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意見

2015-12-25 10:18 來源: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山西省人民政府

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意見
晉政發〔2015〕 57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充分發揮“互聯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動我省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推進“六大發展”,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按照“開放共享、融合創新、變革轉型、引領跨越、安全有序”的原則,不斷夯實網絡發展基礎,營造安全環境,積極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加速提升産業發展水平,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雙引擎”,為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匯聚新動能。

(二)發展目標。

到2018年,“互聯網+”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創新發展的活力和潛力進一步釋放,互聯網創新成果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轉型綜改區建設進一步引深,新興業態不斷壯大,逐步形成新的産業增長點,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加快我省實現由煤炭大省向以煤為基的現代産業大省跨越。

基礎設施。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升級優化,寬帶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形成較為健全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城鄉數字鴻溝基本消除。互聯網技術産業規模不斷壯大,數據中心合理佈局。

産業融合。融合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能源、服務、農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深入應用。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展,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産業發展新形態基本形成。

惠民服務。面向社保、醫療、教育、交通、就業、公共安全等民生領域的互聯網信息産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創新更加活躍,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長足進展,信息便民惠民利民水平顯著提升。 

到2025年,網絡化、智慧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産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互聯網應用支撐能力,夯實“互聯網+”發展基礎。

1.完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貫徹和持續推進“寬帶中國”戰略工作,加快光纖到戶建設,推進打造“全光網城市”。加快推動農村地區寬帶發展與普及,推動“寬帶鄉村”和中小城市(縣)網絡基礎設施完善工程。積極開展“寬帶中國”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進一步推進4G網絡深度覆蓋,實現城市、縣城和鄉鎮的連續覆蓋以及農村熱點區域的有效覆蓋。加強無線網絡建設,持續推動“i-Shanxi”公共場所WLAN建設。不斷優化寬帶網絡性能,加大共建共享力度,推進提速降費。(省通信管理局、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和各市人民政府負責。)

2.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電信和廣電業務雙向進入,在試點基礎上逐步在全省推廣。積極開展雙向進入申報和省級業務審批受理,做好IPTV傳輸系統與IPTV集成播控平臺的對接,推進融合性業務普及應用。加快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不斷優化網絡性能,充分發揮有線電視網絡的信息基礎設施作用,全面提升有線電視網絡的服務品質和終端用戶體驗。(省經信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和各市人民政府負責。)

3.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鼓勵和支持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夯實推進“互聯網+”行動的信息産業基礎。落實《山西省信息技術産業三年推進計劃》,重點發展LED、光伏、信息安全、電子設備製造、物聯網、雲計算、信息服務等七大領域,培育龍頭企業,推動相關産品産業化和示範應用,以太原為中心,形成覆蓋我省中部地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帶。(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和各市人民政府負責)

(二)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業態。

1.“互聯網+”創業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15〕83號),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眾創空間。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城建設工程,引進高端研發機構,發揮科技型創業在大眾創新創業中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加強産學研用的有效互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實施科技計劃改革,研究制定《山西省眾創空間認定管理辦法》,支持建立眾創服務平臺,吸引社會資本等要素參與創新創業。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工作,實施眾創空間示範工程建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全面創新。鼓勵支持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為處於創業初期和成長期的勞動者或者企業提供創業服務,落實各項創業扶持政策。鼓勵支持“互聯網+”企業吸納各類勞動者就業,對從事“互聯網+”實現創業及帶動就業的,可同等享受國家及省規定的就業創業補貼、貸款及貼息等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等有關部門負責)

2.“互聯網+”現代農業。引導和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農業智慧裝備在農業生産經營領域應用,提高農業自動化水平。實施農業信息化示範建設工程,建設一批農業生産經營信息化示範基地和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鼓勵和支持農産品和農業生産資料的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建立以消費為導向的農業産業體系。建立健全全省農業應急指揮平臺,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工程,實施農副産品、農資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深入開展“12316信息服務”活動,大力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增強信息服務能力。(省農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林業廳等有關部門負責)

3.“互聯網+”水利。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技術,實現水系統監測自動化、資料數據化、模型定量化、決策智慧化、管理信息化、政策制度標準化。依託“山西大水網”的物理水網構建空間立體信息連接的虛擬水網和集供水—用水—排水調配于一體的水聯網。構建集基於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的快速監測與數據傳輸、基於大數據和雲技術的數據存儲與快速計算、基於通信技術和虛擬技術的智慧水決策和水調度為一體的智慧中樞,為水工程科學規劃、“山西大水網”水量優化調度分配、水資源高效利用、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水環境保護和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學的決策和指導依據。(省水利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4.“互聯網+”工業製造。加快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深化物聯網、互聯網在工業中的應用,加快工業生産向網絡化、智慧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延伸産業鏈,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協同製造新模式,培育新業態。落實《山西省裝備製造産業三年推進計劃》《山西省傳統優勢産業三年推進計劃》,推進生産裝備智慧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和基礎數據共享,加速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加快形成製造業網絡化産業生態體系。(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有關部門負責)

5.“互聯網+”智慧能源。積極推進能源生産智慧化改造,建設分佈式能源網絡,實現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能源生産、消費、市場管理和服務的支持,催生能源生産、消費、服務的新業態和商業新模式。繼續推動開展智慧礦山建設,加快地理信息、物聯網、井下移動通信等新技術的應用,完善各類監測監控系統、工業視頻、礦山調度等系統,全面推進現代化礦井建設。加快推進山西煤炭監管信息平臺的建設,創新全省煤炭監管方式,提升全省煤炭行業現代化監管水平。加快推動智慧電網建設,建立重點用電企業電能信息採集系統,完善發電調度和交易系統。面向高耗能行業建設工業能耗在線監測等平臺,實現能耗在線監測,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省煤炭廳、省電力公司、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6.“互聯網+”便捷交通。積極促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應用,推進交通運輸要素資源在線集成、行業管理在線協同、公眾服務在線定制、物流服務在線融合。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運行監測和運行協調平臺、安全生産監管監察系統、非現場執法及聯合執法系統、行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等的建設。建設行業數據開放共享平臺,引導企業進行創新性應用,加快推進基於大數據的行業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建設。積極推廣標準化貨運電子運單應用,引導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強化信息共享和電子單證交換功能,支撐多式聯運。進一步開展省域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工程建設,大力推進電子客票應用,積極推動公共交通智慧調度系統、公交一卡通系統聯網示範工程建設,不斷提升公眾出行服務品質。(省交通運輸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

7.“互聯網+”高效物流。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整合各類物流信息資源,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對接和使用效率。鼓勵重點物流園區和骨幹物流企業開展物流信息化示範工程,鼓勵現有倉儲和轉運設施的信息化改造,推廣深度感知智慧倉儲系統建設。鼓勵和引導企業應用智慧化物流裝備,推進雲計算、物聯網、北斗導航及地理信息等技術在物流智慧化管理方面的應用,提升倉儲運管水平和作業效率。(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等有關部門負責)

8.“互聯網+”快遞。鼓勵快遞企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拓展與電子商務、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等關聯行業的協同發展空間。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繼續優化服務網絡,推動服務變革,提升服務效率,促使快遞企業向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推動快遞和電商的深度融合與緊密銜接,促進O2O模式不斷創新。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服務直採直銷,打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的雙向通道。發揮供應鏈優勢,促進快遞融入工業化進程。完善信息管理平臺,提高監管水平。(省郵政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9.“互聯網+”國土資源。積極促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智慧國土、國土資源雲的深度融合,實現在耕地保護監測監管、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等國土資源領域的深度應用。積極推進國土資源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創新省、市、縣、鄉四級國土資源監管方式,實現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不斷提升全省國土資源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對國土資源數據的深度挖掘分析,提供適應各行業部門的數據服務,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土資源社會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撐,發揮國土資源數據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為服務全省“六大發展”提供保障。(省國土資源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10.“互聯網+”環境保護。大力發展智慧環保,加快推動物聯網、雲計算等高新技術、先進裝備與系統在環保領域的應用,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構建全省環保綜合辦公平臺。繼續推動和完善環保物聯網示範工程建設,運用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和污染源實施智慧化遠程監控。建立環境信息數據共享機制,統一數據交換標準,推進區域污染物排放、空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等信息公開,通過互聯網實現面向公眾的在線查詢和定制推送。不斷優化環境監測站點佈局,加強監測科研和綜合分析,開展監測大數據分析,推進全省資源環境監測數據聯網和共享,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立體化、自動化、智慧化水平。(省環保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11.“互聯網+”金融。貫徹落實《關於促進山西金融振興的意見》(晉發〔2015〕9號),深化全省金融改革,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推動和完善山西省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助推銀企融資對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矛盾。創新互聯網融資方式,鼓勵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創新,推動IC卡和移動金融在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等領域的規模應用。支持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圍繞煤炭現貨交易開展金融創新,探索發展以煤炭為主的能源衍生品交易。(省金融辦、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銀監局、山西證監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2.“互聯網+”電子商務。制訂山西省農村電子商務行動計劃,繼續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支持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打造一批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培育農村電子商務環境。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創建工作,培育電子商務示範企業,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工作。加快推進中小城市電子商務健康發展,鼓勵電子商務進社區,發展以社區生活服務業為核心的電子商務服務,推動線上線下互動,提升網絡消費便利性。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拓展海外市場。依託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現貨交易平臺,創新煤炭交易模式,推動煤炭電子商務發展。(省商務廳、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按職責分工會同有關部門分別負責)

13.“互聯網+”政務服務。基於國家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繼續推動和完善電子政務內網、外網建設,整合優化已有業務專網,構建完整統一的全省電子政務網絡。進一步加快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共建共享,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和數據開放利用。在繼續加快推進金盾、金檢、金財、金稅、金審、金農、金保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經濟社會安全、提升治國理政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統。加快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省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全省電子政務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重點加快推進全省政務服務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等項目,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化建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4.“互聯網+”衛生計生。構建以省市兩級支撐平臺為核心,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標準統一、運行規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便民惠醫的衛生計生信息化網絡;構建以四大數據庫(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衛生計生業務資源數據庫)為基礎,涵蓋醫療、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等多領域的衛生計生信息資源“集散地”;構建以居民健康卡為聯接介質,以跨平臺一賬式為登錄方式,用信息智慧推送融合線上線下各類業務(居民健康卡、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械管理、綜合管理)的衛生計生信息化應用系統;創建以網格為管理單元、以需求信息為業務驅動、以需求信息引導管理服務的全新衛生計生運行機制。(省衛生計生委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15.“互聯網+”教育。落實《山西省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晉發〔2011〕15號),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省城鄉,滿足學校、社會、家庭需求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繼續推動完善“三通兩平臺”等教育信息化工程。依託互聯網,深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形成全省標準統一、業務整合、數據共享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深入推進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效率和水平。(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16.“互聯網+”社保養老。持續推進金保工程建設,進一步建設完善符合國家標準的全省統一的信息系統及省級集中數據庫,包括企業、機關事業、城鄉居民等各項社會保險,養老保險核查、全民參保登記、資格認證、基金財務、電子檔案等信息系統及數據庫,推進與公安、民政、工商、衛生計生、銀行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大力推進基於互聯網的公共服務,全面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建設,建立全省社會保障卡庫系統及數據庫,推動社會保障卡在社會保障、居民健康、惠民待遇、學生補助、金融功能等公共服務領域的集成應用。推進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和數據庫建設,推動就業信息聯網,促進社會就業。加快社會保險領域、勞動關繫領域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提高業務系統全程信息化和精確管理水平。醫療保險服務要實現跨區醫保結算等互聯網應用。養老保險服務要實現參保單位及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登記、申報、繳費、資格認證、待遇核定、待遇領取等全業務辦理和個人社保權益記錄查詢,並依託現有互聯網資源和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提供護理看護、健康管理、康復照料等居家養老服務。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應用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體檢、緊急呼叫監控等設備,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7.“互聯網+”旅遊。深入推進智慧旅遊建設,推動旅遊業與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重點推進高等級旅遊景區、旅遊重點縣無線寬帶網絡覆蓋。建立和完善旅遊公共信息和諮詢平臺,建立健全旅遊投訴受理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12301旅遊公共信息和諮詢服務。加快推進旅遊應急指揮、高等級旅遊景區客流動態監測系統建設,推進旅遊服務和管理智慧化。(省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18.“互聯網+”平安城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建設完善金盾工程,積極推動“警務雲”等公安業務基礎信息化建設。加強智慧城市網絡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對重要信息系統和關鍵數據資源的安全保障,提升智慧城市網絡安全綜合防控能力,實現網絡安全與智慧城市建設深度融合。運用大數據技術完善雲計算安全態勢感知、安全事件預警預防及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完善信息互通共享機制,深化部門間合作,基於大數據架構建設公共安全數據庫群。強化信息資源高度共享、深度應用,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創新社會治安防控手段,開展社會公共安全領域大數據應用試點和物聯網應用試點示範,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有重點有步驟地加快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和應用工作,提高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覆蓋密度和建設質量,創新立體化防控體系,紮實推進“平安山西”建設。(省公安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三)完善“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安全保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1.完善組織實施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將推進“互聯網+”發展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互聯網+”重大問題研究,加強“互聯網+”與智慧城市、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電子商務等相關政策、規劃的銜接,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市場發展機制,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在保障公平競爭的前提下,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建設。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通過政府採購、服務外包、社會眾包等多種方式,依託專業企業開展政府“互聯網+”應用,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2.強化安全保障。建立健全“互聯網+”安全支撐體系,積極採用安全可信産品和服務,網絡信息安全與應急通信關鍵設備和技術逐步實現可控可替代。堅持信息系統建設與網絡安全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水平。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網絡安全制度,加強安全監測、通報預警和應急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同步預警機制,提高防範控制能力。(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3.營造良好環境。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全面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探索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著力優化政府服務。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大幅減少前置審批,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放寬“互聯網+”融合性産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各類信用信息平臺無縫對接。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不斷調整完善不適應“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現行政策規定等,進一步加大個人信息保護等執法力度,營造“互聯網+”發展良好環境。(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與國家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絡,建立與國家相對應的“互聯網+”行動廳際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形成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工作的良好格局和強大合力。建立跨領域、跨行業的“互聯網+”行動專家諮詢委員會,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支撐。(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強化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利用現有資金渠道,集中力量推動建設一批“互聯網+”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加大政府部門採購雲計算服務的力度,探索基於雲計算的政務信息化建設運營新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加大對“互聯網+”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相關創新型企業的投資。(省財政廳、省金融辦、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銀監局等有關部門負責)

(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加強職業技能人才實踐培養,積極培育“互聯網+”技術和應用創新型人才。依託社會化教育資源,開展“互聯網+”知識普及和教育培訓,提高社會整體認知和應用水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等有關部門負責)

(四)抓好貫徹落實。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突出區域特色和分工,抓緊研究制訂與國家及我省意見相銜接的區域性、行業性和專題性行動計劃,積極開展“互聯網+”試點示範,務實有序推進“互聯網+”行動,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25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司徒宇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