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關於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解讀

2016-01-19 07:1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推動加工貿易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國務院《關於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解讀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表明,中國穩定發展加工貿易的政策預期不會改變。”1月18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支陸遜對記者表示,《意見》專門針對制約我國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優化升級的突出問題而起草,旨在立足國情創新發展加工貿易,“中國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需要加工貿易”。

“近幾年來,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外資進入放緩,加工貿易發展速度明顯降低。”支陸遜説,當前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制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問題突出。

在這一背景下,創新發展加工貿易就變得十分緊迫。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意見》著重強調創新發展加工貿易,這是適應我國當前面臨的“形勢轉變、動力轉換和戰略轉型”所作出的正確選擇。

在形勢轉變方面,目前,我國加工貿易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受到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只能主動適應形勢需要。”顧學明説,《意見》突出了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這種雙向開放的格局是《意見》中的亮點。

在動力轉換方面,當前我國貿易發展已由外需為主進入內外需並重的動力轉換階段。顧學明表示,從供給側改革角度來看,《意見》的出臺著眼于解決當前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強調了由要素驅動為主向要素驅動和創新驅動相結合轉變,進而推動加工貿易進一步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在戰略轉型方面,加工貿易發展不僅要適應國際市場變化,也要適應我國國內轉型需要。顧學明説,《意見》提出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任務,如延長産業鏈,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發揮沿海地區示範帶動作用,促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産業梯度轉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引導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産能合作,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等,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儘管加工貿易當前面臨困難,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證明,加工貿易符合我國國情,是不出國門的‘走出去’。”支陸遜表示,今後一段時期,加工貿易仍是我國深度融入國際産業分工體系,實現價值鏈躍升,提高就業水平的重要載體,“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為動力,以國際産業分工深度調整和實施‘中國製造2025’為契機,立足我國國情創新發展加工貿易”。

據介紹,此次公佈的《意見》針對加工貿易“留、來、轉”三類情況明確了創新發展的路徑。

“留下來”的部分要拓展內涵和外延。在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加快生産製造環節轉型升級的基礎上,拓展加工貿易外延,推動製造業由生産型向生産服務型轉變,與服務貿易、互聯網+、智慧化生産製造深度融合。

“引進來”的應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明確政策預期,通過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提升加工貿易利用外資水平。同時積極參與多雙邊規則和自由貿易區談判,為加工貿易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經貿環境。

“轉出去”一方面要加快推動沿海加工貿易優先向內陸沿邊地區轉移,研究制定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梯度轉移的差異化政策;另一方面,強調發揮境外合作區平臺作用,引導企業有序進行國際産能合作。(記者 馮其予)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