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校自主招生流程圖(以復旦大學為例)。國新 製圖
2008年自主招生政策又有新變化。日前,經教育部審定,2008年全國進行自主招生試點的高校由59所增至68所,少數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不受生源所在地同批次分數線的限制。這意味著高校的招生自主權進一步擴大,在創新實踐或學科專業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有了更多脫穎而出的機會。
教育部近日出臺《關於做好2008年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基礎上,2008年有資格進行自主招生試點的高校又增加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大學、長安大學等9所。試點高校自主招生的人數原則上不超過其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的5%,生源較好的試點高校可適當擴大自主招生的錄取人數。
高校可不拘一格大膽選才
“偏才怪才”有了更多機會
記者了解到,2008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試點政策呈現出一些新變化,主要有以下三點:
——試點高校在確定參加自主選拔錄取測試的生源範圍時,要向三個方面適當傾斜,向高中新課程實驗區、向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地區或中學、向在創新實踐或學科專業方面表現突出的考生傾斜。
——有免費師範生招生任務的試點高校,自主招生計劃將主要用來招收免費師範生。此舉是為了鼓勵有志於長期從教的學生報考免費師範生,進一步提高免費師範生的質量。
——對少數特別優秀的學生,試點高校可以突破原有的考生分數必須達到生源所在地同批次線的限制,不拘一格大膽選才。已開展自主招生試點3年且管理規範嚴格的高校,對在創新實踐或學科專業方面表現突出、經過測試和公示的少數特別優秀的入選人才,可參考其高考成績、中學學業及綜合素質等情況決定是否向省級招生辦申請破格投檔予以錄取。
記者了解到,高校對自主招生人才往往採取“寧缺毋濫”的態度,但對於一些特別優秀的“學科特長生”,也就是俗稱的“偏才”、“怪才”,卻相對比較寬鬆。如中山大學最近公佈的《2008年本科自主招生方案》明確表示,那些“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以及“在數學、物理、計算機、文學、語言等學科方面和領域具有明顯特長及培養潛質”的學生,將是該校自主招生的重點考慮對象。
自主招生牽動中學校園
教育部強調公正問題
距離2008年全國高考還有半年多時間,但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卻已如火如荼地開始了。
記者了解到,2003年我國開始進行自主招生的改革試點,5年來錄取此類學生已超過兩萬人,未發生一起投訴或舉報。今年已有了首屆畢業生,據有關項目組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這些學生的在校學習成績、參與實踐創新及社會化發展等方面表現較好。
實際上,自主招生影響的不僅是大學的招生考試製度改革,它帶來的“衝擊波”已經影響到中學校園。
有專家分析,對高校而言,自主招生的好處是明顯的。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日前宣佈,2008年兩校在滬自主招生人數均由300人增加到500人,佔到兩校在滬招生名額的1/3左右。據介紹,兩校之所以“擴容”,是因為兩年來,自主招生讓他們招到了真正想要的、全面發展的學生。
而對高中生而言,參加自主招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高考壓力,因此學生的熱情很高,老師也比較支持。不過,針對一些中學專門開設“自主招生班”對學生進行輔導的做法,教育界專家認為,如果將自主招生變成另一種“應試教育”,將有違自主招生的初衷。
針對一些人擔心的自主招生中的公平、公正等問題,教育部日前強調,對在自主選拔錄取試點工作中違反有關規定或有弄虛作假、徇私舞弊行為的,一經查實,責任屬招生學校的,取消其試點資格;屬推薦中學的,將在試點高校及所在省區市範圍內予以通報;屬學生本人的,取消其自主選拔錄取資格,並記入考生高考誠信電子檔案。 (記者 袁新文、楊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