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省政府關於加快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5-04-09 16:13 來源: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江蘇省政府關於加快互聯網
平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
蘇政發〔2015〕40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互聯網平臺經濟(以下簡稱平臺經濟)是基於互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型經濟形態。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對於做強做大現代服務業,推動産業持續創新和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促進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加快平臺經濟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搶抓互聯網和大數據發展機遇,著力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智慧江蘇”建設為依託,借助江蘇産業、市場、人才和區位優勢,加快發展平臺經濟,推動大平臺、大市場、大流通融合發展,打造適宜平臺經濟發展的法治營商環境,努力推動平臺經濟企業集聚程度明顯提升、産業優勢加快形成、競爭能力顯著增強,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邁上新臺階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平臺企業的市場開拓意識,引導其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增強平臺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加快形成平臺企業和産業集聚優勢。

——促進融合、統籌發展。充分發揮平臺企業的綜合優勢,以需求為導向,有效配置市場資源,培育發展新型業態,強化平臺經濟對上下游産業的雙向帶動和統籌整合能力,加快形成以平臺經濟為核心,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互動並進、融合發展的良性格局。

——優化佈局、集聚發展。立足江蘇産業空間佈局和發展基礎,培育壯大一批具有江蘇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平臺經濟産業和企業品牌,促進相關企業在空間上合理集中,構建特色鮮明的平臺經濟集聚區,使平臺經濟成為我省服務經濟的重要支撐。

——開放高效、持續發展。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市場規範、政策扶持、協調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打造公平開放、透明高效、誠信有序的法治營商環境,借助平臺經濟增強在國際範圍內獲取發展要素的能力。

(三)發展目標。

圍繞商品交易、服務供給、要素支撐等重點方向,結合我省産業發展特色和平臺經濟發展基礎,突出重點領域,通過3-5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或區域影響力的平臺型交易中心,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平臺經濟品牌企業,形成一批分工明確、協同發展的平臺經濟産業鏈,建設一批功能完備、配套完善的平臺經濟集聚區。力爭到2020年,全省平臺經濟整體規模和競爭能力居全國前列,形成以平臺經濟形態為鮮明特徵的服務經濟産業結構,為全省産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1﹒平臺經濟快速發展。規模以上(列統)平臺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稅收貢獻年均增長15%以上。

2﹒平臺企業優勢形成。擁有一批具有較強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重點互聯網平臺企業,到2020年,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的互聯網平臺企業5家,超500億元的互聯網平臺企業10家。平臺交易額進入國內同類型平臺前三位的企業平臺數達20家以上。

3﹒平臺産業集聚度提升。到2020年,培育2個規模超萬億元、在國內具有競爭優勢的平臺經濟産業集群;形成10個規模總量超千億元、具有江蘇特色的平臺經濟産業門類;建成10個主導産業突出、層次水平較高的平臺經濟集聚區。

4﹒平臺經濟競爭能力增強。力爭在3-5年內,形成較為完善的平臺經濟政策體系和産業服務體系,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商務等配套體系加快完善,“寬帶江蘇”“無線江蘇”基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全省平臺經濟總體規模、發展速度、産業貢獻等重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二、以電子商務為重點大力發展網絡交易和服務平臺

(一)壯大網絡銷售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等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充分發揮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示範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支持建設若干個在國內領先、特色鮮明、定位清晰、錯位發展的大型網絡零售平臺,打造一批以網絡交易為核心、以供應鏈管理為支撐,後臺大數據分析與品牌建設協同發展的網絡平臺批發零售企業,鼓勵和支持蘇寧易購、中國製造網等本地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成為行業領先、覆蓋全國、輻射國際的領軍型平臺企業。推動電子商務平臺向鄉鎮和農村延伸,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農産品網絡營銷和同城配送業務,支持匯通達、買賣寶等平臺企業做深做精,成為國內領先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促進跨行業跨領域産業鏈信息資源互通共享大數據平臺型企業加快發展,為實體工商業企業提供精準營銷和管理服務,推動傳統工貿企業加快實現與互聯網的全面對接。支持省內大型電子商務企業走向世界,支持其拓展國際市場,建設面向全球産業鏈協作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

(二)提升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網絡服務平臺。依託我省産業集群和特色園區,著力在化工、紡織、冶金、建材、機械、電子等優勢産業領域,打造一批集網上信息發佈、交易支付、商品體驗展示、物流售後服務、價格發現、品牌推廣及行情監測等功能為一體的跨區域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推動張家港化工品市場、吳江東方絲綢市場、南通家紡市場、常熟服裝城等現有大型專業市場依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進一步做大做強,成為行業領先的信息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定價結算中心。聚焦國內進出口量大的能源産品、基本工業原料和大宗農産品等領域,探索打造以互聯網為支撐,以物流配送、金融配套為依託的國際化標準的第三方商品貿易金融平臺。

(三)融合發展物流專業服務平臺。支持有條件的本土物流企業向專業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務平臺轉型,依託江蘇交通基礎設施佈局和規劃,建設多式聯運現代化物流倉儲網絡,應用物聯網、雲計算、網絡金融等技術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加速地區傳統産業和電子商務的不斷融合,提高社會物流效率和基礎設施利用率。鼓勵玖隆鋼鐵物流、惠龍易通貨運集配電商平臺、江蘇運聯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臺、傳化物流公路港等著力整合物流産業鏈,為貨主和運輸方提供公開透明的供需信息和綜合解決方案,並通過提供融資、擔保、保險、通訊、結算和技術等增值服務,提升物流資源集約化和物流配置社會化水平。大力發展城市配送快遞、農副産品生鮮冷鏈、企業集採售後服務等專業化互聯網物流服務平臺,加快完善城市“最後一公里”終端配送網絡。

(四)培育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細分服務平臺。適應江蘇居民消費快速增長的趨勢,立足本地,放眼區域,聚焦信息消費、旅遊消費、文化消費等新興消費領域,培育面向百姓生活需求的細分服務平臺,為城鄉居民提供快速、精準、多樣化、本地化服務,打造集創意設計、品牌發佈、展覽展示、採購交易、支付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活服務平臺。支持商圈網、淘常州等O2O企業進一步做優做強,建立不同城市站點。鼓勵途牛旅遊網、同程網、三六五網等個人新興消費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搶佔細分市場份額。支持社交平臺發展,發揮體驗式消費與口碑營銷的作用,構建中小企業網上營銷平臺。引導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健康養老等産業強化要素和市場整合,推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積極構建産業互聯網支撐平臺,著力培育泰州中國醫藥城華藥網等加快發展。積極發展更加個性化、實時化、社交化、精準化的移動終端服務平臺,支持平臺運營商與電信運營商、增值業務提供商和金融服務機構深入對接,拓寬移動服務覆蓋面。

(五)構建信息資訊服務平臺。發揮江蘇科教資源豐富和信息産業發達的優勢,大力發展在互聯網環境下可異地實時數據化提供服務的專業化平臺。支持無錫城市雲計算中心、國科數據中心等通過進一步強化數據管理和高性能運算的核心服務能力,成為國際一流的雲服務平臺。支持省內研發、設計、信息服務、諮詢策劃、廣告等細分信息資訊服務平臺進一步整合國際國內資源,面向全國提供專業化服務,著力構建新聞、咨訊、社交等多內容、交互式、門戶型服務平臺。提升信息整合、分析能力,拓展信息發佈渠道,通過互聯網、廣電網、電信網及移動終端向社會提供精準專業的信息化服務。強化平臺企業後臺呼叫中心、信息處理能力建設,提昇平臺響應速度和服務水平。

(六)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支持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持牌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産品和服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廣度、深度和能級。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申請有關業務許可或經營資質,發起設立以互聯網為主要業務載體或以互聯網業務為主要服務領域的各類持牌金融機構。支持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信用創新和模式創新,著力構建具有網上支付、保險、融資和創投等多種功能的金融服務平臺,支持江蘇股權交易中心、開鑫貸、易付寶、會支付等融資、眾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企業加快發展。鼓勵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文化科技、跨境貿易等領域融合發展,促進相關行業轉型升級。

(七)發展線上線下結合、跨界業務融合平臺模式。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鼓勵各類互聯網平臺進一步豐富服務功能,拓展服務空間,創新服務模式。支持本地化程度較高的垂直電商平臺通過線上線下(O2O)結合的服務模式,整合帶動線下實體企業商戶,將線上精準營銷、便捷支付與線下最終體驗交易和用戶反饋等業務環節聯結形成完整的閉環網絡,從而實現多方共贏。鼓勵有條件的平臺企業等利用自身優勢,多業態、多功能、多業務融合發展,促進産品研發、生産、營銷、配送、售後服務、支付、融資等多個價值鏈環節整合集成于統一的網絡平台中,打造全流程綜合性網絡服務平臺。引導平臺企業積極探索各類服務産品定制和反向定制等互聯網服務新模式,發展定制化生産和線下産業鏈,提升互聯網平臺的服務價值、帶動功能和用戶黏合度。

三、建設平臺經濟重要載體

(一)支持平臺企業做大做強。依託我省先進製造業和總部經濟的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大力支持本土有綜合實力、有發展潛能的平臺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整合資源。鼓勵總部型服務業企業平臺化發展,重點引進國內外具有發展潛力的平臺經濟總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帶動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龍頭型平臺企業,以此為依託,加速對産業上下游環節的整合,有效拓寬平臺經濟的發展空間。在六大重點領域深入實施平臺經濟“百千萬”工程,做優做強100家重點平臺企業,實現千億元利稅收入,創造萬億元産業規模。

(二)建設平臺經濟集聚區。統籌兼顧平臺類企業的集聚特性和系統生態特點,結合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專業平臺建設,發揮政策的引導激勵作用,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設計、融資擔保、人才培訓、物流倉儲、孵化培育等公共服務功能的平臺經濟集聚區,符合條件的可作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享受相關政策支持。大力引進龍頭旗艦企業和基地型項目,優化佈局結構,推動上下游産業配套、融合發展。

(三)創建平臺經濟示範城市。加快建設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平臺經濟示範城市,圍繞我省平臺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著力解決平臺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平臺經濟運營與服務模式,推動平臺經濟在有條件的地區率先突破,不斷提煉提升創建經驗,形成示範推廣機制。

四、聚合平臺經濟發展要素

(一)強化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支撐。積極推進“寬帶江蘇”“無線江蘇”建設,統籌推進移動通信和三網融合快速發展,構建快速、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體系,提高網絡覆蓋範圍和服務水平。著力推動4G網絡佈局和商用發展,在全國率先實現熱點區域的全覆蓋。加速網絡寬帶化進程,深化南京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建設和運營,推動全省城鄉光纖網絡建設和光纖到樓入戶工程建設。支持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城市建設,在示範城市和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等重點區域,開展或試點現有基礎網絡向下一代互聯網升級。支持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呼叫中心、雲計算中心等重點功能性服務平臺建設,全力提升信息數據存儲和服務能力,最大程度滿足海量數據資源集中存儲的市場需求。

(二)促進平臺經濟技術集成與應用。推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尤其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平臺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加大對江蘇平臺類信息技術原始創新和集成的支持力度。面向新興信息服務發展需求,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各領域與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經濟的深度融合,提昇平臺經濟的創新內涵和技術含量。

(三)構建現代物流服務支撐體系。深化流通領域改革創新,建設適應平臺經濟發展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建立與平臺經濟佈局相適應的物流信息平臺和物流服務網絡,提高便捷物流服務水平,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建設南京等城市共同配送示範工程。積極推動供應鏈平臺企業發展,為平臺經濟發展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服務。

(四)支持平臺企業運營模式創新。促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技術模式和金融模式創新。支持本土平臺企業針對細分市場,充分利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特性,形成獨特商業模式,不斷改善用戶體驗,提昇平臺競爭力。借鑒自貿區成功經驗和做法,探索形成進出口貿易電子商務“通關、質檢、稅收、結匯、支付、物流”全新模式,支持平臺企業面向海內外消費市場,發展電子商務跨境貿易,帶動江蘇企業和産品“走出去”。支持有條件的平臺企業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在細分領域和行業解決方案方面形成特色,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五)加快實體經濟與互聯網平臺嫁接。發揮江蘇實體經濟發達的優勢,加快與互聯網經濟整合發展。重點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設面向行業生産要素配置及供應鏈管理的綜合交易平臺;支持智慧裝備製造企業建設面向行業裝備、製造管理的服務平臺;支持行業企業聯合服務企業建設行業特色的電子交易及行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強化對生産工藝流程進行柔性化改造,依託網絡開發定制産品,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促進定制産業發展。著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推動製造業服務化、工業互聯網服務專業化,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六)推動專業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和引進一批與平臺經濟發展相配套的策劃、培訓、信用、檢測、認證等服務機構,提升配套服務能力,形成便捷高效的第三方服務體系。引進和培育具有深厚行業背景和社會公信度的認證服務機構,強化技術應用和標準建設,確保認證信息的真實性、私密性和完整性,為平臺交易提供安全可靠保障。加強中小商貿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強化人才、融資、法律等服務功能。加快貿易便利化平臺建設,提高口岸綜合服務效率。建設資訊服務平臺,強化大數據採集、開發、分析和利用,編制商品價格指數、物流指數等,增強平臺的綜合服務能力。

五、營造平臺經濟發展環境

(一)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發揮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職能,建立促進平臺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統籌協調全省平臺經濟發展工作,省各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能,按照任務分工,加強工作協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共同制定促進平臺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財稅政策引導支持力度。用好國家各項扶持政策,同時根據我省實際,創新扶持平臺經濟發展的專項政策,在財政稅收、土地利用、投融資、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並作出相應的制度性安排,推動平臺企業整合産業鏈,延伸服務鏈。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適當增加省現代服務業引導資金規模,創新扶持方式,對具有發展潛力的平臺企業和新培育的平臺經濟集聚區予以傾斜支持。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省級工業和信息産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省級産業發展資金等相關專項資金、基金積極支持我省平臺經濟産業發展。減輕平臺企業相關運營成本,降低網絡接入、服務器租用託管、數據中心運維等方面收費標準。

(三)改善平臺企業融資環境。制定促進平臺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創新型、成長型平臺企業以多種途徑上市融資,穩步擴大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金融機構針對平臺企業特點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開展産業鏈融資、商業圈融資、企業圈融資、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等創新實踐。積極開展小微企業轉貸方式創新試點,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主動幫助平臺初創企業增信融資。構建平臺經濟創業投資載體,對處於種子期和初創期的平臺企業給予支持,引導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股權投資基金主導或參與平臺企業項目投融資。支持平臺經濟企業以多種方式籌措資金實施兼併重組,引導商業銀行積極穩妥開展平臺經濟企業並購貸款業務。探索設立互聯網小貸公司,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四)加強平臺經濟人才隊伍建設。立足平臺經濟人才需求方向,促進高校加快培養互聯網專業型人才,支持平臺企業引進和培養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相關部門制定人才政策要更加側重於實戰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平臺企業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來我省發展,産生的有關住房貨幣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等費用可列入成本核算,高端人才的住房、家庭成員就業、子女入學、醫療養護等方面享受當地居民待遇,並可酌情給予優惠政策。與平臺企業簽署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員工可在戶籍落地方面加分,並優先安排入住廉租房、公租房和人才公寓。鼓勵高校院所與平臺企業建立各類産學研合作,組織學生到平臺企業培訓、實習和就業,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五)開展平臺經濟統計監測和標準信用體系建設。科學制定平臺企業的統計分類和標準,組織實施平臺企業統計監測。制定平臺經濟示範企業(園區)認定標準,建立平臺經濟項目滾動庫,每年擇優認定一批平臺經濟示範和培育項目,建立重點平臺示範企業聯絡服務制度。成立平臺經濟行業組織,編制和發佈平臺經濟發展報告,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行業發展提供服務。提昇平臺經濟政務服務水平,逐步規範完善平臺企業服務標準、管理制度和示範推廣,在重點行業領域深入推動平臺經濟商業模式和技術標準應用。運用科技手段加強對平臺的日常監測,完善事中、事後監管,規範平臺日常運營,探索形成適應平臺經濟發展的管理模式和法治環境。加快平臺經濟重點領域産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産權和合法交易保護,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信用評價制度,支持平臺經濟企業組建信用自律組織,建設適宜平臺經濟發展的誠信環境。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為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5年4月8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薛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