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遼寧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5-08-03 16:12 來源: 遼寧省人民政府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遼寧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遼政發〔2015〕30號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遼寧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各市政府要按照本實施方案的要求,編制本地區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方案,全力以赴抓好落實,確保在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上取得明顯成效。各部門要按照要求,細化分解實施方案,明確具體工作計劃及完成時限,根據職責分工,推進各項工作。

為切實做好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工作,在省委領導下,省政府成立由陳求發省長任組長、相關副省長任副組長、省政府常務會議組成人員和各市市長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紮實推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科技廳,省科技廳廳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做好跟蹤協調、綜合調度、具體落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將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15年8月3日

遼寧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8號)部署和要求,加快構建遼寧自主創新體系,使科技創新成為全省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驅動源泉,促進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結合我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力爭到2020年,構建起與産業發展相適應、創新資源高效集成的自主創新體系。全省研發投入總額翻一番,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36件。培育一批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增長點,開發100個“中國第一”的技術和産品,戰略性新興産業主營業務收入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0%以上。科技創新成為驅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遼寧成為全國乃至東北亞有較大影響力的創新區域。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一)加快建設産業技術創新體系。

按照“企業主體、市場機制、任務導向、政府服務”的原則,面向我省支柱産業和新興産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需求,構建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整合人才鏈、提升經濟與社會價值的“4+1”鏈式産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産業共性、專業、綜合服務三類創新平臺。在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現代種業等領域組建産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為産業發展提供關鍵共性技術支撐;依託傳統優勢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龍頭骨幹企業,在裝備製造、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海洋科技、現代農業等領域組建産業專業技術創新平臺,提升企業研發實力;推動組建産業技術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産業技術創新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力爭到2020年,共性、專業、綜合服務三類創新平臺共計達到200個,開展200項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重大産學研合作項目,建立起與遼寧産業發展相適應、創新資源高效集成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

(二)著力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整合現有企業技術創新政策,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促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綠色製造水平,重點在基礎裝備、重大能源裝備、工程交通裝備等領域,圍繞傳統産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傳統産業向價值鏈的高端攀升。

——高檔數控機床及自動化生産線産業鏈。重點依託瀋陽、大連的骨幹機床企業,加大對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驅動裝置、機床自診斷等技術與裝置的研發力度,提高主機智慧化水平,推進系統集成和成套。開發基於I5系統的系列化高速車削中心,面向汽車行業的智慧化臥式加工中心,面向航空航天領域的五軸立式加工中心,面向汽車、電子産品、石化和光伏等領域的自動化裝配生産線,建設國內最大的數控機床及自動化生産線研製基地。

——核電裝備産業鏈。重點依託沈鼓集團等骨幹企業,圍繞CAP1000、CAP1400核主泵的開發與製造,面向全産業鏈,開展從整機集成到關鍵材料、核心部件的研發,建成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核主泵裝備製造基地。

——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産業鏈。重點依託特變電工沈變公司、新東北電氣集團、鞍山榮信等骨幹企業,圍繞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變電設備,面向全産業鏈搭建特高壓輸變電製造配套體系,建成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特高壓輸變電裝備製造基地。

——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鏈。重點支持鞍鋼集團、大連機車、瓦軸集團、福鞍重工、營口新泰等單位,開展120km/h以上的八軸交流傳動貨運電力機車,30T軸重重載貨運列車,高速客運和列車用軸承、枕梁、轉向架,地鐵行車控制和牽引系統等軌道交通裝備、關鍵零部件及系統的開發。

——工程機械産業鏈。重點支持盤錦天意、沈鼓集團、三一重裝、北方重工等單位,面向石化、煤炭和大型工程施工等領域,開展旋轉導向鑽井系統、10萬等級空氣壓縮機、智慧化刨煤機、分體式短臂智慧化採煤機、全斷面大直徑敞開式硬岩掘進機等成套裝備的研發。

(三)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以科技創新重大專項為牽引,加快技術創新步伐,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重點在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裝備、海洋工程、生物醫藥等領域,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開發一批重大産品,擴大産業優勢,拉長産業鏈條,形成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興産業和集群。

——工業機器人與專用機器人産業鏈。重點面向汽車、數控機床、機械加工等行業需求,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加工、裝配用工業機器人及系列自動化産品。支持中科院自動化所、新松公司建立“機器人與智慧製造創新研究院”,著力打破基礎研究、應用開發、中試、産業化和商品化之間的障礙,拉長機器人産業鏈條,力爭率先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機器人與智慧製造科技創新基地。

——IC裝備産業鏈。重點依託遼寧省IC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現有設備和核心部件生産企業為基礎,引進其它設備和部件生産企業,完善産業鏈所需的設備、部件製造能力。推進光伏、LED、平板顯示等相關産業的發展,帶動IC産業上下游集群式發展,形成大IC裝備産業鏈,打造中國最具特色的IC裝備産業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鏈。重點依託大連華信、大連環宇、東北大學等單位,研發工業物聯網傳感、工業無線網絡通信、雲應用運行優化、藍光大容量存儲、多模態數據融合、動態網絡主動防禦等關鍵技術,完善超算和雲計算中心建設,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網絡技術在智慧製造、醫療保健、公共交通、電子政務、金融服務和媒體互動等領域的産品開發與應用。

——激光科技産業鏈。重點依託遼寧(鞍山)激光科技産業園,支持激光通信、激光加工、激光醫療和光機電一體化4大産業板塊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實施産業化項目,打造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激光産業集群。

——海洋工程裝備産業鏈。重點支持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金屬所和大連海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聯合盤錦海工基地、大連船舶、渤船重工、中遠造船等單位,研發自升式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海洋工程平臺裝備,以及自升式平臺升降、動力定位等系統及關鍵材料,開發出350英尺以上自升式鑽井平臺及核心配套設備和材料,建設海洋工程裝備産業集群。

——風電裝備産業鏈。重點依託大連重工集團等單位,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5MW以上大型風電機組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圍繞全産業鏈搭建大型風電機組製造配套體系,建設世界知名的大型風電機組製造基地。

——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重點依託華晨汽車、曙光汽車、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等單位,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研發的支持力度。支持儲能系統、控制和信息系統、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及整車集成技術攻關,提高整車安全性、操控性和節能性,打造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檢測、試驗、示範和服務等一體化的産業鏈條。

——航空裝備産業鏈。加強國際合作,引進適用於培訓、通勤、運輸和公務飛行的國外先進機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打造含研發、製造、運營和服務在內的全産業鏈體系。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健全供應商體系,逐漸擁有國內領先的通用飛機設計、製造能力,開發出技術領先、市場佔有率高的通用飛機,發展壯大一批航空零部件研發生産企業。

——生物醫藥産業鏈。以本溪、瀋陽、大連生物醫藥産業集群為載體,依託瀋陽藥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等單位,開展新藥篩選、哺乳細胞大規模發酵、緩控釋製劑等新藥研發的關鍵技術研究。依託東軟醫療、東北制藥、瀋陽三生、大連美羅、遼寧成大等重點企業,開展高端診療裝備、重大創新藥物、綠色制藥、大品種新適應症、新型疫苗等創新品種研發,形成藥物源頭髮現、安全評價、製造,醫療器械産品設計、製造加工、服務等一體化的産業鏈條。

——節能環保産業鏈。重點依託東北大學、中科院瀋陽生態所、瀋陽化工研究院等單位,研發餘熱余能高效回收利用、高濃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金屬尾礦與生活垃圾資源化、特色礦産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等關鍵技術與裝備,建立完善産業創新平臺,推動工業節能、水污染防治、固廢資源化等領域的産品開發、示範與推廣。

——海洋資源利用産業鏈。重點依託大連海洋大學、大連工業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醫諾、珍奧集團、遼漁集團等單位,積極探索海洋生物資源新物質和海洋生物製品新功能,開發安全有效、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市場前景廣闊的海洋新藥物,積極推進海洋生物酶製劑、海洋生物功能材料、海洋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發與産業化;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等單位,研製海水淡化專用腐蝕材料、廉價高效換熱材料等關鍵材料和能量回收裝置、海水高壓泵、循環增泵等關鍵設備,實施海水淡化科技産業化工程,提高海水淡化技術自主化水平。

(四)全力促進現代農業創新提升。

面向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需求,著力解決農業重點領域和生産中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力爭到2020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重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60%以上。

1.實施農業種子創新工程。積極搭建玉米、水稻等種業産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以遼寧東亞種業為主體,以高通量、分子標記輔助生物育種為核心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研發中心。建設以瀋陽農業大學院士工作站為主體的北方粳稻種業技術創新平臺。“十三五”期間選育150個左右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優良新品種。

2.強化農業關鍵技術攻關。圍繞糧食豐産、設施農業、農業機械、海洋糧倉、農産品深加工、重大動植物病害防控及健康養殖等方面組織聯合攻關,力爭“十三五”期間突破30項農業重大關鍵技術。

3.推進農村科技特派行動。堅持以發展區域農業特色産業為切入點,組織科技人員深入農村生産一線開展技術服務。加強科技特派團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組建常駐科技特派團。實施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五)培育壯大科技服務業。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科技服務重點項目建設為載體,堅持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並重,著力推動科技服務向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1.加強科技服務基礎條件建設。積極推進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平臺、遼寧省網上技術交易市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十三五”期間,全省大型儀器每年完成共享服務6000次,到2020年我省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達到800億元。

2.加強産業技術創新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建設集成科技仲介、技術轉移、管理諮詢、投資融資、知識産權等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力爭到2020年培育100家科技服務骨幹企業和機構。

3.加強省級研發平臺建設。圍繞我省産業重點領域和突出優勢學科,支持一批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龍頭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通過分類建設、重點推進,做大做強現有研發平臺,促進其晉陞為國家級創新平臺。

4.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吸引高新區、産業集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科技孵化器,加強對科技孵化器運行的日常監測,開展管理人員培訓,提升科技孵化器的孵化及服務能力。

(六)進一步推動高新區創新發展。

通過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輻射帶動關聯産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的沈大高新技術産業經濟帶。

1.積極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依託瀋陽、大連的工業、科教和區位優勢,以瀋陽高新區、大連高新區及金普新區為核心區,以全省高新區為功能區和輻射區,按照“三區協同、兩核驅動、一帶支撐、多點輻射”的建設思路,打造沈大高新技術産業經濟帶,創建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努力構建中國新經濟支撐帶的創新驅動中心。

2.分類推進高新區建設。“十三五”期間,沈大高新技術産業帶上的重點産業集群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到2020年,瀋陽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取得新成效,初步建成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大連國家高新區建成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型産業集群;鞍山、營口、本溪、阜新等國家高新區成為我省區域創新體系的中樞;撫順、盤錦、丹東等省級高新區著力提升科技促進産業升級的能力和水平。

(七)力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培育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1.大力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等社會力量,充分利用全省重點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基地等各類創新創業要素,採取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突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特點,構建一批投資促進、培育輔導、媒體延伸、專業服務、創客孵化等不同類型的市場化眾創空間。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孵化機構按照眾創空間要求,利用互聯網和開源技術,突破物理空間,為創業企業或團隊提供包括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資源共享空間在內的創業條件,開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創新創業服務。

2.全力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施“遼寧省大學生創業百千萬工程”,支持高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搭建創業企業孵化平臺,加大創業資金扶持,三年內舉辦百場創業大講堂、遴選千名創業導師、培養萬名大學生創業。

3.開展創業選拔活動。做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遼寧賽區)相關工作,認真組織我省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參加全國比賽,為創新創業團隊和企業搭好融資服務平臺,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八)持續推進科技惠民工程。

1.系統研究推進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重點支持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領域建設一批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完善醫學轉化協同創新網絡。到2020年,建成30個東北區域領先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其中10個達到國內先進水平,4—5個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爭取有1—2個成為國家臨床醫學中心或國家臨床研究中心重要組成部分。

2.深入實施科技惠民計劃。針對區域性常見病、多發病,開展綜合干預治療,遴選一批成熟、適宜、先進的技術,開展規模化科技惠民工程,大幅度提升我省城鄉居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規範化診療水平。制定出臺《遼寧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管理辦法》,建立遼寧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廳際協調工作組制度。

3.支持公共安全重點領域的科技發展。持續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普日”、“科普之冬”、“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等大型專題科普活動,推動各級各類科普教育設施向公眾開放,繼續辦好《科普與生活》、《科技致富》欄目,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十三五”期間,新認定省級科普基地100家,力爭到2020年我省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8%,營造書香遼寧、科技遼寧的良好氛圍。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1.深化院地合作。加強與“兩院十校”的溝通聯絡,推動重大科研成果在遼寧落地並實現産業化。推動瀋陽材料國家實驗室、機器人與智慧製造創新研究院建設,推進大連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完善機制,打造一批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化研究到産業化的全鏈條、貫通式創新平臺。積極推進中國科學院丹東産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建設,到2020年入駐的重大高科技項目達到20個。

2.促進産學研用協同創新。以重大創新平臺、國家重點工程為依託,以骨幹企業為主體,以利益為紐帶,建設多種形式、滿足多種需求的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到2020年省級聯盟試點達到70家。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打造若干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力爭到2020年省級及以上大學科技園達到20個,省級及以上技術轉移中心達到50個。

3.推進科技對外合作交流。有效利用和配置國內外創新資源,支持我省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和産品開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實現技術標準出口、成套設備出口和工程總承包出口。鼓勵和支持我省企業與域外大學、研發機構和高技術企業開展合作交流,通過合作研發、人才引進等方式提高創新能力。加強科技、産業與貿易的結合,重點辦好海外學子創業周、國際産學研合作項目推介會等活動,實施一批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合作項目。

(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1.著力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推進高校、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處置權管理改革,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定價機制,最大限度地實現科研成果的市場價值,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結合遼寧自身發展特點,加強政策創新和集成使用,制定和完善財政、金融、人才等創新政策,形成協同配套的創新政策體系。

2.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堅持需求導向和産業化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建立“三個層次”的科技計劃框架體系、“五位一體”的資源配置模式和“四審一決策”的立項機制,實現科技計劃全流程閉環管理,建立科技報告制度,集中力量抓重大、抓基礎、抓關鍵。與國家自然基金委建立遼寧聯合基金,設立省自然科學聯合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扶持力度。

3.健全科技創新統籌機制。充分發揮省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職能作用,橫向協同省直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明確各行業、領域科技創新重點,廣泛掌握行業協會、骨幹企業的意見。縱向加強省市聯動,會同各市研究確定區域科技創新的支持重點。

(三)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培育力度。

統籌國際國內人才資源,堅持人才投入優先保障、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制度優先創新,充分發揮人才對創新驅動的核心作用。力爭到2020年,建立起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1.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梳理我省人才需求,明確領域和目標。依託企業項目,堅持高標準、高水平地引進海外人才、智力和團隊。積極爭取國家對我省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項目的支持,科學謀劃一批具有遼寧特色的人才引進項目。

2.加強人才培養。進一步提高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總量,力爭到2020年,依託省各類科技計劃、平臺建設和基金計劃,培養科技創新傑出人才10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50人、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00人、青年科技創新創業人才2000人。

3.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股權激勵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在遼落地,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熱情。在人才培養、流動、使用、評價等環節上完善機制、創新制度,營造有利於科技人才發展的制度環境。

4.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積極推進産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引校進廠、引廠進校、前廠後校等一體化的校企合作形式。

(四)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1.探索科技資金激勵創新新方式,推行科技資金後補助制度,支持不完全競爭領域研發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産學研合作。探索金融支持科技産業發展新模式,積極發揮遼寧産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支持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股權投資對科技企業進行投資和增值服務,探索投貸結合的融資模式。

2.深化科技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啟動瀋陽、本溪、丹東、錦州、阜新高新區第二批科技金融創新試點,到“十三五”中期,國家級高新區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省級高新區全部參與科技金融創新服務示範區建設試點。

3.推進遼寧股權交易中心“科技板”工作,繼續為掛牌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繼續支持和鼓勵各市、高新區及有關單位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加快設立科技支行、科技保險、科技租賃、科技小貸和科技擔保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

(五)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

高度重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培育和發展,激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力。

1.搭建技術服務平臺。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科技服務為目標,推進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圍繞産業集聚區創建一批為企業提供産品研發、設計、試驗和檢測服務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優勢創建一批産學研合作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依託大型企業、龍頭企業的設備、人才技術優勢打造一批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品牌。

2.開展“創新券”工作。通過後補助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加強産學研合作,積極主動購買科技服務,積極探索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新模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嘯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