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消費升級為導向 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03-29 07:3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來,國際經濟持續深度調整,國內“三期疊加”陣痛不斷深化,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在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和出口增速放緩,而消費一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尤其是消費升級持續加快,新消費不斷孕育成長,對緩解經濟下行壓力起了積極作用,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下一階段,要順勢而為,充分挖掘、釋放消費潛力,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動消費升級,以新消費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

消費升級步伐加快 新消費方興未艾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持續推進,近年來我國消費需求正步入快速發展的新車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高。201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6.4%,分別比2013年、2014年提高18.2個和14.8個百分點,比2001年至2012年平均貢獻率高16.0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經濟中高速增長。特別是消費升級帶動了服務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産業結構調整。2015年,第三産業增長8.3%,比GDP和工業增速分別快1.4個和2.2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首次超過50%,比2013年提高3.6個百分點,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

在消費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消費層次、消費品質、消費形態、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等方面均呈現出明顯的趨勢性變化,新消費方興未艾。

一是消費層次由溫飽型向全面小康型轉變。2000年我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居民在“住”和“行”上持續跨上新臺階,正在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2013年至2015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從31.2%下降至30.6%,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的富足標準;人均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服務消費支出比重分別由12.3%、10.6%和6.9%提高到13.3%、11.0%和7.4%。居民保健和環保意識不斷增強。2015年,人均滋補保健品和保健器具支出比2013年增長45.8%,年均增長20.7%;城鎮居民使用清潔燃料佔比達92.5%,比2013年提高2.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使用清潔燃料佔比達44.5%,比2013年提高5.7個百分點。

二是消費品質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而是追求吃得營養、穿得時尚、住得舒適、行得便捷。從“吃”看,高蛋白食品比重增加。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糧食比2013年減少7.2%;而人均消費肉、禽、蛋分別比2013年增長1.7%、16.2%和11.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糧食比2013年減少5.5%;而人均消費肉、禽、蛋分別比2013年增長1.5%、7.5%和9.2%。從“住”看,住房條件明顯改善。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5.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積43.9平方米;2015年城鎮居民有水衝式衛生廁所的佔88.1%,農村居民佔26.3%,分別比2013年提高1.2個、4.1個百分點。從“行”看,汽車擁有量大幅增加。2015年底,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31輛,汽車佔機動車比例達到61.8%,很多市民的代步工具經歷了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到汽車的升級換代。

三是消費形態由物質型向服務型轉變。隨著發展階段的變化,在溫飽問題解決之後,居民更加重視生活質量,對信息、醫療、養老、家政、旅遊等新型服務消費需求明顯增加。2015年,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四項支出佔居民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3.4%,比2013年提高0.9個百分點。近年來,通信、電影、旅遊等服務消費持續火爆,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通信消費支出678元,比2013年增長21.1%,年均增長10.0%;電影總票房達440億元,比2013年增長48.7%;今年春節期間,票房達30億元,同比增長67%;國內遊客突破4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超過3萬億元,國內居民出境12786萬人次,增長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萬人次,增長10.6%。

四是消費方式由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互聯網+”帶動了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猛烈衝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極大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慾望,正在顛覆傳統的消費模式。2015年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50.3%,網民規模達到6.9億人,比2012年增長22%。電子支付方式日益普及,2015年前三季度,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1311億筆,金額195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4.7%和93.4%。2015年,全國網上零售額38773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424億元,增長31.6%,明顯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的增速。

五是消費行為由從眾模倣型向個性體驗型轉變。進入新常態後,我國從眾型、排浪式消費模式逐步退潮,而由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和“互聯網+”所催生的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相關機構調查和研究顯示,2015年,64.8%的消費者在選擇服飾時首選重視個性的服飾,中國智慧可穿戴市場規模比上年增長471.8%。智慧手機等通信工具的更新換代不斷加速,2015年,居民人均購買通信工具支出189元,比2013年增長29.2%,年均增長13.6%,今年1-2月,通訊器材類銷售同比增長20.1%,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多因素推動消費升級 大眾新消費時代來臨

消費升級加快很大程度上是我國新階段新常態發展規律的客觀反映,也是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城鎮化加快推進、互聯網日益普及的必然結果,更是黨和政府供需結合、因勢利導加大惠民政策力度的效果體現。

一是大眾新消費時代必然伴隨消費升級。經濟學家羅斯托在總結發達經濟體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指出,經濟“起飛”幾十年後,産業體系具備了快速吸收和使用現代技術成果的能力,進入“成熟”階段,多數國家很快開啟大眾新消費時代。這個時代的主要標誌是汽車、私人住宅等耐用消費品和大眾化服務進入普通家庭,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由工業成就轉換為消費和福利問題,社會資源也更多地被引導到耐用消費品生産和大眾服務供給,居民消費成為引導結構變動的主要動力。對照現實,近幾年我國汽車、住房等耐用消費品已成為大眾消費的熱點,生活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消費升級明顯加快。從産業結構看,工業體系和基礎設施趨於“成熟”,工業化進入了中後期階段,工業佔GDP比重由2006年的41.8%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33.8%,第三産業比重由41.9%逐步上升到50.5%。從全球分工格局看,我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突出,世界大部分工業行業都離不開“中國製造”的貢獻。這些現象充分説明,我國已經進入大眾新消費時代,這個時代必然伴隨著消費升級加快,這既符合産業成長的一般規律,也與消費升級的國際經驗相吻合。

二是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為消費升級提供了支撐。消費是收入的函數,只有收入不斷增長,消費升級才有基礎。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類的需求劃分為不同層次,只有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才會追求更高層次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多措並舉促進居民增收,居民收入增長連續“跑贏”GDP,為消費加快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2013年至201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8%,比GDP年均增速高0.5個百分點。按現行國家農村貧困標準測算,2015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比2012年減少4324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量。基尼系數持續下降,2015年下降為0.462,為近13年來新低。

三是城鎮化快速推進為消費升級拓展了空間。人口由鄉村向城鎮集中,本身就意味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城鎮生活的快節奏,使居民更多地依靠購買而不是自給自足來滿足日常所需,由此帶動餐飲、家政等生活服務業的快速增長;人口的集中也使一些規模經濟門檻較高的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特別是為醫療衛生、法律諮詢、教育培訓等專業技術服務和公共服務創造了巨大需求;人口的集中還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有利於加速新産品、新服務、新消費熱點的成長。2013年至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由53.7%上升到56.1%,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據初步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約1.8個百分點。

四是互聯網日益普及為消費升級創造了技術條件。互聯網的普及使溝通變得空前便捷,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從上百家廠商挑選到心儀的商品和服務,交易成本的下降推動消費頻率大幅提高,個性化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滿足。信息傳播的加快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還加速了各行各業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得到了更加有效的發揮。正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技術的推動,才使得通信、零售等消費領域的新業態層出不窮,消費方式日新月異,而人口大國在互聯網時代的特殊優勢也使我國的消費升級故事比其他國家所講述的更為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網絡的普及和支付方式的創新撬動了網絡消費的大市場,有關部門調查顯示,線上銷售增強居民消費意願,實際消費量較傳統方式增加約20%。

五是供需結合的宏觀政策為消費升級塑造了良好環境。為推進消費升級和增加有效供給,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加強供求管理,既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又積極促進消費升級。面對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堅持創新宏觀調控,注重挖掘消費潛力。以簡政放權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市場效率,使資源向消費升級相關領域集中;紮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力催生了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等新經濟的蓬勃發展;“營改增”及利率市場化等重大改革,進一步降低了服務業發展成本;推出六大消費工程包,有效引導社會資金向新消費領域聚集,增強了服務業的供給能力,有效促進了消費升級。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消費升級引領經濟穩定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今後一個時期,在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的同時,保持經濟穩定運行任務十分艱巨,唯有順應消費升級的大趨勢,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積極培養新消費為主體的新動能,才能促進新舊動力有序轉換,實現結構優化升級。我國消費潛力巨大,空間廣闊,但由於供給結構滿足不了消費升級的需要,抑制了消費潛能釋放,消費外流現象嚴重。為此,要以促進消費升級為導向,進一步優化宏觀經濟政策,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消費升級空間十分廣闊。無論是從城鎮化發展階段,還是從居民消費水平和質量來看,我國消費潛力都很大。2015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1%,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到40%,而發達國家多在80%以上;我國最終消費率只有52.8%,而美、日、法、德等發達國家都在75%以上,韓國也在65%以上。我國人均耐用消費品和公共服務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2015年,每千人擁有私家車約為100輛,而美國、日本2012年分別為781輛和593輛;公共設施存量僅為西歐國家的38%,北美國家的23%,2014年,我國每百人擁有鐵路8.2米,僅為美國2012年水平的11.3%。

有效供給不足制約消費潛力釋放。我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供給能力十分可觀,全球500多種工業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産品産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供求錯配現象比較嚴重,部分傳統行業産能過剩而新興領域有效供給不足,國內供給無法跟上消費結構升級步伐。一方面,消費外流現象比較嚴重,2015年我國遊客境外消費超過1.2萬億元;另一方面,消費升級潛力未能充分釋放。我國産品質量總體不高,質量監管標準較低,消費環境不佳,加之存在産品的假冒偽劣,特別是醫療、養老、健康等服務消費供給不足,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意願,制約了消費升級。要促使境外消費有序回流、釋放消費升級潛力,必須從供需兩端發力,尤其是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消費升級為目標,加強政策引導。目前我國消費升級及新經濟孕育成長正處在關鍵階段,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任務的結構性改革正在深入推進中,迫切需要宏觀經濟政策瞄準靶心,加力增效。建議以消費升級為目標,優化宏觀政策,為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一是要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減少對民營資本和外資的準入限制,打破行業壟斷,尤其是全面放開民營資本進入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文化等短板領域。二是要優化消費環境,進一步簡政放權,為企業發展和居民消費提供更多的便利。實施更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監管措施,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完善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護知識産權,嚴懲假冒偽劣,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三是要完善基礎設施,尤其要加大對農村電網電信改造、城市地下管廊、城鄉養老健康、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投資建設,為消費升級創造良好的硬體條件。四是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和收入增長政策,要進一步織牢民生保障網,有效化解去産能過程中帶來的職工下崗壓力,要繼續推進創業創新,以創業帶就業,多渠道增加就業、增加收入。五是要深入推進科技、財稅金融、國有企業和價格等重要領域改革,從根本上破除制約供給創新和消費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新實踐,將中央確定的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