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經濟開局好于預期 鞏固勢頭仍需蓄能增勢

2016-04-16 15:49 來源: 新華每日財經分析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7%,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因素增多,呈現階段性築底企穩跡象。但經濟後續走勢仍然面臨下行壓力,或現小幅波動。築牢企穩向好的基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初戰告捷的基礎上,仍需為改善供求平衡、結構性矛盾及市場預期蓄能增勢。

──經濟開局好于預期 階段性築底企穩跡象初顯

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為158526億元,同比增長6.7%,在年初設定的6.5-7%的合理區間內平穩開局,且好于市場預期。6.7%的GDP增速所創造的增量,以2015年價格計算,同比多增222億元。

其中,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為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投資和服務業投資增速高於全部投資增速約3個百分點,佔比也繼續提高,高耗能投資佔比繼續下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3%,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7.8%。

今年初始,各方對於美元加息預期較強,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動蕩,牽連國內匯率走低,加之國內部分行業經營困難,市場預判今年一季度經濟走勢不甚樂觀。1、2月份的部分數據加劇了這種不樂觀情緒。

進入3月,我國穩增長、促改革系列政策措施力度加大,降準、減稅、強化專項建設基金投放……,國際形勢也出現積極變化,美聯儲加息放緩,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反彈,輸入性因素優化,國際貿易回暖拉動出口回升,BDI指數接連上漲。緣此,3月份國內主要經濟指標向好。

統計數據顯示,3月PPI環比回升0.5%,為近27個月首次正增長,同比降幅比上個月縮小0.6個百分點;CPI同比上漲2.3%,漲幅與上個月持平;工業用電量由負轉正;全社會貨運量提高約4個百分點;服務業指數比1—2月提升0.2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延續回升趨勢,尤其是房地産和基礎設施投資一改前兩月增速回落之勢,3月回升明顯;消費環比增速加快;出口同比增長18.7%,為最近9個月首次實現正增長。

在此基礎上,市場預期得到改善,3月製造業PMI為50.2%,時隔8個月重登榮枯線上方,顯示製造業下行壓力有所緩解;3月非製造業PMI環比回升1.1個百分點至53.8%,中止了前兩月的連降勢頭。最終,正能量拉動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了“開門紅”。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一季度國民經濟在産業結構和需求結構調整繼續深入、新舊動力轉換有序進行的過程中,開局良好。初步判斷,經濟運行呈現出階段性築底企穩的跡象。

11日,世界銀行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報告”中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6.7%。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均上調0.2個百分點,分別升至6.5%和6.2%,同時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後續走勢或為L型底部加W型小幅波動

一季度經濟好于預判,不可排除特殊原因,例如,國際環境的非穩定性改善、國內環境的3月份季節性因素,這些非常態影響的持續性尚不明確,且國內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週期性矛盾並未明顯緩解。因此,經濟運行趨穩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後續走勢有待觀察,或為L型底部加上W型小幅波動。

在3月製造業PMI分項中,新訂單指數環比上升2.8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廠商對未來數月內形勢較為樂觀;原材料庫存指數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表明上遊原材料供應商也在增加庫存,但相對謹慎。消費“穩定器”的效應在未來依然強勁,服務業佔GDP比重提高與消費貢獻率會相得益彰。3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到50.2%,結合近期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的止跌跡象,“預示二季度出口有望逐漸回穩”,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短期來看,經濟增長呈現出小週期回升態勢,但態勢不穩。

從中長期走勢來看,我國經濟大的調整週期還未結束,經濟或還處於尋底過程中,增速換擋成功以後,很可能在現階段潛在增長率附近波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劉世錦表示,一季度指標看好,有短期因素的擾動,是否會回落,需要進一步確認。如果未來經濟增長不是更低或者與之接近,經濟運行很可能在構造一個新的底部平臺,估計2016年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會觸底,觸底之後最可能的形態是L型的底部有一個小W型波動,這樣的平臺可以維持5-10年時間。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認為,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進入“新常態下的繁榮期”,這一時期經濟既不過熱,也不過冷,正如“人間四月天”,GDP增速並不是每個季度都要提升,發展趨勢是一個大L型加上溫和的反彈。

──“三去一降一補”初見成效 鞏固勢頭仍需蓄能增勢

2016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一季度“三去一降一補”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已經初見成效,未來仍需再接再厲,為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不斷蓄能增勢。盛來運表示,“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不止改善供求平衡和結構性矛盾,還有重要的外溢效應:明確改革預期、市場預期。當前,向好的預期已經帶動重要先行指標回升。

“不能忽視經濟變化中出現的積極因素的脆弱性,應該加大政策力度,保持政策連續性,將向好的苗頭變成勢頭,將勢頭變成趨勢。”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趙辰昕表示。

“去産能”:在先行啟動的鋼鐵、煤炭行業中,市場已經産生積極反應。數據顯示,一季度粗鋼産量下降3.2%,原煤産量下降5.3%。劉世錦認為,去産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必須在一兩年內見效,下一步應更深入強化物理意義上的去産能,由此帶動産品價格回升和地區財政狀況好轉。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建議,“去産能”還要進一步利用好國際空間,例如,中國與印度兩個國家存在著廣闊的經濟互補合作領域,中國的一些製造業産能可以向其轉移,助力印度的製造業振興戰略。

“去庫存”:去年以來房地産市場持續回暖,今年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33.1%,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2月末減少415萬平方米,單月減幅頗大。3月建築業活動預期指數從66.3%降至63.7%,很可能與近期部分一線城市加強房地産調控預期有關,成為房地産去庫存的積極信號。

“去杠桿”:截至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下一步,“債轉股”的嘗試將為企業“去杠桿”增加路徑;3%的財政赤字率也可承擔政府通過科學“加杠桿”的方式助力企業“降杠桿”。

“降成本”:1-2月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26元,比上年全年下降約0.42元。在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行之後,“降成本”將再攻下重要“一城”,全年減稅金額將超過5000億元。

“補短板”:農業和民生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受益良多,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7%,比1-2月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回升至19.6%。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可能達到全年高點,主要原因是二季度將進入項目開工旺季。

數據顯示,全年專項建設基金可能接近兩萬億規模,財政部項目庫推出的PPP項目約為8.3萬億規模。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PPP項目不僅是拉動投資的力量,也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的體制機制性變革,它使得政府從關注公共服務起始端的供給,轉向關注終端的效率、性價比和服務質量。(記者張歡 郭洪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安濤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