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建設>> 管理創新
 
徐紹史:資源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是重大管理創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王立彬)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30日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會議上説,以資源政策特別是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是我國在特殊國情下實行的重大管理創新。

    徐紹史説,最近5年,我國資源供需矛盾加劇,資源利益訴求增多,資源管理面臨複雜局面。資源特別是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作用進一步顯現。通過嚴格土地規劃、計劃和建設用地審批管理,每年實際新增建設用地規模一直控制在600萬畝左右。土地供應優先保障國家重點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嚴格控制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産能過剩及高污染、高能耗項目用地,推行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和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工業用地低成本粗放擴張勢頭有所遏制。

    與此同時,通過用地指標適當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我國約束了固定資産投資過快增長,促進了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據統計,5年來,全國建設用地審批共核減用地93萬畝,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2289萬畝。全國單位建設用地GDP增長70%以上,單位建設用地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0%以上。

    徐紹史説,通過積極探索運用礦産資源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實行優勢礦産開採總量控制,已初步扭轉“優勢不優”狀況。通過實施國家煤炭規劃礦區管理制度,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有效控制了煤炭勘查開採投資過熱勢頭。2005年以來,全國共查處無證勘查1200多起,無證採礦11萬多起,越界開採7700多起,非法轉讓礦業權2100多起,依法關閉礦山近4萬座,違規違法開採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徐紹史説,我國土地、礦産資源人均相對不足,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資源粗放利用大量存在,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隨著社會利益格局深刻變化,城市建設用地、農村土地徵收徵用、礦産資源開發中的利益訴求和矛盾糾紛凸顯,統籌各方資源利益難度不斷加大。違規違法亂佔濫用耕地、亂採濫挖礦産資源屢禁不止,有著相當複雜的社會背景因素,特別是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起作用。這種階段性特徵和特殊的資源國情,決定資源管理的一切工作要把解決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兩難”問題放在首位。

 
 
 相關鏈結
· 徐紹史強調:要充分發揮地籍管理的基礎性作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