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訪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守宏:《報告》強調要始終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

2016-03-21 17:0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專訪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守宏:
《報告》強調要始終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


中國日報 朱興鑫 攝

(一)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

中國政府網: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請您跟我們談談這份報告。

黃守宏: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面對極為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當前發展態勢和走勢如何、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和主要舉措是什麼、今後五年怎麼規劃和部署,對此不僅全國人民非常關心,國際社會也格外關注。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此次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系統總結了過去一年政府工作,深入闡述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全面部署了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體現了加強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點突出、回應關切、措施有力,是做好政府工作的行動綱領,我們必須理解透、把握準、貫徹好。

中國政府網: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系統地對2015年進行了回顧。在多重困難和挑戰下,2015年我國成績如何,請您概括評價一下?

黃守宏:2015年,面對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這份出色的成績單,給13億多中國人民帶來了福祉,給復蘇艱難曲折的世界經濟帶來了福音,也讓曾甚囂塵上的中國經濟崩潰論、懸崖論等唱衰論調不攻自破。這再次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內生動力機制和強大的抵禦風險能力,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前行的步伐。

過去的一年,國內外形勢跌宕起伏,多種挑戰和風險不期而至,我國發展過程曆盡艱辛,常常是“山重水復疑無路”,但最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路走來,確實很不容易。對此,《報告》提綱挈領進行了回顧,概括起來,可以説去年我們面臨“三難”挑戰,取得了“三穩”、“三好”成績。

中國政府網:您所説的“三難”是哪“三難”?

黃守宏:“三難”:一是國際環境極為複雜嚴峻。2015年世界經濟步入深度調整期,經濟增長再次“以希望開局、以失望結尾”,國際經濟和貿易增速均創6年來最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分別測算世界經濟僅增長3.1%和2.4%,世界貿易組織預計世界貿易量僅增長2.8%,僅為國際金融危機前平均增速的一半。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增長2.4%;歐元區經濟增長1.5%,失業率仍高達10.4%;日本經濟增長0.6%,一年中兩度出現萎縮;新興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部分國家陷入滯脹甚至衰退,面臨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的巨大壓力。世界經濟表現十分脆弱,股市、匯市、大宗商品市場多次出現大幅波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交融,世界經濟不景氣、國際市場震蕩,必然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直接衝擊和影響。二是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發展面臨“三期疊加”的局面,粗放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扭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風險進一步暴露,一些行業産能嚴重過剩,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領域風險隱患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既要解決短期穩增長、保就業問題,又要考慮長遠轉方式、調結構,既要著眼增添動力促改革,還得有保有壓惠民生,不可避免地遇到兩難甚至多難問題,這就像走平衡木,稍有不慎就可能顧此失彼、進退失據,對宏觀經濟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發展基數高、難度增大。經濟規模越大,增長難度隨之增加,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現象。這猶如推車爬坡,車載愈重,花的力氣愈多。許多發達國家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都經歷過增速放緩的過程,增長速度能保持3%、4%就很不錯了。在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高基數上,我們要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難度可想而知。在國際和國內因素相互影響、結構性因素與週期性因素相互疊加的情況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中國政府網:您剛才還提到“三穩”?

黃守宏:“三穩”:一是經濟增速穩。去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67.7萬億元,同比增長6.9%。這一增速所對應的經濟增量超過5000億美元,不僅相當於我國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年的國內生産總值,也超過了目前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國內生産總值。這一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為世界平均增速的2倍多,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二是居民收入穩。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966元,實際增長7.4%,快於經濟增長速度。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442萬人。同時,物價漲幅保持在較低水平。三是就業形勢穩。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帶動效應增強,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超過全年預期目標,成為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這也是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重要標誌。這“三穩”充分表明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也與一些國家增速明顯回落、通貨膨脹高企、失業率大幅上升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政府網:在“三難”、“三穩”的情況下,我們還有“三好”?

黃守宏:“三好”:一是産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糧食産量實現“十二連增”,優質農産品供給充裕。裝備製造業特別是中高端製造業增速明顯快於一般工業,柔性化、網絡化、個性化生産發展態勢日益明顯。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達到50.5%,首次佔據“半壁江山”。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二是發展新動能加快成長。突出表現在“四新”並進:新登記註冊企業增長21.6%,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戶,註冊資本增長52.2%;新産業快速成長,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0.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0.5%;新業態蓬勃發展,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31.6%,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20.9個百分點;新産品不斷涌現,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161.2%。這些新動能對穩就業、促升級發揮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三是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5.6%和6%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5.8%、3.1%、3.6%、10.9%,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14.1%。這“三好”標誌著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細緻、結構更合理的方向演進,發展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轉變。

中國政府網:對近年來特別是去年我國經濟形勢和走勢,國內外有一些議論和質疑,您如何看待?

黃守宏:有不同看法和議論,其實很正常。經濟現象本來就很複雜,中國又是一個規模居世界第二且處在發展轉型中的經濟體,經濟運行狀況和特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很多情況不僅與我們過去不同,與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更不一樣,同時不同的人研究經濟增長也有多種方法、多種角度、多個指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見仁見智是自然的。

但要對我國經濟態勢和走勢有準確的分析判斷,還得用實事求是的科學觀點和方法,即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經濟運行的“形”與“勢”、“量”與“質”、“變”與“不變”,切忌以點代面、以局部代替整體、以過去的尺度衡量現在的狀況、以短期的波動斷言長期的趨勢,否則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就拿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用電量、貨運量、銀行信貸和貨幣供應量等指標之間的關係來説,近幾年隨著結構調整優化速度加快,已經發生並在繼續發生新的變化。比如,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前幾年可帶動就業130萬人左右,現在則可帶動180多萬人,這主要是因為結構變了,吸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新興産業比重持續上升,這幾年經濟增速放緩而就業不減還增的原因就在於此。再比如,為什麼去年用電量下降而經濟增長較快,主要是去年服務業增速加快、比重提高,而服務業單位用電量不到工業單位用電量的1/8。

至於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統計數據是否準確真實,除了要看統計方法和基礎數據獲得方式外,還要看數據是否與這個國家經濟實際狀況特別是民生改善狀況相吻合,因為民生是觀察經濟的晴雨錶。我國的統計方法和基礎數據的獲得方式是與國際接軌的,統計數據的質量是被國際權威統計組織所認可的。從老百姓的收入、生活狀況和消費行為,更能説明和驗證我國經濟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比如,居民儲蓄存款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是做不了假的。《報告》中講,去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增長8.5%,新增4萬多億元。比如,去年個人所得稅增長16.8%,這也是真金白銀。再比如,去年中國的旅遊突破了40億人次,收入4萬億元,其中出境旅遊的有1.2億人次,在境外的消費約1.5萬億元。要知道中國人自古就有量入為出的傳統,如果去年的收入沒有較大的增長、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不看好,是不敢消費的,更不要説旅遊了。他們現在敢於去消費、去旅遊,就説明他們腰包是鼓的,對未來繼續增收是有信心的。

當然,我們的統計也確實有需要改進、完善和提高的地方。比如,很多新業態如家政服務、網絡經濟、無形資産等領域尚未完全納入統計範圍。再比如,現在發佈的月度、季度統計數據,主要仍是傳統的工業等指標,其增速較慢,而增長較快的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等新經濟指標未列其中,這就往往容易給人以經濟情況不好的印象。

中國政府網:過去一年的成績的確來之不易。《政府工作報告》對2015年的政府工作完成情況作了怎樣的回顧?

黃守宏:《報告》從六個方面,總結了2015年政府主要工作。一是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三是促進産業創新升級;四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五是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六是堅持依法行政和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中國政府網:近年來,我國宏觀調控面臨的形勢十分複雜,稍有不慎就可能顧此失彼。過去這一年,政府是如何應對這種局面的?

黃守宏: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們注意在多重目標中找到平衡點,在多項任務中找到關鍵點,在當前和長遠之間找到結合點,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提高調控的精準性和及時性。

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營改增減稅2660多億元,為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減免稅1570多億元,為小微企業減免稅1000多億元,同時對小微企業免徵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或暫停徵收57項中央級行政事業性收費。

下功夫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全面清理結轉結余資金。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3.2萬億元到期存量債務,降低利息負擔約2000億元,緩解了償債壓力,為地方騰出資金用於重點項目建設創造了條件;新增地方債券6000億元。

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鬆緊適度,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3.3%,多次降息、降準,改革存貸比管理,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去年金融領域還遇到較大的風險挑戰,先是股市大幅震蕩,後是匯市波動,我們果斷採取措施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功能,並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防範住了系統性金融風險。

擴大有效投資,設立專項建設基金,加快鐵路、水利、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等薄弱環節建設;出臺促進消費政策,積極挖掘傳統消費潛力、擴大新型消費,使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作用明顯增強。

中國政府網: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現階段我國發展遇到的許多矛盾,根子上還是體制機制問題在作梗,政府2015年在簡政放權方面有哪些改革措施?

黃守宏:破解發展難題,根本上要靠改革開放。我們繼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70%的仲介服務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進了“歷史博物館”。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激發更大的創業創新熱情。

除此之外,我們還紮實推進財稅改革,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減少三分之一,營改增、消費稅改革穩步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徵範圍擴大。金融改革辦成幾件大事,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深化了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改革,建立起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價格改革邁出重大步伐,中央、地方政府定價項目分別減少80%和55%,具備競爭條件的定價項目全部放開。國有企業、農村、投融資、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有序推進。

中國政府網:我們知道,2015年我們在對外開放方面又有許多重大舉措,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

黃守宏:2015年,我們積極擴大對外開放,面對國際貿易持續低迷的嚴峻局面,我們採取調整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提高便利化水平等措施,努力穩定對外貿易。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4.6萬億元,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結構發生積極變化,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和服務比重明顯上升。外商投資限制性條目減少一半,95%以上實現了備案管理,按人民幣計算的實際使用外資比上年增長6.4%。對外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11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7%,截至2015年末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首次超過萬億美元大關。“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現,我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額佔我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1/4,實際使用沿線國家外商直接投資526億元(折合85億美元)、增長25.3%,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8億美元、增長18.2%。國際産能合作步伐加快,鐵路、核電等一批重大國際産能合作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政府網: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首提“互聯網+”,在産業創新升級方面,我們有哪些重要的改革亮點?

黃守宏:制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意見,出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一二三産業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步伐加快,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4220億元,比上年增長9.2%;授予境內專利權157.8萬件,比上年增長32.4%;全國各類眾創空間超過2300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超過450家,交易總額接近1萬億元。

我們還促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用於“三農”比重連續五年超過50%,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

此外,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啟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設立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擴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培育新産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化解過剩産能,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制定實施加快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狠抓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各項約束性指標任務超額完成。

中國政府網:城鎮化一直是總理頗為看重的改革抓手。在這方面政府2015年推出了哪些重要舉措?

黃守宏:2015年,我們繼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繼續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東、中、西、東北地區“四大板塊”協調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加快落實,採取有效舉措積極應對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生態經濟區建設步伐加快,東部地區在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方面繼續發揮示範作用。

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在基礎設施、産業佈局、生態環保等方面實施了一批重大工程,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加快形成。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1%,農民工融入城鎮、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建設新型城市“一融雙新”工程進展順利,27個省區市出臺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居住證暫行條例發佈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2個省和135個城市。

中國政府網:民生領域的改革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在這方面政府去年做了哪些實事?

黃守宏: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在財政收入增長減緩、收支矛盾加大情況下,我們想方設法保障民生: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加大就業救助力度,使750萬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783萬套、建成772萬套,棚戶區改造開工601萬套,農村危房改造432萬戶;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學生免學雜費政策,惠及1.1億農村學生和2900多萬城市學生;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增長10.5%。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擴大到100個,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1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

此外,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並完善工資制度。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800多萬殘疾人受益;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發展;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中國政府網:依法行政方面,去年有哪些舉措?

黃守宏:國務院提請審議法律議案和制定修訂行政法規多件。全年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32萬件;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強化互聯網綜合治理;建立重大政策落實督查問責機制,開展第三方評估;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查處了一大批違紀違法案件;妥善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加強安全生産監管,加大治理“餐桌污染”等工作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中國政府網:回顧這一年,政府工作中是否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黃守宏:在總結成績和回顧工作的同時,《報告》也坦誠地指出,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也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是去年進出口增長6%左右的預期目標未能實現,這是所有量化指標中唯一沒有完成的,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外部原因所致。當初制定這一預期目標時,主要考慮2014年進出口增長2.3%、基數較低,而當時的國際貿易增長勢頭不錯。沒想到後來國際貿易形勢風雲突變,全球貿易大幅萎縮、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下降7%,其中出口下降1.8%,進口下降13.2%。實際上,如果按實物量計算,我國外貿下降的情況沒那麼嚴重,而且很多進出口商品數量是增長的。比如,去年我國進口大豆8169萬噸,數量增長14.4%,而金額下降12.8%;原油進口33550萬噸,數量增長8.8%,但金額下降40.5%。所以,國際上有人把國際貿易萎縮甚至增長低迷的原因歸咎於中國是不正確的,恰恰相反,中國仍是國際貿易和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去年我國出口占全球的市場份額由上年的12.3%提高到13%以上。當然,從進出口增長預期目標未能實現這件事上,也提示我們有關部門,在研究制定預期目標時,對各種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要盡可能考慮週全、留有餘地。

同時,經濟運行還存在較大下行壓力,人民群眾關心的醫療、教育、養老、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産等方面問題較多,環境污染形勢仍很嚴峻,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一些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容忽視。

《報告》強調,我們要下更大力氣解決這些問題,始終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盡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決不辜負人民重托。


中國日報 朱興鑫 攝

(二)咬定青山不放鬆 奮將藍圖變現實

中國政府網:收官之年,“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如何?

黃守宏:《報告》只簡要概括了六個方面具有轉折性、標誌性的重大成就。一是在經濟發展方面,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8%,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二是在結構調整方面,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産業,消費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鎮;三是在基礎設施方面,鐵路營業里程超過12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超過1.9萬公里、佔世界60%以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2萬公里,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四是在科技創新方面,一批基礎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一些重大項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五是在人民生活方面,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6400萬人,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超過4000萬套,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億多;六是在社會事業方面,教育公平和質量明顯提升,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80%。經過五年努力,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為“十三五”時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中國政府網:“十三五”時期發展的關鍵點是什麼?

黃守宏:“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了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支撐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報告》強調了六個方面:一是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二是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三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四是推動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五是深化改革開放,構建發展新體制;六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報告》強調,做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關鍵要把握好三點:一是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二是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三是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

中國政府網:您提到第一點是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為什麼這麼説?

黃守宏:儘管去年我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1萬億美元,人均近8000美元,但仍排在全球70多位。我國雖然是第二大經濟體,但這個“第二”反映的只是即期的規模和增加值,並不完全反映國民財富總體狀況和國家綜合實力,發達國家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和積累,家底比我們厚實得多,即使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最多也就是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國家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還不平衡,産業整體上仍處於全球産業鏈的中低端,特別是在創新能力、勞動生産率、社會福利水平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改變這一狀況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決不能未富先驕,決不能歇腳停步,我們沒有這個資格,也沒有這個本錢。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央強調不以國內生産總值(GDP)論英雄,但決不是不要GDP,也不是GDP增速越低越好。在這個問題上,必須防止片面性。當然,發展必須是科學的發展,速度必須是有質量、有效益的速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需保持在6.5%以上。由於各種矛盾和風險明顯增多,發展如逆水行舟,保持這樣的速度決非易事。但這是底線,必須確保完成,否則不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難以如期實現,我國也將面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因此,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集中力量推動科學發展,妥善應對挑戰,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中國政府網:為什麼《報告》要強調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

黃守宏:影響經濟增長的既有總量問題也有結構性問題,既有需求問題也有供給問題。但主要矛盾是結構性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在有效供給總量、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總量、需求結構變化,其根源在於不合理的體制機制導致的資源配置扭曲和僵化。

要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必須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看成是其翻版。西方供給學派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失效,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滯脹局面,供給學派強調供給會自動創造需求,重點是減稅,過分突出稅率的作用,並且思路方法比較絕對,只注重供給而忽視需求,只注重市場功能而忽視政府作用。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産力又注重完善生産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是一個整體,必須準確理解和全面把握。

中國政府網: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方面,我們要有什麼作為?

黃守宏:一是從制度建設和體制層面來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放鬆管制、促進競爭、支持創新、擴大開放,為市場主體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

二是從産業層面來講,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一方面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通過市場競爭和倒逼機制,輔之以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淘汰落後産能、化解過剩産能。另一方面要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只有減法加法一起做,才能夠使經濟在穩定增長中實現轉型升級。如果只單純做減法,就會産生收縮效應,不僅增長穩不住,失業也會增加,從而影響社會穩定。

三是從供求關係層面來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從供給側發力,也要有需求側的互動。二者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的。新的供給本身可以創造一部分新的需求,但很多新的供給要靠需求的擴大來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一部分新的供給,但更多的需求要靠新的供給來滿足。因此,在著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的同時,要積極擴大需求,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供給和需求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看成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四是從宏觀政策層面來講,要在注重供給側管理的同時,搞好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稅收調節、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需求,推動經濟增長。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著眼促進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推進産業重組和結構升級,激發內生動力。但結構調整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個過程。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必須在加強供給側管理的同時,運用需求側管理手段,引導社會擴大消費,增加有效投資,開拓國際市場。這樣才能穩住增長,保住就業和民生。如果增長穩不住,就難以進行結構調整。沒有當前,也就沒有未來。

中國政府網:總理在今年的《報告》中強調,要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總理這一要求?

黃守宏:經濟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傳統動能到了一定時候,其潛力發揮到極致,經濟發展就會遇到“天花板”,這個時候需要新動能及時跟上,才能突破障礙、實現持續發展。這是事物變化演進的一般規律,一個企業的發展是如此,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也是如此。對這種現象,有理論稱之為“S型曲線”。就我國經濟而言,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僅靠傳統動能支撐,難以長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還得要加快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的壯大對衝傳統動能的減弱。

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新動能的培育對活躍經濟、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傳統産業調整升級創造了條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把加快發展新經濟、做大做強新動能,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性任務。要充分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壯大高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産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但要看到,新動能代替傳統動能發揮主導作用畢竟需要一個過程,必須防止傳統動能過早過快衰減。要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推動生産、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使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從根本上説,發展的不竭力量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有9億多勞動力,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超過1億,技師及以上專業技能人才約5000萬,還有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3500多萬,每年畢業700多萬。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發展的最大本錢。通過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的無窮智慧和創造力,推動發展轉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資源和創新,既是一個伴隨陣痛的調整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升級過程。只要闖過這個關口,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夠浴火重生、再創輝煌。


中國日報 朱興鑫 攝

(三)凝心聚力打硬仗  真抓實幹譜新篇

中國政府網: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您怎麼看待今年的重點工作?

黃守宏:《報告》提出了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包括“三個堅持”,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五大政策”,即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抓好“五項重點”,即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民生保障,切實防控風險,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根據需要與可能,《報告》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報告》著重對增長速度作了説明,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7%,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報告》特別強調,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這反映了政府一以貫之的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施政理念。只要就業比較充分、收入持續增長、環境有所改善,經濟增長速度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滑出合理區間,危及就業和民生,這是我們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

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報告》指出,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挑戰更為嚴峻,我們要做打硬仗的充分準備,同時也分析了發展的有利因素。這説明,我們的政府是坦誠的、負責任的,是完全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的。充分闡述有利條件,固然可以鼓舞士氣、提振信心,但如實向人民群眾交底,實事求是地講清楚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有利於增強人們的憂患意識、凝聚起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回顧歷史,我們國家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只要依靠全國上下同心協力、頑強奮鬥,都走了過來。就拿最近十幾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來説,我們有效應對外部衝擊,不僅率先企穩向好,而且為整個亞洲和世界經濟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撐,還實現了“彎道超車”,在世界的位次不斷前移。何況今天我們有多年形成的雄厚物質基礎,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特別是我們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什麼樣的困難不能克服、有什麼樣的風險挑戰不能戰勝呢。所以《報告》指出,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前進的,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就一定能夠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中國政府網:政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報告》強調今年要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第一個就是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在這方面我們具體要怎麼做?

黃守宏:近年來,我們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已經形成了在區間調控基礎上注重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的政策體系。

今年要統籌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和産業、投資、價格等政策工具,精準進行調控。在宏觀調控導向上,要從供給和需求雙側發力,更加注重供給側管理,為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穩定經濟增長創造環境;在調控著力點上,要更加突出推動經濟轉型、産業升級和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突出應對工業企業困難和投資增速下降過多的挑戰,突出補齊民生和社會發展的短板;在調控策略上,要密切跟蹤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相機抉擇,預調微調,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增強調控的前瞻性和靈活性;在調控工具使用上,要更多使用市場化手段。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今年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增加的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從5月1日起,全面實施營改增,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取消、停徵和歸併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徵範圍。與營改增試點之前相比,實施這些政策,今年將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餘額指標,預期增加18萬億元、增長13%左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從目前來看,實行這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適當的,但一旦經濟增長有滑出合理區間的危險,我們會採取更有力的舉措予以應對,宏觀調控還有很多的創新手段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可以運用。近幾年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政策,而是靠推進結構性改革激發內生動力,不僅穩住了增長,也為今後應對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預留了政策儲備。

中國政府網:今年的財政赤字率提高到了3%,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3%?

黃守宏:從財政政策看,我們今年的赤字率雖然提高到3%,但仍低於多數主要經濟體,階段性擴大赤字仍有餘地。政府的債務率不到40%,特別是中央政府的債務率只有17%左右,遠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與歐盟的60%的警戒線也有很大的距離,還有繼續提高債務率的較大空間。

至於有人擔心地方政府會出現債務危機,也大可不必,因為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與其他出現債務危機的國家不同,70%左右都是有回報的投資,而不是拿去發各種各樣的福利、搞過度消費。大多數新建項目也是有固定收益的,但需要一個建設週期和過程。我們去年安排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無非是給搭了一個橋,效果很好,減輕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今年我們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這既有助於地方化解債務風險,也有利於增強投資能力。

從貨幣政策看,我們的貨幣供應量是適中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7%,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有再寬鬆一些的空間。而其他很多國家搞量化寬鬆,放出了超量貨幣,有的實行負利率政策,不僅效果不彰,而且可用的工具不多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國式的宏觀調控創新,既立足當前、有針對性地出招、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又著眼長遠、留有後手、謀勢蓄勢,這在世界上樹立了典範。

《報告》對深化財稅金融改革作出了部署。著眼調動地方積極性、擴大地方自主權和提高地方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能力,推進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合理確定增值稅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進一步壓縮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規模、增加一般性轉移規模,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在稅政管理權限方面給地方適當放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兩大任務,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啟動投貸聯動試點,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化建設,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金融領域積累了一些風險,但整體上是穩健的。去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1.67%,連續10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餘額連續17個季度上升,引起社會上對銀行信貸資産質量有些擔憂。首先要看到,在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過程中,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階段性“雙升”是正常的;其次,我們對銀行業風險上升早有預計,提前做好了“以豐補歉”準備。去年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增加到23089億元。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為180%,高於150%的監管標準,即如果産生1元不良貸款損失,商業銀行已經提取了1.8元作為衝抵、核銷準備。

中國政府網:《報告》提出今年的第二個重點工作是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解決結構性問題?

黃守宏:《報告》從營造平等競爭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減有加調整産業結構等方面進行了部署: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能放給市場的,盡可能直接放給市場;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特別是基層接得住、管得好;要用清單制度約束權力、明確責任、劃定邊界,全面公佈地方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對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職業資格,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提高監管效能,減少監管部門尋租機會;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提供優質服務,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

二是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雙創”不僅是個人和小微企業的興業之策,也是大企業的興盛之道;不僅社會上的創客可以搞,科研人員更有優勢;不僅適合於電商等新業態,也是促進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發展的利器。政府要為社會各個群體、各個方面搞“雙創”清障搭臺、助力加油;要完善和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優惠政策,加快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建設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培育創業服務業,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發展天使、創業、産業等投資,支持分享經濟發展;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實施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倡導勇於創業創新的企業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是去産能增效益;以鋼鐵、煤炭為重點,嚴格控制新增産能,堅決淘汰落後産能,有序退出過剩産能,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中央財政分兩年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針對工業品價格下降、生産經營成本持續攀升導致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企業兩頭受壓、利潤持續下降的問題,《報告》強調要採取綜合措施,降低企業交易、物流、財務、用能等成本。

四是推動産業升級;提升消費品品質,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深入推進“中國製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製造業創新平臺,實施一批智慧製造示範項目和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啟動新一輪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發展數字創意産業;放寬市場準入,提高生産性服務業專業化、生活性服務業精細化水平。

五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針對國有企業活力不足、效益下降等突出問題,《報告》要求今明兩年堅決打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推動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結構調整,開展落實企業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者、職業經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等試點,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讓國有企業瘦身健體,增強核心競爭力。

六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增加投資、擴大就業的主力軍,去年民間投資已佔全社會投資的64%以上,穩增長、調結構必須更好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要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嚴肅查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合法權益的行為,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

中國政府網:結構調整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擴大國內需求,這方面我們有什麼部署?

黃守宏:一是多渠道拓展消費需求;我國消費結構正在加快升級,要著力推進供給創新,優化消費環境,在擴大傳統消費的同時,積極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新的消費模式,形成消費和供給良性互動、需求升級和産業升級協同共進的格局;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壯大網絡信息、智慧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現在,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大眾旅遊正在興起,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遊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促進旅遊業加快發展。上述這些産業都是萬億級的大産業,只要政策跟上,很快能發展起來。

二是投資重在補短板增後勁;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包括鐵路、公路、水利、電站、電網等;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5000億元,同時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以市場化方式籌集專項建設基金,推動地方融資平臺轉型改制進行市場化融資,探索基礎設施等資産證券化,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三是釋放新型城鎮化潛力;新型城鎮化既可帶動居民增加消費,又可擴大有效投資,是擴大內需的綜合大平臺。《報告》強調,今年要重點抓好三項工作:

第一,《報告》指出,要加快實行居住證制度。這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舉措。1984年我國開始實行暫住證制度,主要是為了採集信息、方便管理,持證人享受不到城鎮的基本公共服務。用居住證取代暫住證,雖是一字之差,但有天壤之別。居住證是具有很高含金量的“權利證”,持證人依法享有居住地義務教育、就業、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隨著居住證所包含的基本公共服務內容不斷充實提高,城鎮戶籍人口與持居住證的常住人口的各項權益差距會逐步縮小,將來會有那麼一天,城鎮不再以戶籍來區分服務和待遇,居住證與戶籍合二為一,實現“同城同權”。

第二,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要加快建設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今年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改善中低收入群眾和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現在房地産走勢出現明顯分化,一線城市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但三四線城市庫存很大、銷售不旺。要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費的稅收、信貸政策,適應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運行;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逐步納入公租房供應範圍;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問題,要與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讓更多的農民落戶,支持他們購買住房或長期租房,這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第三,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促進“多規合一”,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治理交通擁堵等突出問題,改善人居環境。

四是優化區域發展格局;要重點實施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四大板塊”協調發展;促進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制定國家海洋戰略。當前,地區發展出現分化,産業轉型升級早、培育新動能力度大的地方保持較快發展勢頭。但也有個別省份困難較大,這些地區要走出困境,根本上靠改革創新、結構調整,著力解決市場化程度不高、産業結構偏重、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加快培育新的産業優勢和增長動力。

中國政府網:“三農”工作將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黃守宏:一是調整結構;現在糧食多主要多在玉米上,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大力支持農産品精深加工;積極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戶依法自願有償流轉承包地,開展土地股份合作、聯合或土地託管。二是強化基礎;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點放在保護耕地、提升産能上,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並實行特殊保護,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深松土地1.5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探索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保障財政對農業投入,建立健全信貸擔保、農業保險體系,引導更多資金投向現代農業。三是改善服務;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開展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兩年內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讓平原地區機井全部通電;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四是脫貧攻堅;讓全部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繼續推進貧困農戶危房改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中國政府網:對外開放工作今年有什麼特點?

黃守宏:實踐證明,擴大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世界經濟的深刻變化,實現國內經濟升級發展,必須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豐富對外開放內涵,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一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新進展;統籌國內區域開發開放與國際經濟合作,共同打造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

二是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和裝備走出去;這既有利於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拓展國際發展空間,也有利於促進我國産業轉型升級;我國有相當一部分過剩産能是先進的,契合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推動國際産能合作是各得其所;要實施一批重大示範項目,落實和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設立人民幣海外合作基金,用好雙邊産能合作基金,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打造中國製造金字品牌。

三是促進對外貿易回穩向好;目前,進出口貿易額仍是負增長。要落實和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努力遏制進出口下滑勢頭;優化出口退稅率結構,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規模,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出口産品“海外倉”,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降低出口商品查驗率;同時,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及緊缺能源原材料進口。

四是努力保持利用外資優勢;現在我國不缺錢,外匯儲備也較多,為什麼還要強調利用外資呢?這是因為,利用外資不是簡單地引進資金,更重要的是獲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市場機會,這些都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利用外資是我們的長期方針。要營造更加公平、更為透明、更可預期的投資環境,繼續放寬投資準入,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擴大自貿試驗區試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中國政府網:環境問題近年來一直很受關注,這方面政府今年會有哪些作為?

黃守宏:當前,社會最關心的是大氣霧霾和水污染,要重拳出擊予以治理。今年要使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大氣霧霾成因很複雜,其中燃煤和機動車是主要污染源。我國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目前煤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仍高達64%,短期內很難把煤的比重一下子降下來,但提高煤炭高效利用水平和集中度有很大潛力。

要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減少煤炭散燒,增加煤炭用於發電的比重。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燃煤鍋爐,在2020年前,使所有符合改造條件的機組排放達標,使所有現役電廠每千瓦平均煤耗低於310克、新建電廠低於300克。增加天然氣供應,完善可再生能源發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全面推廣車用燃油國五標準,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380萬輛,加快報廢更新國一排放標準車輛。在重點區域實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此外,還要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對排污企業全面實行在線監測,嚴厲打擊超排偷排行為,嚴肅追究姑息縱容者。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把節能環保産業培育成一大支柱産業;繼續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退耕還林還草1500萬畝以上,實行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中國政府網:總理在《報告》中強調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那麼在民生領域今年會推出哪些改革?

黃守宏:一是保就業穩定;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是民生改善之本,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今年高校畢業生高達765萬人,人數再創新高,化解過剩産能也會有分流人員,社會就業壓力很大。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落實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做好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提供托底幫扶。

二是保義務教育;公共教育投入要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通過推進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對貧困家庭學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就學和升學考試政策。

三是保基本醫療;今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政府加大投入,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中央財政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60億元,增長9.6%;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從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擴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範圍,協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藥品流通等改革,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健全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

四是保基本養老;現在一些地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出現缺口,各地要切實負起責任,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制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辦法。

五是保民生底線;加快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人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5%和8%,落實臨時救助、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制度,不能讓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屢屢發生。

此外,越是發展遇到困難,越要重視發揮文化的作用。《報告》強調,要用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城鄉社區建設,促進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依法規範發展社會組織,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和諧的正能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産和公共安全,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中國政府網:面對異常艱巨複雜的改革發展任務,《報告》要求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各級政府應該如何理解這一要求?

黃守宏:《報告》強調要堅持依法履職、廉潔履職、勤勉履職,並提出了明確要求。毛澤東同志講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廣大幹部帶領群眾幹出來的。大家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爭分奪秒,很多幹部工作起來是“五加二”、“白加黑”,應對當前的困難和挑戰,更需要廣大幹部繼續這樣幹。

“為官不為”、庸政懶政怠政現象在一些地方有蔓延之勢,對此要具體分析。有的是不適應新常態下的新要求,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幹工作不得要領;有的是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別是對一些複雜的矛盾和問題,能推則推、能躲就躲、能拖就拖,追求所謂的“風險最小化”;還有的認為現在不以GDP論英雄,發展快點慢點無所謂,上項目搞建設自己也沒什麼“甜頭”,勞神費力不説,弄不好還得被追責。這些突出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幹部身上,但危害很大。

古人講,“仕而廢其事,罪也”。不管屬於哪種情況,不管什麼原因,只要“為官不為”,都不符合向黨中央看齊的要求,不符合依法履職的要求,都是不能允許的,必須儘快加以扭轉改變。《報告》指出,要健全並嚴格執行工作責任制、督查問責機制、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確保各項政策和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中國政府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幹事創業,形成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黃守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央通過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為地方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各地爭先恐後、你追我趕,競相迸發的創造力有力地促進了發展。這是我們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報告》強調,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對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方,加大獎勵支持力度,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幹事創業,形成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