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期待“勤政會議”掀起問責風暴

2016-01-08 09:14 來源: 華西都市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根據督查情況完善激勵和問責機制,以獎懲分明促勤政有為。

官越來越難當,早就該成為共識。至少在四五年前,一些公共突發事件後,不少涉事官員都會在內部作如此感慨。那時所謂的“官不好當”,還多是指的是極端惡性事件後,洶湧的輿論壓力。網絡圍觀,敦促當事部門積極促進事件妥善解決,成為事後問責原動力。

不過民間輿論,畢竟隔著一層,且多是偶發的。曝光出失范行為本就是小概率,形成全網關注熱潮,並凝集成持續推動力,更少之又少,可遇不可求。不能指望行政勤勉,約束公權,全靠外部監督倒逼。

惡性事件中負主要領導責任的,一般已不是可以文飾過去的“小紕漏”,很多都非瀆職懶政等行政失責,有些還要負刑責。這種“極端之惡”,即便沒有輿論盯梢把關,相信司法這關,也很難脫身。相反一些手捏“混”字訣,信奉“幹得越多錯得越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尸位素餐,全無作為,只望平穩拖到卸任之時的庸官,因佔比更多,可能對公益損害更大,這才是不易發覺的官場“庸常之惡”。

指望外部監督敦促其勤勉起來,幾乎不可能。只有系統內部的規範獎懲,才是讓官員不敢懈怠不作為,不敢庸懶磨洋工的關鍵。而6日國務院常務會上,一大議題正是根據督查情況完善激勵和問責機制,以獎懲分明促勤政有為。

賞善罰惡,獎勤懲懶,對落實重點政策成效較明顯的20個地市、20個縣區,對督查發現問題整改有力的6個省級政府部門予以通報表揚,實行“免督查”,並採取多項激勵措施。相應的,在三令五申之下,還敢頂風作案,官僚主義,人浮於事,各種不作為的多名幹部,也都遭到開除、撤職、降職、記過等方式的問責。

勤政誡勉,懲治庸懶,這個會議釋放出很好的信號。現在不是説你渾渾噩噩混日子,也能安穩混到頭。近年整肅風暴下,官場怪現狀之一就是——以“要求嚴了”“規矩多了”為藉口,滋生出的“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的心態,“飯不吃了,酒不喝了,該辦的事也不辦了”。

以前“基本不管事、不擅權,為人謙和低調”,做個“老好人”式不作為的庸官,現在行不通了。“無為也是過!”全面撒網,系統督查審計,“為官不易”、“官不聊生”就對了。只有公職人員時刻繃緊勤勉之弦,民眾的各項法定權利才能得到保障。

就如之前所述,瘋狂斂財動輒億萬的貪官,或無視法紀甚至草菅人命的昏官糊塗官,確實可惡,但也很招眼。現在“勤勉會議”則是讓我們認識到不作為混日子的庸官們的危害。公職人員價值評判標尺只有一個,就是為民謀福,積極作為,而非能躲就躲,推諉卸責,但求無錯的保身主義。

只要你還處於行政序列之內,若還抱持撞鐘混日子心態,接下來的日子,恐不大好過了。破解“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等問題,就需要拿出審計督查後的問責鐵律。狠剎“綿軟拖遝懶政”,重拳整治不作為。

整治風暴越強,監督力度越大,推進越順利。同時引入民眾監督,暢通外部監督渠道,落實民眾知情權,增加權力運行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拓展民主評議、考察考核等監督方式,讓內部監管、民眾監督和大眾媒體輿論監督結合起來,權力才能始終處於外部監督目光審視之下,才不敢偷姦耍滑,拖延磨蹭,消極怠工。

不指望幾次誡勉約談能治標治本,也不靠運動式執法“風暴”,而應是長效制度化産物,讓這個頭上緊箍咒永不過期。問責治庸是動真格還是花拳繡腿,民心是最好試紙。這是一種動態的行政改革,既要頂得住內部的壓力與外部的阻力,也要反思執行細節上的缺憾,不能像多年前都不敢點名的審計那樣,而要掀起問責風暴,重建官場責任倫理。如此才能沿著勤勉務實方向,駛向政治文明新境界。(李曉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