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建設>> 職能轉變
 
服務為本—黑龍江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透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3日   來源:人事部網站

    10月24日下午,冬日的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灑進設在哈爾濱市樂業大廈的黑龍江省人事編制公共服務大廳。

    離正式辦公時間還有五分鐘,每個業務櫃臺後面的工作人員都已經到位,電腦調試和相關準備工作已經就緒,迎候人們來辦理和諮詢各類人事業務。

    記者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寬敞明亮的大廳,人事調配、人事代理、檔案調入、機關事業技工考核、流動人員職稱管理及社會保險、工資審批、證書發放、合同鑒證等一排排整齊的業務辦理櫃臺躍入眼簾。

    就在這個550平方米的大廳裏,黑龍江省人事廳有關人事、編制的39項業務通過22個辦理櫃臺,實現了“一單式”受理、“一站式”服務。

    在閱覽架前,劉建軍正在翻看《服務指南》和《工作流程圖》。他原來是一家軍工企業的職工,幾年前下崗後在哈爾濱市的一家民企完成了職業生涯的轉型,這次是來申報高級職稱的。這位樸實的北方漢子告訴記者,過去他一提起去機關辦事就頭疼,過程的繁複和效率的拖遝讓人望而生畏。沒想到今天來公共服務大廳發現辦事這樣簡便快捷,相關業務的受理依據、受理條件、申報材料、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全都一目了然,材料齊全一次就能辦結。他興奮地告訴記者:“咱老百姓這回真是太方便了,啥叫公共服務,我今天算是體驗到了!”

    而僅僅兩年多前,辦理業務卻是另一番模樣:從領表格到遞送材料,本來僅是一件事,卻要跑幾個部門處室,甚至還要去事業單位,每次去人事廳都還要在省政府大院門口登記證件、電話聯絡,費盡週折。

    2005年初,嚴冬臨近尾聲。

    新到任的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事廳廳長段余應帶領黨組一班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推行政務公開的精神,立足發展新形勢,緊緊圍繞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提出了加快推進政務公開、構建人事編制公共服務體系的思路和舉措。在公共服務理念的指引下,黑龍江開始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的艱難建構,一場人事人才工作從管理到服務的自我革命也在這片廣袤的凍土地上悄然發生了。

    自我革命,從“百姓求我”到“我為百姓”

    從大樓到大廳看似一步之遙,卻意味著一種從“百姓求我”到“我為百姓”的革命性轉型,一路走來頗多荊棘和坎坷。

    談起建立公共服務大廳的初衷,段余應説:“就是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時代要求,對人事部門的職能進行系統梳理,該下放的下放,該轉移的轉移。在此基礎上,將所有面向社會,包括老百姓和用人單位的行政審批、許可、服務的職能,都從各個處裏拿出來,並與所屬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職能,放在一起進行整合,然後按照方便百姓、公開透明原則,再造流程,建立人事編制公共服務大廳。”

    這樣的大整合、大調整,使人事部門完全改變了傳統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方式,涉及觀念的碰撞、權力的分配、利益的牽扯、崗位的變化,如同在平靜的水面投入一塊巨石,掀起軒然大波……

    “在大廳辦和政府大樓的處室辦不都一樣嘛,不都是辦這個事,幹什麼非要搬出去。”“審批、許可的事都拿走了,處室還幹什麼?”“大廳是個什麼級別呢?憑什麼有這樣大權力?”“大廳辦不了事怎麼辦?會不會形成‘兩張皮’,讓百姓兩邊跑?”“大廳工作人員與廳裏各處室人員是什麼關係?”“人事部門經費本來就很緊張,減少這麼多項目,機關怎麼運行?”

    一時間人們憂慮、議論,眾説紛紜。

    是破冰前行還是知難而退?針對這些問題,廳黨組首先統一廳領導班子的思想,形成共識。但使從上到下全體人事幹部轉變舊觀念,衝破思想阻力的任務依舊是關山重重。

    “在這個進退維谷的關頭,廳主要領導用自己堅定的信念鼓舞激勵著身邊的人們。”黑龍江省人才中心主任張雁利滿懷欽佩地對記者説,“為了讓相關處室把自己的職能拿出來,廳領導挨個處室做工作。”廳裏多次召開大會,強調要處理好大局與小局的關係,提出人事幹部必須要順應潮流,適應民意,滿足民需。如果貪圖小利,就會損大利,傷大義,毀形象,害自己。

    認清了時代大形勢,冰封的轉型車輪終於緩緩啟動了……

    《政務公開文件彙編》、《工作流程》等順利出爐,省廳各部室將機關中所有面對社會的行政審批、許可和服務的職能分離出來,將分散在各個事業機構的服務職能集中起來,然後將這兩方面職能進行整合。同時,對人事職能進行梳理,省廳行政審批事項由過去的35項減為13項。各市(地)也聞風而動,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系統清理。

    人事人才公共服務的機制建構緊鑼密鼓地推進。針對服務大廳的工作按方便百姓的原則確定,公開透明,接受監督;機關處室更是從便於內部管理的要求設置,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從相應的處室和事業單位抽調,他們與原單位的人事關係不變,但工作關係在服務大廳,日常管理和考核由大廳負責。設立由常務副廳長和兩名廳級幹部組成的領導小組,負責綜合協調。

    功到自然成。2006年9月,黑龍江省人事編制公共服務大廳正式面向公眾服務,曾經充滿神秘和權力色彩的人事部門工作終於走到了“陽光”下,走近了老百姓。

    人事編制公共服務大廳,是黑龍江省人事編制工作直接服務百姓的窗口。在服務內容上,段余應廳長一開始就堅持“在法律範圍內,給予群眾的,就高不就低,能多則多;從群眾收取的,就低不就高,能免就免”的原則,大力壓縮和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收費標準。近一年來僅省廳就減少行政收費400余萬元,讓人民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與此同時,政務公開、發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務的舉措在各地市積極推開。在哈爾濱市人事服務大廳採訪時,記者發現這裡的名稱與眾不同,不叫“人才中心”,而叫人才服務局。哈爾濱市人才服務局局長車同昌自豪地告訴記者,為了探索人事人才服務的新機制,哈爾濱市在2006年11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了“人才服務局”,實行參照公務員管理,與人才市場分離,人才市場開始實行完全意義的企業化運作,走出了管辦分離的決定性一步。

    在大慶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務大廳,記者遇到了從華僑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馬翠華,由衷的滿意寫在她的臉上:“我畢業後想把檔案轉到大慶,在大慶人事網錄入個人信息後,來服務大廳才用了幾分鐘就辦結了檔案轉入手續,現在這裡的服務太方便了!”在齊齊哈爾,在雙鴨山,在佳木斯,人事人才服務大廳都在直接面向群眾提供服務。

    10月23日上午,黨的十七大勝利閉幕的第三天,廳黨組召集各個職能處室的幹部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室外天寒地凍,室內暖意融融,大家滿懷激情地朗讀著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建立服務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等論述,回首幾年來探索人事人才公共服務所走過的路,躊躇滿志、感慨良多,進一步堅定了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從“24小時網上人事廳”到多功能全覆蓋的“網上人才家園”

    前些年參加過公務員招考的考生都會清晰地記得公務員報名的一幕,公考報名和交費一般都要在現場進行。對考生來説,那無異於一場總動員:住在省會的都要起個大早,打車或者坐公交趕到體育場報名點,那些外地的考生則更苦了,汽車、火車地提前一個晚上趕到報名地,然後是報名、交費、確認的一次次排長隊。一天辦不完還要再多住一天,經濟投入不説,光時間成本就耗不起。

    從2006起,黑龍江省人事廳通過與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合作,建立了網上交費系統,開始實行網上一條龍服務。鼠標輕點,網上報名、確認、交費、打印准考證等全部報名流程就完成了,這不知“豁免”了多少考生的時間和金錢。考生得到了實惠,感到了政府的溫暖,有人在網上發帖子説:“你們為了我們辛苦了!我代表所有麻煩你們的考生們,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黨好,你們也好!”“祝願你們好人一生平安。”

    但有誰知道,在2005年前,黑龍江人事系統在信息化建設上還是個全國“後進”。當時,全國只有兩個省級人事部門沒有自己的網站,黑龍江便榜上有名。

    在廳黨組的帶領下,黑龍江人事廳發力加速,開始了人事人才網站建設。

    網站主要創建人之一的人事廳辦公室主任王鑒,一提到建網站的歷史,就忍不住感慨:“當初辦網站真是太難了!”

    在政務公開的開始階段,由於不習慣,有的處室連一個普通的表格都不願意拿到網上。

    想起建網初期的步履維艱,看到今天網站每天8000多次點擊率的紅火,王鑒一再對記者説:“政務公開是個一把手工程。觀念革命太難了,黨組決定後還必須一把手咬定青山不放鬆地去抓,不能有一點的動搖和退縮。”

    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黑龍江省人事系統對人事政策法規進行了清理,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密內容信息外,黑龍江省人事廳將所有服務內容全部通過網絡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包括職稱評定、幹部調配、工資福利、軍轉安置等16類68項內容,編寫政務公開目錄,並製成電子文檔,對外公佈,群眾可隨時查詢。

    網站建設一要技術,二要資金。這對邊疆省份的人事部門來説,是兩道很難邁過的坎。經初步測算,網站一期建設需要600萬元。沒資金、缺技術,怎麼辦?

    觀念一轉天地寬。本著政府主導、企業參與、互惠共享原則,經過和幾家網絡運營商談判,最後與網通公司簽約,由對方提供技術和資金,人事廳提供信息資源。這樣,人事廳在一分錢未投入的情況下,于2005年9月26日開通了一個高起點、多功能的黑龍江省人事編制信息網。當年,省人事廳也被黑龍江省評為了政務公開的示範點。

    打開黑龍江人事編制網,黑龍江省通信公司技術負責人過冬秀帶著幾分自豪的神情説:網站遠遠超出了人事廳原有的業務範圍,實際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網上人才家園”。目前已經開通了“政策法規和信息諮詢、業務辦理、培訓教育、團隊協作、服務遞送”等五個平臺。人們除了可以查閱或諮詢人事編制政策法規、辦理服務大廳所提供的各項人事業務外,還可以隨時進行相關培訓課程的學習,可以通過短信、語音、視頻、呼叫和郵件等手段,與人事部門進行對話或找同行進行業務交流,如需獲取文件資料或證件,還能得到及時遞送。截至目前,該廳上網的政策法規共1339件,發佈業務信息15000多條,受理網上信訪1400多件,解答各類諮詢10000多條。

    如今,全省13個地市人事人才網已全部聯網,65個縣人事人才網的聯網已經完成了五分之三,省廳已與173個市、地、縣(區)等人事部門實現了互聯互通。同時,網絡還利用通信公司在全省各地的基層營業點,作為服務協作單位,加載人事人才服務業務。無論是在大興安嶺,還是黑河邊境口岸,都可以享受到豐富、便捷、人性化的人事人才服務。

    據統計,黑龍江省人事編制網站開通以來,訪問量已達550萬人次,在2005年、2006年度連續被省政府評為“優秀互聯網網站”第一名,徹底改寫了多年來黑龍江人事系統信息化建設落後的歷史。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運用公共服務大廳和信息網絡兩個載體,黑龍江人事人才公共服務,越過叢林、田野,跨過大江大河,進了社區,進了鄉村,進了平常百姓家。群眾滿意度提高了,人事部門形象也改變了,在全省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經過各界群眾、人大代表等方方面面的綜合評估,省人事廳從2004年在全省排名倒數第三一躍跨入2006年的優秀行列。

    大廳運轉了,網絡延伸了,機關大樓怎麼辦?各種審批、許可和服務都上網了,機關處室該幹什麼?

    廳黨組一班人認為:在人才地位作用日益突出、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事人才工作有很多領域需要開拓,有很多事情需要政府人事部門去做。如搭建職業階梯引導人才;制定發展規劃控調人才;打造創業平臺方便人才;健全激勵制度激勵人才;創造比較優勢吸引人才;深化體制改革整合人才;完善交流合作機制聚集人才等等,都要求政府人事部門發揮職能優勢去探索、去實踐。“需要做的事情看不到邊,關鍵是轉變觀念、轉變方式。”段余應堅定地告訴記者。

    抓規劃、抓培養、抓引進、抓拓展、抓合作、抓項目。如今,黑龍江省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務已經從一般的、簡單的服務上升到整體的、全方位的相互配套、行政審批管理及服務相協調,規章統一、方便快捷的服務體,業務從單一走向多元。在抓好公務員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黑龍江省還把農村實用人才、非公經濟組織人才、老年人才和外籍人才納入服務範圍,將人才培訓、人才測評、人才協作等一批新的服務項目列為服務內容。

    一時間,廣袤的黑土地上,人事人才工作風生水起,氣象一新——

    跨區域整合漸行漸好:黑龍江省廳依託實際,與各地市人事部門密切配合,使各地市的信息資源相互銜接,連片成網,擴大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務市場的規模效應。“哈大齊工業走廊人才服務中心”,探索了現代區域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跨城市的人才協會呼之欲出,雞西、雙鴨山等幾座煤城依託産業優勢謀劃建立煤礦安全、煤化工等方面的協會組織,當地經濟社會新一輪更好更快發展因此蓄勢待發。

    跨部門合作漸入佳境:上下合作、內部合作紅紅火火。與教育、勞動、農業等部門領導定期舉行“廳長沙龍”,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明確哪家牽頭,哪家配合,形成紀要進行落實,高效助推了民營、農業農村、高校等領域新涌現出的人事人才開拓性工作。

    跨時空統籌走入視野:“黑龍江省2007-2010年人才規劃”、“人才興安嶺行動綱要”等宏觀規劃已經制定,清晰地勾勒出了未來幾年黑龍江人才戰略的行進軌跡……

    記者在黑龍江採訪,每到一地,都能切身感受到人事人才工作的活力和生機。

    當我們抵達齊齊哈爾人才市場時恰逢週六,這裡一派熱鬧景象,人們進進出出,絡繹不絕。大廳的一個“哈大齊工業走廊”人才招聘的窗口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和工作人員的攀談中記者了解到,為最大限度引進人才、發揮人才的效益,黑龍江省人事廳規定: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內實行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品牌的“四統一”,三個城市對人才實行統一的引進、激勵、評定標準。今年4月份,省人事廳還牽頭組織3個城市的80多家企業外出招才引智,共引進企業急需的博士10多名,碩士50多名,引來了各方一片讚許,也在眾多企業中叫響了“哈大齊人才服務中心”的品牌。

    思考與啟示:前景在於開拓

    黑龍江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著全國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腳步,一年一大步,取得了顯著成效。儘管按黑龍江省廳黨組的話説:剛剛有了一個良好的態勢,還處在起步階段,一切還都在探索。但他們的實踐和探索,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思路決定出路,方法決定成效。社會發展,政府職能的轉變,迫切需要加快推進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將其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來做,還是作為一項可盈利的實體來做;是把人事部門所有面向社會的服務職能,集中為統一品牌來做,還是按傳統體制由各職能處室分散進行,其效果和前景會大不一樣。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人事部門都建立了很多人才服務中心或人才市場,下一步往哪兒發展,目前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儘管各地情況不同,具體做法不能一刀切,但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人事人才服務的需求為己任,整合資源、創新載體,再造流程、打造品牌,更有利於把事業做大做強。

    啟示二:人事人才公共服務呼喚人事部門內設機構的調整和資源的整合。提供公共服務作為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機構——服務大廳及其工作人員,與原機關職能處室的關係怎麼處理。機構合理、職能運轉順暢,事業才能更好地發展。黑龍江目前的做法是,服務大廳的人員與原處室的人事關係不變,但日常管理由大廳負責。這種做法能否長期下去?對此,段余應的想法是,將來人事部門內部機構應當是“一體兩翼”,“一體”即人事部門,“兩翼”中一翼是公共服務的機構,一翼是政策擬定與監管調控的機構。

    啟示三:全面提高人事幹部綜合素質和公共服務能力迫在眉睫。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特別是電子政務的開通,大大拓展了人事部門幹部與社會的接觸面。從哈爾濱到大慶、齊齊哈爾,記者多次問到人事部門的同志工作中最大的難點在哪?從廳長、處長到一般幹部,一致的回答是:素質和能力急需提高。長期以來,一些人事幹部只熟悉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工作,而對其他人事業務不夠了解,宏觀政策問題很少研究,很難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人事幹部素質和能力建設,培養“全科大夫”型高素質人事幹部,是突破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瓶頸的當務之急。(中國人事報 徐荷 夏中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