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時評:以營改增釋放經濟活力

2016-04-12 07:0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營改增是創新驅動的“信號源”,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這步棋下好了,實體經濟就會“活”起來,經濟發展有機會更上一層樓並實現良性循環

早春4月,營改增氛圍漸濃,從財政到稅務部門,從中央到地方,正為打通營改增的“最後一公里”展開倒計時準備——距5月1日開始的、在所有行業和全國範圍推開的營業稅改增值稅,已到了最後攻堅時段。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全面推行營改增之後,營業稅將淡出歷史舞臺,增值稅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稅種。此次營改增,在推動財稅體制改革之外,還有著更廣闊的意義——以減稅的“放水養魚”效應,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宏觀上看,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要想保持住穩中向好的勢頭,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更加有力。從實施路徑看,要麼是更大規模的增支,要麼是更大力度的減稅。今年我國增加了5600億元財政赤字,為大規模減稅提供了空間。而全面推進營改增,正是落實減稅措施的重要突破口。

微觀上看,一般生産型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面臨著産品價格持續下跌和生産成本持續上升的雙重擠壓,生存比較艱難。成本上升表現為多個方面:一是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二是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三是企業的稅收負擔較重。從激發微觀經濟活力的角度講,降成本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而減稅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根據歷史經驗,我們有理由對全面推開營改增的減稅效果,抱以樂觀的期待。我國的營改增試點于2012年在上海開始,取得一定經驗後逐步推開。從實際運行效果來看,剛開始試點時會有一些行業出現稅負增加的情況,後經逐步探索完善,營改增的減稅效果開始顯現。據財稅部門統計,截至2015年底,累計實現減稅6412億元。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企業負擔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營改增的減稅效應發揮了積極作用。

全面推行營改增,還能形成四兩撥千斤的政策效應。國務院日前就全面實施營改增召開的座談會指出,這次全面推開營改增的政策取向,突出了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研發等生産性服務業發展,這可以有力促進産業分工優化,拉長産業鏈,帶動製造業升級。可以説,營改增是創新驅動的“信號源”,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助推器”;既是當前的讓利,更是在培育未來的“新動能”。是用當前的“減法”為未來做“加法”。

全面推行營改增,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增大全要素生産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創新創業的主體是企業和個人,降低他們的稅收負擔,可以釋放出技術創新的活力和動力。這步棋下好了,實體經濟就會“活”起來,經濟發展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並實現良性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各級政府財政收支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減稅降負的積極性,有些地區甚至存在徵收過頭稅的現象,增加了企業的負擔。這些認識和做法其實非常短視。稅收政策是天然的穩定器和安全閥,具有逆週期調節的作用,削峰填谷方可換來持續穩定。減稅降負,放水養魚,值得大家細細思量。

不過,全面推行營改增是一項系統工程,關係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涉及複雜的調整,具體執行時應注重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處理好中央和地方增值稅分成比例等細節性問題。身處營改增第一線的政府職能部門,只有毫不走樣地落實這項惠民政策,努力讓好鋼用在刀刃上,才能“確保改革後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賈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