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傳遞共同信心 謀求亞洲方案

2016-03-25 07:1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傳遞共同信心 謀求亞洲方案
——博鰲論壇與會嘉賓共繪充滿活力的亞洲新願景

3月24日,一場春雨,喜從天降,預示著博鰲論壇的收穫。2000多位嘉賓齊聚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共繪亞洲新願景。

亞洲未來有願景

當前,世界經濟仍在深度調整,發達經濟體復蘇低迷,新興經濟體走勢分化,不確定因素有增無減。亞洲發展不足、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不少國家面臨出口下滑、債務增加、經濟下行、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等問題。但是,亞洲已歷經兩次金融危機,大多數經濟體在抵禦金融風險方面積累了成功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亞洲地區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去年,亞洲經濟的增速依然高於全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不斷提升,貿易規模佔全球1/3左右。

有信心,更要有願景。李克強總理為亞洲的新未來描繪了路線圖:共同維護和平穩定、共同推動經濟增長、共同深化融合發展、共同促進開放包容、共同激發創新活力。這5個“共同”是亞洲未來的中國方略。的確,對話合作才是發展的金鑰匙,亞洲各國應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夯實地區和平穩定的基石;要深化合作,同舟共濟,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從而激發活力,形成動力;各國要對接發展戰略,打造規劃銜接、生産融合、協同跟進的地區發展新格局。“一帶一路”倡議、國際産能合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承載著亞洲各國的共同希望和未來。“籌建亞洲金融合作協會”、“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方的新倡議響應了各方有關完善亞洲金融市場建設、增強亞洲凝聚力的呼聲,在會場內外引起共鳴。

中國經濟有後勁

中國與亞洲的發展休戚與共。中國經濟形勢怎麼看,怎麼辦?這無疑是年會嘉賓關注的焦點。

中國經濟要看整體,看走勢,看長遠。中國經濟去年取得了6.9%的增長,而且是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實現的。

中國就業形勢穩定,産業加快升級,服務業、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保持較快增長,內需持續擴大,能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在不斷改善。

中國人均收入位居世界中後位,這既是差距也是潛力,中國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內需有空間,發展有韌性,創新有手段。一言以蔽之,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有3個方面的動力,即改革開放、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市場活力,推進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發展新經濟,大力培育新動力,改造和提升傳統動能,形成發展的雙引擎。

調結構,有加法有減法。減法是煤炭、鋼鐵等産能過剩行業的去産能;加法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

改善民生既是發展成果的最終體現,又能增加就業促進消費,有效拉動經濟增長。民生倒逼發展,發展檢驗改革。今年中國改善民生的重點是繼續織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五大民生保障安全網。

尋求增長新動力

集小者必大,集微者必強。論壇年會上,各國政要紛紛為亞洲孕育新動能、展望新願景、開創新未來獻計獻策。

柬埔寨首相洪森説,柬已出臺“工業發展政策”,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製造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柬將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物流和交通設施,推動貿易便利化,修改投資法,放寬外資準入。

老撾總理通邢表示,老撾已確定八大合作重點領域,如縮小發展差距、貿易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旅遊業、互聯互通等。

泰國總理巴育認為,為了發展互聯互通,泰國正在實施一系列的投資計劃,既包括汽車、電子、旅遊業、食品加工等傳統的領域,也包括機器人、航空、生化、生物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産業。

印尼副總統卡拉説,亞洲在互聯互通方面仍面臨挑戰,中亞、南亞、東南亞以及東亞需要更緊密的聯絡。亞洲各國需促進彼此之間的合作,促進地區穩定。面對全球經濟放緩,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尤顯必要。各國要加大投入,實現可持續發展。

哈薩克斯坦第一副總理薩金塔耶夫認為,世界經濟中心正向亞洲轉移,亞洲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是最大的投資市場。哈薩克斯坦願將“光明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進行對接。

韓國副總理柳一鎬表示,亞洲的新未來取決於可持續發展,取決於改善民生,尤其是就業、教育、環境。亞洲要著眼于發展,要不遺餘力地尋求增長的新動力。韓國政府正在努力發展創意經濟,推進環境友好型、能源集約型産業,願將有關發展經驗與大家分享。(記者 徐惠喜)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