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金融在供給側改革中不能缺席

2016-01-28 16:58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1月27日召開常務會議,確定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的措施,壯大實體經濟基礎政策。會議指出,用好和創新金融工具,支持工業增效升級,是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

金融是工業的血液,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當前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形勢下,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壯大實體經濟基礎尤為迫切。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每一項任務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剛剛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又專門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強調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作為生産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資本對企業的精確投放是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的必要條件之一,是供給體系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潤滑劑。

然而,我國金融資本卻時常“溜號”,與實體經濟若即若離。據統計,2015年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增長14.30%,是名義國內生産總值增速的兩倍多。而固定資産投資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卻累計下降5.8%,導致投資乏力。大量資金可能流入資産領域,造成資本市場暴漲暴跌。

事實上,眼下我國大量金融資本正滯留在股市,在雲裏霧中像幽靈一樣遊弋飄蕩,總歸不是好事。

這是因為金融有著獨特的專業壁壘,也有不能免俗的“勢利眼”,嫌貧愛富。工業企業興旺時,金融、整天圍著轉,追著放貸,而一旦工業企業不景氣,金融則絕塵而去,往“錢生錢”的其他地方鑽,銀行的好多金融産品都是這樣,把為實體經濟造血的義務拋之腦後。

其實銀行不明白或者揣著明白裝糊塗,金融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堅實壯大的實體經濟,銀行單方面想存活下去或者活得滋潤點,是不可想像的。華爾街的教訓應當引以為鑒。當年,華爾街的大銀行“創新”的許多金融産品,都是搞投機買賣,結果釀成全球金融危機,至今全世界的人們還生活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中。美國當局從噩夢中醒來,在救助大銀行的同時,不得不把眼光重新投放到實體經濟上,大張旗鼓地推動再工業化。

當下,我國實體經濟正處於困難時期,關鍵時刻更需要金融的堅守相助,金融要與實體經濟同甘苦共患難,銀企聯手,共度難關。

有鋻於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五個指導性意見是應時之舉,可解燃眉之急。

加大金融機構對高新技術企業、重大技術裝備、工業強基工程等的信貸支持,這是在培育發展新動能,也是銀行未來贏利的增長點。而發展能效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可為經濟發展增添綠色能量,助力經濟結構改革。

在新經濟尚未佔據主導地位的眼前,傳統工業企業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不可偏廢。通過並購貸款、發行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等籌集資金開展兼併重組,來推動改造傳統動能顯得特別重要。這其中,支持大企業設立産業創投基金,支持地方開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代償補償等業務,是金融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

而出清“僵屍企業”更需要金融助一臂之力,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或環保、安全生産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及落後産能,銀行要不顧情面,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支持化解過剩産能。銀行在處理“僵屍企業”善後工作上不能退縮,要協助地方政府妥善進行企業破産、職工再就業安置,保證“僵屍企業”出清而不出亂子。

此外,在拓寬融資渠道、整頓金融服務等方面,會議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舉措,體現了政策的及時性和可操作性,都有著先行一步的金融創新思維。

在經濟結構改革的大潮中,金融和工業企業應同舟共濟,堅守崗位,相互提攜,為經濟穩步提升作出各自的貢獻。(蔡恩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