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實現經濟增速目標應持有信心——訪德國國際問題專家辜學武教授
辜學武、趙和平 畫
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人民大會堂閉幕。大會批准《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等,李克強總理也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回答了記者提問。德國著名學者、波恩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教授、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教授在第一時間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暢談其對《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國兩會的印象。
辜學武教授是德國外交學會會員、德國政治學會會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在德國社會科學領域獲得德國最高級別教授的華裔專家。
兩會體現中國政府務實作風
辜學武談到,從今年兩會總體印象中可以明顯看出中國政府對中國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同時也保持務實和理智。從大會批准的《政府工作報告》看出,中國政府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保持理智和冷靜,很令人信服,沒有“説空話”。因此,德國輿論對兩會評價總體積極,認為中國政府既充滿了信心,又能夠冷靜審視未來的發展,並審議通過了“十三五”規劃,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五大發展理念,進行一系列新的實踐。
辜學武特別強調,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還有政策儲備,有創新調控宏觀經濟的手段,可以穩定經濟預期。這意味著,即使出現小幅經濟波動,中國政府也可以憑藉金融儲備、財政儲備等手段進行適當調控。這一點尤為可貴,中國政府通過政策儲備,避免強刺激,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一定可以實現“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實現經濟增速目標應持有信心
對於中國政府提出未來將努力保持經濟增長率穩定在6.5%至7%,辜學武給出了高度評價,並對中國實現這一經濟增長目標表示有信心。辜學武指出,只要中國的就業市場持續保持穩定,就能夠實現這個經濟增長速度,這樣中國經濟的發展仍足以令世界矚目。以中國現在10萬億美元國內生産總值的基數,如果每年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在6.5%以上,那將意味著中國每年能夠創造出相當於瑞士一年的經濟産值。因此,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意識,即我們經濟發展一定要以穩定本國經濟為主要出發點。
辜學武談道,現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比較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會影響到他們本國的經濟,因此有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出現。但是中國制定經濟增長目標和政策時一定要務實、清醒,只要保證就業市場不出現大的問題,中國經濟就能保持穩定、健康發展。
德中兩國加深合作促發展
最後,辜學武還向記者表達了德國各界積極評價兩會成果,願意繼續加深德中兩國合作的態度。辜學武説,中國兩會傳達出中國通過結構性改革穩定經濟,促進經濟發展,這點和德國保持了高度一致。上月在上海召開的G20財長會上,德中兩國均堅持呼籲以結構性改革的手段,提升本國和全球經濟發展,體現出一致的信念,因此未來德中兩國合作空間仍然巨大。
此外,兩國還宜繼續加強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對接,分享兩國創新工業化道路探索中的機制與經驗。這對於中國順利實現兩會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完成産業結構轉型,並由兩國共同引領世界科技的發展,意義非凡。(記者 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