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建設>> 制度建設
 
衛生部發言人:我國已制訂400余項食品衛生標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周婷玉、朱姝珠)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10日指出,目前我國已制訂完成400余項食品衛生標準,基本覆蓋食品從原料、添加劑到産品的各種衛生安全指標,也覆蓋了食品生産經營各個環節的衛生要求。

    制訂的食品衛生標準包括:《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等基礎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等産品標準;《保健食品良好生産規範》等生産企業衛生規範及《食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原則》等檢驗方法和診斷技術標準。

    毛群安在當天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説,2007年上半年衛生部就組織完成了35項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中包括《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和《食品容器、包裝材料中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涉及2040種食品添加劑和987種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

    他還表示,“十一五”期間,衛生部還將加強食品標準間的協調和統一,重點做好食品微生物、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等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我國的食品衛生標準體系是與國際接軌的。”毛群安説,2006年衛生部代表國家成功申辦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持國,使我國成為其下設的10個綜合委員會主持國中唯一的發展中國家,並於2007年4月首次以法典主持國身份舉辦第39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

    我國食品污染物監測網絡已覆蓋過半人口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周婷玉、朱姝珠)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10日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我國已建立覆蓋8.3億人口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

    這一監測網絡重點對消費量較大的54種食品中常見的61種化學污染物進行監測。截至目前,網絡的監測點已經覆蓋15個省區市,獲得40萬個監測數據,基本摸清我國消費量較大食品中常見污染物和重要致病菌的含量水平及動態變化趨勢。

    在建立食品污染物監測網絡的同時,我國還開展了食品危險性評估工作,科學發佈食品安全預警和評估信息。

    毛群安介紹,近兩年,衛生部根據危險性評估發佈了食品中蘇丹紅、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啤酒中甲醛等多項食品安全性評估結果,及時消除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引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識。

    此外,根據食品衛生監督的情況,衛生部發佈了蓖麻子、霉變甘蔗等十余項食品安全預警信息,使消費者及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採取預防措施。

    食品危險性評估是指對人體攝入含有危害物質的食品所産生的健康不良作用可能性的科學評價,包括危害識別、危害特徵的描述、暴露評估、危險性特徵的描述四個步驟。

    我國每年約2億人次發生各類傷害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周婷玉、朱姝珠)衛生部10日公佈的中國傷害預防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億人次發生各類不同程度的傷害,據估算其中發生需要就醫的傷害為6200萬人次。

    報告指出,因傷害死亡的有70萬至75萬人,佔死亡總人數的9%左右,是繼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臟病之後的第五位死亡原因。

    據了解,目前最為常見的傷害主要有交通運輸傷害、自殺、溺水、中毒、跌落等,導致的死亡案例佔全部傷害死亡的70%左右。

    “傷害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安全問題。”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説。據估算,每年因傷害引起的直接醫療費可達650億元,因傷害休工而産生的經濟損失達60多億元。

    報告指出,傷害和其他疾病一樣可以被認識、預防和控制。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制訂了生産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與預防和控制傷害相關的一系列政策法規。

    報告建議,從公共衛生的角度積極預防傷害的發生,加快制訂配套的傷害預防政策並確定主要責任部門;建立國家級的傷害預防協調機制,成立相應傷害預防和安全促進領導小組;加強傷害預防有關的社會動員,提高全社會預防傷害的意識;將傷害預防與醫療急救、康復和社區衛生服務等工作結合起來,形成傷害防治網絡。

    中國傷害預防報告由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提交。

    我國已將傷害預防控制納入疾病預防規劃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周婷玉、朱姝珠)“我國傷害的發生率與嚴重程度在居民疾病和死亡中仍處於較為突出的狀態,傷害預防與控制尚處於一個初始階段。”衛生部10日公佈的中國傷害預防報告指出,衛生部已將傷害預防控制納入疾病預防規劃和重大疾病防治範疇。

    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因傷害死亡的有70萬至75萬人。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介紹,衛生部把傷害預防控制工作納入到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的疾病預防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的管理之中,並把傷害的預防與控制與婦幼衛生、社區衛生與農村衛生結合起來,將其作為促進婦女、兒童和社區、農村人口的健康狀況的主要內容之一,組織展開了重大傷害事故的救治、職業中毒與職業傷害的監督管理、傷害預防相關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等工作。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也為傷害的預防和救治開展了大量工作,如將道路交通傷害、意外中毒等視為救治的重點問題,急救中心為傷害病人設立救護綠色通道;建立全國傷害監測系統等。

    此外,毛群安指出,目前傷害預防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對傷害預防與控制的認識尚不充分;不同傷害控制部門之間的力量和資源沒有形成合力;預防傷害的各個環節的監督比較薄弱等。

    衛生部“四面出擊”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周婷玉、朱姝珠)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10日表示,近年來衛生部結合實際,重點從四方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首先是開展食品專項整治工作。毛群安介紹,2006年,全國衛生部門針對食品衛生許可、農村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學校及建築工地食堂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頓治理工作,共查處涉嫌非法食品生産經營案件11萬餘起,吊銷衛生許可證1444個,取締近3萬戶無證生産經營戶。

    2007年衛生部嚴厲查處餐飲經營中的違法行為。截至5月底,全國共監督檢查各類餐飲單位和學校集體食堂14萬餘個,其中吊銷衛生許可證964個,有9個案件涉嫌觸犯刑法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是建立和完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2007年衛生部擴大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在食品生産、流通和餐飲單位的覆蓋面,著力將監管力量的重點投入到食品衛生信譽度較低的小型食品生産經營單位。在此基礎上,衛生部還于近期在北京等五個省市開展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監督公示制度試點工作,讓消費者了解餐飲單位的衛生情況並參與衛生監督。

    第三是開展食品危險性評估工作,科學發佈食品安全預警和評估信息。毛群安説,衛生部已在全國建立覆蓋8.3億人口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基本摸清我國消費量較大食品中常見污染物和重要致病菌的含量水平及動態變化趨勢,並在此基礎上開展食品危險性評估。

    近兩年衛生部根據風險評估發佈了食品中蘇丹紅、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啤酒中甲醛等多項食品安全性評估結果。同時,衛生部還發佈蓖麻子、霉變甘蔗等十余項食品安全預警信息,使消費者及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採取預防措施。

    第四是完善我國食品衛生標準體系。目前衛生部已制訂完成食品衛生標準400余項,基本覆蓋了食品從原料、添加劑到産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種衛生安全指標,也覆蓋了食品生産經營各個環節的衛生要求。

    2007年上半年,衛生部組織完成35項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制修訂,包括《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和《食品容器、包裝材料中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涉及2040種食品添加劑和987種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

    毛群安指出,“十一五”期間,衛生部還將加強食品標準間的協調和統一,重點做好食品微生物、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等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相關鏈結
· 衛生部發佈會介紹衛生部門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情況
· 我國將在年底前建農村縣鄉兩級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 我國將重點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等5項技術研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