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華社評論員:抓住“關鍵少數”,強化黨內監督
——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重要講話精神

2016-01-16 07:1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全面從嚴治黨,貴在馳而不息,重在監督落實。

“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化黨內監督作出深刻論述和重要部署,從完善監督制度到創新監督方式,從抓住“關鍵少數”到凈化政治生態,既為黨內監督的薄弱環節開出“藥方”,也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約和監督權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紮實推進、持續深化:實踐“四種形態”,創新監督理論,緊扣線索處置、紀律審查、執紀審理三個環節、執行“六大紀律”推動執紀方式不斷完善;修訂完善《中國共産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法規制度;巡視監督、執紀問責等不斷發力,讓監督之網越織越密。去年,全國共立案33萬件,處分33.6萬人。警示給人啟示:只有用好監督這一法寶,將“兩個責任”扛在肩上,才能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在我們黨長期執政條件下,探索強化黨內監督的有效途徑,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調節能力,始終是重要課題。“為政者,莫善於清其吏也。”強化黨內監督,建章立制是基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首先要建好籠子。”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既整合問責制度,健全問責機制,又強化巡視監督,推動巡視向縱深發展。從頂層設計到具體領域,一系列制度安排,為構建科學規範的黨內監督體系、完整閉合的責任追究鏈條夯實了基礎。

強化黨內監督,抓住“關鍵少數”是關鍵。中央紀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接受組織調查的37名中管幹部中,擔任正職一把手的13名,超過落馬總數三分之一。大量腐敗案件表明,一把手監督常常是薄弱環節,一把手監督難題亟待破解。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補足這塊監督短板,就要積極探索對領導幹部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有效途徑。堅持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用好巡視“利劍”,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不斷構建全方位的監督機制。從寬、松、軟真正走向嚴、緊、硬,讓黨內監督動真碰硬、展現剛性,才能破解“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困境,使領導幹部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為官。

強化黨內監督,落實“兩個責任”是保障。有權就有責,“在消極腐敗現象面前當好人,在黨和人民面前就當不成好人”,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振聾發聵。無論黨委還是紀委,都要對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簽字背書,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黨委肩負“主體責任”,領導幹部敢抓敢管,立“明規矩”、破“潛規則”,以眼裏不揉沙子的認真勁兒,激濁揚清、崇廉拒腐,政治生態才能不斷改善;紀委恪盡“監督責任”,帶頭尊崇黨章,以更高標準、更嚴紀律保持隊伍純潔,管黨治黨責任才能更好落到實處。強化責任追究,避免責任空轉,黨內監督就能真正立信樹威,發揮應有作用。

加強對幹部的監督,是對黨和人民負責,也是對幹部的愛護。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熔爐中,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幹部隊伍,我們黨就會更加堅強有力,就一定能帶領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