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建設>> 管理創新
 
上海食品安全評價中心成立 “1+6+9”構築新防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8日   來源:解放日報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透露,我國將加快食品檢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步伐,到“十一五”末要制修訂600項食品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確保食品檢測方法百分之百接軌國際標準。恰在此時,記者從上海市質監局了解到,上海市“1+6+9”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格局已經建立,成為百姓食品安全的一道全新防線,並將承擔起部分國家檢測標準的制定重任。

    在整個食品標準體系中,檢測技術方法標準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對老百姓來説,檢測技術是衡量食品質量安全的準繩和量尺,“合格不合格”、“究竟有什麼質量問題”都要由檢測技術來回答。對食品加工企業來説,檢測技術是市場的準入門檻,尤其在闖蕩國際市場時,企業只有根據其他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提供令人信服的檢驗檢測報告,才有望暢通無阻。上海市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有關確保食品藥品安全的精神,加大對原有食品檢測檢驗機構進行資源整合的力度,最終形成以1個國家級食品質檢中心為龍頭、6個區縣級食品檢測實驗室為基礎、9個專業食品檢測實驗室為補充的“1+6+9”食品安全防線。

    代表“1”的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坐落在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中,中心的500多臺(套)設備均與國際接軌,其檢測能力涵蓋了全部28大類食品的檢驗項目,涉及507個品種、1300個食品檢測指標。今年以來,檢驗中心累計出具2.5萬餘份檢驗報告,這相當於每個工作日中至少有120件食品樣品在此進行檢驗。對檢驗發現的不合格産品,有關部門會第一時間依法採取措施。除了承擔職能部門下達的監督抽查檢驗,檢驗中心還承擔起部分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制修訂工作。中心安全檢測的範圍不斷擴大,這個月,包括《食品中紐甜的檢測方法》、《食品中過氧化氫的測定方法》等8項標準新鮮出爐,彌補了我國在這些領域的空白。

    代表“6”的崇明、嘉定、金山、浦東、奉賢、南匯等區縣食品檢測實驗室,則以小型而便捷的“食檢輕騎兵”形象出現,受到了廣大食品生産加工企業的歡迎。據了解,上海市食品生産加工企業大多分佈在郊區縣,為避免企業送檢來回奔波,上海市對區縣食品檢驗實驗室進行了監測能力的拾遺補缺和升級改造。如今,6個區縣實驗室已能承擔絕大多數企業的檢測任務,收到的企業檢測委託數量節節高升,預計今年檢測總數將超過10000份。數字攀升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自檢外的委託檢驗,從源頭提高産品安全系數。

    “9”指的是乳品、營養食品、副食品、糧油製品、酒類産品、水産品、産品毒性、農藥種子、飼料等9個專業質量監督檢驗站,在微生物、常規理化、營養成分、維生素、氨基酸、重金屬、農藥殘留、毒理分析等檢測檢驗項目上具有獨到的技術優勢。

    一旦遇上專業檢測難題,9個檢驗站就能和其他綜合檢驗機構進行“會診”,共同推動問題解決。

    “1+6+9”的格局有分工更有合作。質監部門透露,這些檢驗檢測機構的功能還將向應對突發事件延伸。最近,依託“1+6+9”資源的“上海食品生産安全評價中心”已經成立,一支由食品安全專家組成的應急隊伍正通過互聯網、專業媒體日以繼夜地搜索世界各國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專家解釋,應對突發事件的基礎是找到檢測方法,實現對事件準確判斷,繼而採取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在幾年前的蘇丹紅事件及去年的“99%飲水機有毒”事件,都是依靠上海市檢驗機構的快速反應,給出了有效的檢驗方法和權威的判斷意見。而下一步,評價中心將在更廣的範圍內進行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和預警演練,防患于未然。  (記者 任羽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