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5-12-15 10:25 來源: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辦〔201568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1215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國辦發〔201559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産體系和産業體系為重點,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産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堅持把增強糧食生産能力作為首要前提,把提高質量效益作為主攻方向,把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內容,把推進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把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作為基本遵循,切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到2020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取得積極進展,實現“兩穩、兩增、兩提”。“兩穩”,即穩定糧食産量和産能;“兩增”,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兩提”,即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強糧食生産能力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水平

(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以縣級政府為主體,統籌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統一上圖入庫,到2020全省建成高標準農田4670萬畝。開展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出臺並落實生態高標準農田投資、建設和管護指導意見,重點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範縣、增糧規劃項目區、油料大縣項目區、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生態高標準農田。探索建立有效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産田改造,引導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創新管護模式,明確管理主體和管護責任,建立獎懲機制,落實管護措施。

(二)切實加強耕地保護。認真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層層分解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將城鎮周邊、交通沿線現有易被佔用的優質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將基本農田信息標注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政策,研究制定耕地質量等級地方標準,組織開展耕地質量等級評定。全面推進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工作。加強土地督察隊伍建設,嚴格土地執法,落實耕地保護監督責任。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到2020年,全省耕地基礎地力提高0.5個等級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2個百分點。

(三)積極推進糧食生産基地建設。以糧食生産大縣為重點,探索建立糧食生産功能區,重點打造皖北地區優質專用小麥、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優質安全水稻生産基地,大力發展專用品牌糧食。加大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涉農項目資金向糧食大縣、糧食生産基地傾斜。大力開展糧食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示範行動,每年重點抓好綠色增産示範片(區)、示範村和示範家庭農場各100個。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糧食生産基地建設和糧食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示範行動,開展生産加工流通服務。加快糧食倉儲、烘乾設施建設,推進新“四合一”儲糧、“智慧糧食”等現代糧食科技示範應用,繼續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工程。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促進農業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四)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培育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打造龍頭企業“甲級隊”和現代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到2020年,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示範合作社、示範聯合體分別超過2000個、1000個、500個,年産值超過5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5家。重點支持聯合體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涉農項目。支持農民合作社建設農産品加工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健全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産轉交農民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制度。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拿出不低於省下達總量2%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産配套輔助設施建設。研究改革農業補貼制度,使補貼資金向種糧農民以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創新金融服務,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銀行業金融機構客戶信用評定範圍,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動態徵信數據庫;引導組織農業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境外資本市場公開發行上市和融資,在“新三板”和省區域性股權託管交易中心“農業板”掛牌;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和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試點;積極推動廠房、漁船抵押和生産訂單、農業保單質押等業務,拓寬抵質押物範圍;成立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加快構建由財政支持的農業擔保體系;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加強風險防控;鼓勵市縣擴大政策性保險附加商業性保險試點範圍,引導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産品。

(五)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2016年底全省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扶持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戶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鼓勵根據農民意願在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區統一連片整理耕地,儘量減少田埂,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進一步健全公益性服務體系,加快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供銷合作社、農墾系統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建立健全程序規範、監管到位的購買服務流程。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111示範創建活動,創建10個示範縣(市、區、農場)、100個示範鄉鎮、1000個示範主體。推進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圍繞大宗農作物“耕、種、收、烘、管、儲”,制定服務標準規範,推行合作式、託管式、訂單式等服務模式。開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

(六)大力開展農業産業化經營。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規模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扶持發展一村一品,實施産業集群專業鎮工程,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依託農業産業化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産業集群專業鎮等平臺,引導龍頭企業集群集聚發展,到2020年,國家級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達到20個,省級農業産業化示範區達到100個。完善龍頭企業聯農帶農的財政激勵機制,建設一批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原料生産基地,促進專用原料基地與龍頭企業、農産品加工園區、物流配送營銷體系緊密銜接。積極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深入實施“主食廚房”和“放心糧油”工程,重點推動淮北和沿淮地區面製品、江淮和江南地區米製品開發。支持糧油加工企業推廣應用先進技術設備,優化和改進傳統生産工藝,推進産品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加大標準化生豬屠宰體系建設力度,支持屠宰加工企業一體化經營。

(七)創新農業營銷服務。編制並落實全省農産品市場發展規劃,在優勢農産品産業帶和集中生産基地建設農産品産地市場,到2020年,力爭建設2個以上全國性、5個以上區域性農産品批發市場。引導商貿流通企業到農村開拓市場,到2020年,力爭新型城鎮化試點重點鎮有1個商貿中心、美好鄉村建設中心村有1個直營店、每個縣有1個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探索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機制,辦好合肥、上海農交會。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建設,深入實施農産品電子商務1112行動計劃。引導電商企業開拓農村市場,支持供銷合作社和物流、商貿、金融、糧食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八)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落實促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用地、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配套公共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加強從業人員培訓。開展休閒農業綠色體驗模式攻關,出臺並落實實施方案。推進國家級、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創建,因地制宜推廣城郊休閒觀光農事體驗型、現代農業園區科普教育型、生態養生休閒度假型等休閒農業,打造一批美麗田園、美好鄉村。到2020年,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年接待1.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800億元。

(九)加快農業對外開放步伐。充分發揮安徽省農業對外合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制定並落實農業對外合作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強農産品出口基地建設,到2020年,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達到10個。培訓農業對外合作人才,支持農業、人才、科技等部門組織開展海外培訓,大力引進高層次專家。支持組建企業聯盟,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企業集團。支持農業企業赴境外開發農業,重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到2020年,建立海外農産品生産基地、農業示範中心、農産品加工園區30個以上。加大農業對外招商引資、引智、引企力度,鼓勵外商投資現代農業。

、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種養業協調發展

(十)大力推廣輪作和間作套作。適當恢復淮北地區大豆、沿江及江南地區綠肥種植面積,促進種地養地結合。科學合理利用耕地和光熱資源,因地制宜開展生態型複合種植。淮北平原區重點推廣小麥與玉米(大豆、甘薯、花生)復種輪作、玉米與大豆(花生、山芋)間作套作江淮丘陵區和沿江平原區重點推廣水稻油菜或雙季稻綠肥種植皖西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因地制宜發展綠色有機稻米、高山蔬菜、林果(茶桑、中藥材)種植。

(十一)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以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為基礎,加快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積極爭取國家優質飼草料種植推廣試點,加大糧改飼扶持力度,引導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積極開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試點,引導畜禽規模養殖場與種植基地合作建設飼草基地,就地實現畜禽糞污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廣豬果(菜、茶)、發酵床養豬、稻鴨共生等技術模式,建設一批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園藝作物標準園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大力發展現代漁業,開展漁業綠色健康養殖模式攻關。利用大水面開展增殖放流、灌江納苗;積極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重點推廣稻魚共作、魚菜共生等技術模式。

(十二)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實施畜牧綠色低碳循環模式攻關,促進安全、綠色畜産品生産。開展現代草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模式試點,創新政策扶持、科技支撐、金融支持等措施。大力推進奶牛、肉牛、肉羊生産,建設一批部省級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實施草食畜禽品種改良計劃,到2020建成1個國家級種公牛站和若干個省級肉牛、肉羊原種場與良種繁育場,有效保護地方畜禽種質資源。大力推廣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快速育肥等技術,突出抓好疫病防控。實施草山草坡改良,擴大優質牧草種植。落實好牛羊養殖大縣中央財政獎勵補助政策,繼續實施奶牛政策性保險,鼓勵市縣自主開展肉牛、肉羊保險。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

(十三)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農業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實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動計劃,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開展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強化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節水改造和現代化灌區示範片建設。支持村集體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主建設小型水利工程。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研究建立精準補貼機制。推廣保護性耕作、農藝節水保墑、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

(十四)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堅持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到2020年,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利用率提高6個百分點。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到2020全省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深入開展農企合作,推進配方肥進村入戶到田。開展農作物高産高效施肥技術研究,示範推廣緩釋肥、液體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繼續做好農藥登記初審與市場監管,建立高毒農藥可追溯體系。加大對新型植保機械補貼力度,加快淘汰手動式、背負式噴霧器。推行精準用藥和科學用藥。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扶持建立一批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組織。

(十五)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落實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以畜禽標準化健康養殖示範縣、示範場和省級保種場(區、庫)創建為抓手,推廣規模化養殖、沼氣生産、農家肥積造一體化發展模式。推進農村沼氣工程轉型升級,重點支持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和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項目建設;引導和鼓勵農民利用畜禽糞便積造農家肥。繼續實施農作物秸稈還田、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和秸稈還田機械等方面的財政補貼。支持使用加厚或可降解農膜,開展農藥包裝及殘膜回收再利用。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提升科技裝備水平和勞動者素質

(十六)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構建省級農業政産學研推協作聯盟,開展政産學研推融合試點。編制一批生物育種、智慧農業、農機裝備、農産品加工、生態環保等領域的重點科研項目,開展生態農業、立體複合農作、農産品精深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等共性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到2020形成一批生態農業技術重大科研成果。推進中國農科院合肥食品創新研究院等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探索農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激勵機制,完善校、院、企等涉農科技人才流動和兼職制度。構建省級農業科技服務雲平臺服務系統。深入推進科技進村入戶工程,紮實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農技人員包村聯戶服務和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

(十七)深化種業體制改革。爭取國家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試點,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推動非公益性種業科研機構改企和公益性研發機構改革。發揮省現代種業發展基金作用,推動種業企業和種子産業改革發展。推進合肥現代種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建設省級以上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20家。編制和落實省級良種重大科研攻關規劃、主要農作物繁育基地建設規劃、省級農作物品種綜合試驗和展示示範體系規劃,建設主要農作物、畜禽和水産等育種科研創新平臺。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推進省級種質資源保護、農作物新品種測試和品種區域試驗體系建設,加強農作物種業物聯網推廣應用。

(十八)推進農業生産機械化。擴大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加快推進玉米機收、水稻機插秧;推進設施農業、林果業、養殖業和農産品初加工機械化發展。大力發展大中型、高性能、複式作業機械。完善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向糧食主産縣、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探索完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實施辦法。建立完善農機作業質量監控與生産調度管理系統。推進農機農藝農信融合,開展農機化示範縣創建和茶葉生産全程機械化、山區特色産品初加工機械化示範活動。到2020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生産基本實現機械化。

(十九)加快發展農業信息化。臺“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實施農業物聯網示範、農産品電子商務示範、農産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互聯網+現代農業”支撐體系建設五大行動,到2020年,建成全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業物聯網、産品電子商務應用覆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現代農業産業化聯合體,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覆蓋所有縣(市、區),培育3以上年交易額100億元左右的農産品電商平臺,打造20個以上“互聯網+”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培2名左右運用“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輻射帶動5萬個左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二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落實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意見,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等為重點,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推進農民繼續教育工程,分類實施培養培訓。加強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條件能力建設,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促進學歷、技能和創業培養相互銜接。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計劃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鼓勵進城農民工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等人員返鄉在現代農業領域創業。到2020年,全省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萬人。

、發展品牌農業,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十一)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産。修訂、完善農業生産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每年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100項。出臺並落實關于加快“三品一標”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標”産品總量達到6400個,面積4400萬畝。組織實施農業標準化示範創建,到2020實現現代農業示範園、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標準化示範場和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標準化生産全覆蓋。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率先開展標準化生産,到2020新型經營主體基本實現生産設施、過程和産品標準化。積極推進農産品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創建,打造一批以大宗糧油為主體的綠色專用原料基地、以“菜籃子”産品為主體的優質安全農産品生産基地、以特色創匯為重點的出口農産品生産基地。

(二十二)大力培育農産品品牌。施“綠色皖農”品牌培育計劃,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知名品牌。支持龍頭企業與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開展緊密合作,建立基地,註冊商標;支持糧食企業打造專用糧食品牌,打造一批具有較高市場佔有率的行業品牌。力爭到2020年,全省新增農業類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安徽名牌産品300個以上。充分利用農交會平臺,集中推介一批知名品牌農産品。

(二十三)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和執法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農藥及農藥使用、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獸用抗菌藥、畜禽屠宰質量安全、水産品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等專項整治;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確保全省範圍內不發生重大農産品質量安全事故。建立健全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優先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建設範圍,以食用農産品為重點,推行農産品二維碼、一維碼、射頻碼等,到2020基本實現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可追溯。加強追溯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追溯信息可查詢。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黑名單”制度和有獎舉報制度。強化屬地管理責任,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農産品質量安全縣。落實生産經營者主體責任,到2020年,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全面推行生産檔案、經營臺賬記錄製度。

、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效

(二十四)落實地方責任。各市、縣(市、區)政府要切實提高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要性、複雜性和長期性認識,把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作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三農”工作部署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落實工作責任,健全工作機制,細化政策措施,精心組織實施,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方案。

(二十五)加強部門協作。農業部門要強化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工作的組織指導,密切跟蹤工作進展,及時總結經驗,宣傳推廣典型做法。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扶持。人行、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要積極推動金融支持政策落實。教育、科技、經濟和信息化、國土資源、環保、水利、商務、質監、糧食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出臺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加大支持配合力度。各牽頭單位認真對照《重點任務分工表》,對相關重點任務負總責,會同其他參與單位制定具體落實方案,明確責任人、路線圖、時間表,加快各項任務實施,確保按要求完成任務。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嘯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