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好,兩會才算成功

2016-03-17 07:0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樹立狠抓落實的自覺、肩負敢抓落實的責任、提升會抓落實的能力,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

1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召開。國歌聲中,又一年兩會落下帷幕。從春天裏出發,代表委員們將把兩會精神帶到各自的崗位,繼續唱響“兩會好聲音”。

“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改革發展貴在務實、重在落實”“説一千道一萬,不如做給農民看”“抓改革落實,要勇於創新,少講不能辦,多想怎麼辦”……觀察今年兩會,梳理代表委員言論,對“落實”的強調,無疑是一個共識。

每年兩會,代表委員齊聚一堂、共商國是,既是認知中國的生動窗口,更是理解民主政治的真實樣本。回溯既往,讓教育經費支出佔GDP超4%、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提高個稅起徵點等,都源自代表委員的建議,經歷了從“兩會好聲音”到國家公共政策的轉化,亦從側面印證了建言獻策、政治參與的力量。正因此,對於那些現實針對性強、群眾關切度高的議案提案,不能只停留于兩會輿論場的“熱議空間”,全社會都應“緊盯”其後續回應與落實。

求解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答案,離不開兩會視角。橫向看,我國不同地域之間的發展差異客觀存在,僅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而言,就需要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而這有賴於“精準扶貧”的紮實貫徹與落實。縱向看,即便在發達地區、新興産業,不同主體的需求也千差萬別,例如擁有兩萬多家科技企業的北京中關村,2015年收入在兩千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當年獲得銀行貸款的不足3%。從扶貧減貧到金融改革,都呼喚在實幹中對症下藥,在創新中落地開花。

大路小路,實幹才有出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幹部幹部,幹是當頭的,既要想幹願幹積極幹,又要能幹會幹善於幹”。去年一年時間,中央深改組確定的101項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有關部門完成153項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改革成果415條,改革舉措出臺的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抓落實的任務之重、壓力之大也前所未有。要想繼續向縱深推進改革,尤其需要樹立狠抓落實的自覺、肩負敢抓落實的責任、提升會抓落實的能力,尤其需要借力兩會,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

現實中,有的領導幹部喜歡把改革的面鋪得很開,將全面深化改革大而化之;有的則精於“選擇性落實”“象徵性執行”,缺乏堅韌務實的釘釘子精神。正如有的代表反映,“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推不轉、落不實、改不動的問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存在著”。種種隱性“不落實”,已成為深化改革的絆腳石。而兩會上呈現出的問題意識,理應是解決問題的契機。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做出明確承諾而不兌現,無異於“空話”;面對改革部署卻不落實,事實上就是“空轉”。全國人大代表、遼寧鳳城市大梨樹村原黨委書記毛豐美,生前帶領村民在村頭豎起近十米高的“幹”字碑,時時提示落實的意義。好的設計不會自動實現,奮力抓好落實,切實避免“上面踩油門、下面挂空擋”,築牢實幹根基,提升改革含金量,才能讓群眾有更豐厚的獲得感。另一方面,也需不斷完善工作的責任機制,創新改革落實的督查機制,及時“回頭看”,多殺一些“回馬槍”,層層傳導抓落實的壓力和動力。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眼前有了繁花,並不等於手中就有了鮮蜜”。持之以恒貫徹兩會精神,既面向今年一年、更著眼未來五年,矢志改革、狠抓落實,匯聚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發展的主動權就一定會牢牢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李浩燃)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