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理解總理西海固詢問細節的苦心

2016-02-05 07:36 來源: 鳳凰評論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一個社會“一次分配”不足以完全覆蓋所有人群時,政府有責任在“二次分配”中體現對貧弱群體的照拂。這既是民生政府的社會穩定閥,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由之路。

一人向隅,舉座不歡。快過年了,拂開濃濃的“年味兒”,我們也該關心關心特困人員這個群體的冷暖悲歡。他們就在你我身邊,煦煦春陽當然也應該照進他們逼仄的人生。

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切實保障其基本生活。會議指出,將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全部納入救助供養範圍,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是織密織牢民生安全網、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

而在此前兩天,農曆小年,李克強總理一路顛簸,來到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寧夏“西海固”,掀開農戶的大缸看看存糧,詢問低保發放的具體細節,幫78歲回族五保老人海保廷穿上新衣,幫他繫上紐扣,與敬老院老人一起吃小年餃子……問疾苦、談發展,言笑晏晏,熱氣騰騰,帶去的是國家對特困人群的殷殷關切。

這樣的關懷和照拂,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治理的終極目標。有分享才能有共享,有共享才能有公平。一個相互扶持、充滿鬱勃之氣的社會,才是健康和有活力的,也才是能夠在全體民眾中間找到“最大的公約數”。不能想象,舉國歡欣的側邊,還有一張張悲苦、落寞的面影,還有人在為吃、穿、住等人生基本問題愁顏不展。

當然,特困人群救助供養問題的根本解決,仍在於不停歇的經濟發展帶來的持續財富積累。但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人等不得,或者因為本人先天失能,或者因為家遭巨變,或者因為區域性的整體困頓,都有可能暫時墜入貧困的深淵,難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現狀。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在關鍵的時刻扶一把、推一下,乃至兜起來。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的,各地要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加大財政投入,以及拓寬救助渠道,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就明確了“兩條腿走路”的基本路徑。這其中,政府乃是最重要的力量來源。不僅要動用公共財政“托”起來,還要動用行政資源來激發、釋放社會的活力。一托一放,才能優化資源配置,真正做到“雖遠弗屆”,絕無遺漏,“一個都不能少”。

這就要求,各地應該把扶貧助困工作做到實處,而不是每年只在年末歲尾點點卯、做做樣子,就可以一年高臥。不僅要走下去慰問特困戶,更要搞清特困人群的底數,實行動態管理;不僅要讓特困人群過年吃上餃子,更要研究致貧致困的深層原因;不僅要關心一時一地的特困人群,更要從産業引導、發展規劃上多一些考慮,為之謀劃長久脫困之計。

表面上的助困“毛毛雨”好下,但若不解決根本性的問題,終究會是“雨過地皮濕”,過後依然是無邊的失望。事實上,類似的走過場慰問,公眾早已經産生審美厭倦。

此外,此番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明確救助供養對象、程序、內容和標準等,也是一種“精準救助”。也即,公共財政救助供養,應該在陽光下運行,錢要花到真正需要的人頭上,而不是在層層下發中被層層截留、層層剝皮、層層滲漏。早在2013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健全社會救助制度時,即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及時公開資金、物資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建立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加強核查監管和相互銜接。

在“西海固”,李克強總理為何仔細詢問低保發放的具體細節?惟其發放準確、公平、及時,才能夠真正産生政策善意,也才能夠蔚成兜底救助的煦煦春陽。

當一個社會“一次分配”不足以完全覆蓋所有人群時,政府有責任在“二次分配”中體現對貧弱群體的照拂。這既是民生政府的社會穩定閥,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由之路。特困人群不應該是社會的累贅,而應該是全體社會成員相互攙扶的兄弟姐妹。每個人都應該是施與者,每個人也都可能是受益者。(麥青)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