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瀾湄合作”與地區國家利益緊密相連

2016-03-21 07:4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23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將在海南三亞舉行。應李克強總理邀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五國領導人將共同出席。六國將就推進瀾湄合作機制建設、加強次區域國家全方位合作、促進地區一體化進程等深入交換意見。“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會議主題,也凸顯出瀾湄合作與有關地區國家實際利益之間的緊密聯絡。

瀾湄合作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瀾滄江起源於青海唐古拉山,流經西藏、雲南,穿越高山峽谷,從西雙版納出境後被稱為湄公河,先後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共4880公里,最後流入南海。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流域民眾3.26億人,國內生産總值(GDP)總量達到5900億美元。一灣江水流經之處,不僅成為亞洲乃至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也孕育著瀾湄沿線國家各具特色而又相親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國間歷史悠久、深厚廣泛的經濟與人文聯絡。

瀾湄合作有著積極的現實訴求。由於湄公河次區域發展起步較晚,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任重道遠,人均GDP只有2800多美元,經濟水平落後於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因此,湄公河各國都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參與區域合作,吸引外來投資,大力開發基礎設施,以圖儘快縮小自身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湄公河各國以合作促發展意願十分強烈。

瀾湄合作有著良好的政治信任。中國與湄公河五國都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彼此間政治上高度互信。中方與湄公河五國主要經濟區、發展資源緊密連接,開展合作的優勢十分突出。同時也面臨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跨境傳染病、跨國犯罪等挑戰,需要六方攜手應對。在區域一體化新形勢下,瀾湄國家深化合作,既有強烈的內在需求,更有充分的現實條件。

基於歷史和現實的考量,中方審時度勢地在2014年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了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的倡議,這是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倡議的具體實踐,也是為促進次區域發展與繁榮提出的中國方案,一經提出就得到地區國家的積極回應。瀾湄合作從一開始就體現高效,從提出倡議到籌建規劃,再到啟動合作,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六國在瀾湄合作機制籌建過程中高效的協調行動,反映出各方緊迫的合作意願。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瀾湄合作機制籌建工作順利推進,確定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聯互通、産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為五個優先方向,目標是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這次會議期間,各國領導人將確認合作目標、重點領域和優先方向,並探討下一步合作路線圖。會議將發表若干重要合作文件,涉及機制發展方向、産能合作、項目設計等。這也引發了各界對此次會議更加密切的關注和期待。

作為新的次區域合作平臺,瀾湄合作機制由六個發展中國家組成,具有共謀發展、合作務實、開放包容等突出特點。瀾湄合作的順利實施和推進,不僅有益於合作各方,也將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積極貢獻。我們相信,作為六個親密友好鄰邦探討建立新型區域合作平臺的重要努力,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必將取得積極成果,併為地區國家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連 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