵門,所需投入八成由政府部門出資,餘下二成由小區物業基金提供,居民基本無需自掏現金。
一開始,街道幹部認為這樣的“好事”居民準會“熱烈歡迎”。但沒想到的是,異議和顧慮很快就傳了出來:底樓居民怕防盜門遮擋光線、開門關門動靜太大,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訂奶、訂報的居民擔心加裝鐵門後送奶、送報不及時;還有鐘點工、租房戶的鐵門鑰匙分配問題……
田林街道幹部許淳軼説,政府做“好事”,不能“好心辦不順心的事”,如果引出居民糾紛,就有違初衷了。為此,田林街道要求各居民區都訪民情、聽民意,舉行居民聽證會,每家每戶發放意見徵詢表,對居民的意見要“件件有回應”:底層居民怕鐵門遮光“吵鬧”,在設計鐵門時就特別要求採取“柵欄式”和慢關門的技術;送奶、送報和樓道保潔人員進大門,統一到物業保安處拿鑰匙。每個小區都要等到所有居民都簽字同意了,“防盜門工程”才可以正式啟動。
政府“做好事”也要“聽證於民”,這在上海已推行到多個領域。一些基層政府在為社區實施公共綠化工程、開展公共菜場布點規劃時,都啟動了形式不同的聽證或徵求意見的工作程序。
有關人士説,社會利益錯綜複雜,政府部門做實事好事,千萬不能“想當然”。比如城市綠化,綠樹成蔭當然是好事,但大樹遮擋部分居民家裏的採光也是“實在的煩惱”,應該給予適當的關注和解決。
上海基層政府人士説,政府“做好事”,要緊貼市民的需求,充分聽取市民的意見,不能強加於人,不能“自娛自樂”,更不能僅僅為了在年終工作總結上“留一筆”而簡單行事,要“好心辦實事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