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進供給側改革 國企重任在肩

2016-06-24 07:3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終極動力在於企業,最終取決於企業自身的動力強弱。要通過國企改革來構建供給“新動力”,通過國企調整來設計供給“新結構”,通過國企創新來生産供給“新産品”,提高供給側管理的水平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不僅是當前的重點工作,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意義也很重要。國有企業究竟要怎麼改,引發了許多討論。

國有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央企業70%集中在重化工業,過剩産能問題突出。廣大國有企業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下決心化解過剩産能,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頭作用,成為改革的主力軍和先行者。

無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國有企業改革,都強調通過改革促發展。供給側改革的邏輯起點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終結果反映在經濟增長模型方面是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反映在市場方面是企業競爭力得到提高。此前公佈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已經為推進國企供給側改革做了制度方面的準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性內涵,是從供給側著手,面向經濟結構性問題的解決,推進改革深化,優化制度供給。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終極動力在於企業,最終取決於企業自身的動力強弱。從這個意義上説,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用好“三架發動機”。

第一架發動機是在制度因素方面,政府與國企實施市場化改革。國企改革要進一步在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競爭力上下功夫,使國有企業更加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市場競爭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發揮。可以説,以“制度供給”釋放“制度紅利”,讓國企更有活力,讓更多社會資本能參與投資。

第二架發動機是在産業因素方面,調整供給結構。變不均衡為均衡的過程,是釋放潛力、激發活力、合成動力、打造“升級版”的過程,客觀上需要特別發揮供給側管理的結構調整作用,即力求在短板上增加有效供給。

第三架發動機是在産品上提高供給質量,保質增效,實現“供需匹配”,讓中國的供給能力能適應領先的需求結構的變化。推進供給側改革必須大力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將各方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結合起來,從供給側去激活新需求。

在這三架發動機中,國企改革是重要一環。如果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不能充分挖掘國有資本的潛力,不能從新技術、新産業、新發明、新效率等方向使國有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供給側發力很難取得成效。在新的時期,從供給端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充分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是續接和有效增強經濟增長動力的“關鍵一招”。

對於國有企業來説,企業提高供給側管理的水平,可以從三方面努力:通過國企改革來構建供給“新動力”,通過國企調整來設計供給“新結構”,通過國企創新來生産供給“新産品”。這是國企改革推進供給側改革的目標,也是供給側改革賦予國企的使命。(李錦 作者係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