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家解讀《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6-10-02 07:2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強國必須強語,強語助力強國
——專家學者解讀《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6年4月23日,海南瓊海嘉積鎮上埇小學的學生正在誦讀國學經典選段。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2015年10月21日,《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正在錄製現場答題。光明圖片


2016年7月23日,陜西西安書院門關中書院的古槐樹下,50名孩子現場用毛筆書寫《道德經》。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編者按

9月13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發佈了《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這是推動未來五年語言文字事業創新發展的行動綱領。

圍繞《規劃》提出的2020年目標——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本刊特邀部分國家語委委員及語言學專家學者,就我國語言文字的薄弱環節、規範應用、服務能力等問題,對《規劃》進行解讀,探討如何建設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語言強國。

1、創新發展,激發語言文字事業活力

依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新戰略,《規劃》設計了一系列基本任務和重大工程,以適應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新需要。從具體內容來看,《規劃》有哪些創新點?

楊亦鳴(江蘇師範大學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規劃》有三個突出的創新點:一是對語言文字事業的認識和表述更加深入和全面,第一次明確指出“語言文字事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和全民性的特點,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力量,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事關歷史文化傳承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對語言文字事業的規劃更加自覺地“以服務國家發展需求為核心”,首次確立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國家重大戰略來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言大國、語言強國的理念。

三是對語言文字事業規劃的實施做出週密安排,首次在發展規劃中部署重點工程工作,將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凝練為五大重點工程,確保“十三五”規劃全面、有序、高效地實施。

趙世舉(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規劃》強化了全面語言觀和服務意識,體現了開拓創新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由過去主要關心語言文字的使用,拓展至全面關心語言資源建設、保護和利用;由只關心人的語言文字使用,拓展至也關心機器的語言文字使用;由主要關心語言文字的工具功能,拓展至也關心其他功能;由主要關心語言文字自身,拓展至也關心相關領域;由主要關心人的基本語言表達,拓展至全面關心人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由主要關心國民語言能力,拓展至全面關心國家語言能力;由主要開展語言文字規劃和管理,拓展至也提供語言服務。

2、問題導向,初步實現書同文、語同音

面對時代變革和國家發展創新的迫切需求,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目前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十三五”時期將如何加強和解決?

姚喜雙(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規劃》不僅系統梳理了語言文字工作的歷史、地位、作用,而且全面分析了語言文字事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並明確指出,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包括:農村和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還不高,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創新與社會應用能力還比較薄弱,國家語言能力和語言文字服務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需求,語言文字規範應用面臨網絡時代新挑戰,管理體制機制和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革創新。

以普通話普及率為例,截至2015年底,雖然全國普通話普及率達70%以上,但我國西部和東部相差了20個百分點,大城市普及率超過90%,許多農村和民族地區只有40%左右。針對這個問題,《規劃》要求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大力提升農村地區普通話水平,加快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大力提升青壯年勞動力普通話水平,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到2020年,實現“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目標,這也意味著,幾千年來“書同文、語同音”的夢想將初步實現。

周建設(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語言智慧研究中心主任):隨著科技進步,人們對語言信息服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要求越來越高。針對當前“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創新與社會應用能力還比較薄弱”的問題,《規劃》指出,我國將實施“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工程”和“‘互聯網+’語言文字服務工程”,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推進互聯網環境下的語言計算技術創新,推動語言學習、語言服務、語言管理。

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與語言學的交叉融合優勢,為語言文字信息化和智慧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礎,但機器理解人類語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語言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每種語言,包括方言、俚語以及伴隨語言的情緒、交流環境等,使得機器理解起來難度極大。雲計算和大數據使人工智慧由可能變為現實,豐富了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和個性化教學等交互認知手段,突破了“教”和“學”的時空限制,實現了個性化反饋和有效溝通。

《規劃》聚焦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難題,加強語言處理的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將有力地促進語言文字信息化和智慧化。

3、規範使用,構建和諧健康語言生活

《規劃》將“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列為未來五年語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務。那麼,“十三五”時期,將如何營造和諧健康規範的社會語言環境?

田立新(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是語言文字事業的基礎性工作,其根本目的在於推動社會規範使用語言文字,提高語言文字使用效能。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後研製發佈了200多項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但仍存在體系不明晰、內容有空白、質量要提高、執行較薄弱等問題。

推進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一方面要以“五個面向”為指導,探討構建層級分明、內容齊全、類型完整、功能完善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框架。

另一方面要以科學研究為支撐,落實《規劃》提出的關於普通話語音、基礎教育領域漢字字形、大字符集漢字屬性、科技名詞、海外中文教學以及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等規範標準的制修訂任務,提高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質量。

高長力(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廣播電視作為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主流媒體、大眾傳媒,是語言文字工作的前沿陣地和重要領域,對全社會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發揮著引領和示範作用。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把語言文字規範使用作為監聽監看的重點,不定期開展不規範用語專項排查整治。比如,在對上星綜合頻道娛樂節目為期一個月的重點排查中,發現了不規範使用語言文字情況16件次,涉及12家播出機構的14檔節目。這些節目經過整改之後,廣播電視用語規範性有了明顯改觀。

推動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時期,總局將會進一步加強對廣播電視用語潛在風險的分析研判,對類型化、趨勢化現象儘早介入干預,如針對網絡不規範語言侵蝕廣播電視現象,開展信息收集和預警提示,做好事先防護工作。

程凱(中國殘聯副理事長):語言文字是傳承播灑文明的載體和消除障礙、促進理解與交流的鑰匙。我國現有各類殘障人士約8500萬人,其中聽力、視力殘疾者使用著有別於普通話和漢字的特殊語言文字。

目前,“國家通用手語方案”和“通用盲文方案”試點工作已正式啟動,正在部分特殊教育學校(院)和社會一定範圍內開展,以檢驗方案的科學性、適用性,並不斷對試行方案進行補充完善。“十三五”期間,中國殘聯將加快推進手語、盲文規範化,2018年將頒布《國家通用手語方案》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2020年頒布相關規範標準,到2020年培訓1600名通用手語骨幹和300名通用盲文骨幹,這對保障殘疾人語言文字權益,促進殘疾人文化素質提高與融合發展,推進殘疾人實現全面小康進程將發揮重要作用。

4、回應需求,提高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社會發展使得語言文字事業成為深刻影響國家建設、發展、安全和大眾生活的重要因素,因而也被賦予諸多使命和任務。提高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的緊迫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十三五”時期應如何提高國家語言文字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社會人民需求的能力?

趙世舉:人類自從創造了語言、步入文明時代以來,語言與社會總在互動中不斷發展。例如,文字的産生,使人類交流、社會構建和文明傳承突破了時空局限,開啟了“有史”文明;印刷術的發明,方便了信息的高效交換和共享,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語言政治功能的彰顯,促成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語言與計算機和網絡的結合,正把人類帶入信息化、智慧化社會。顯然,語言文字事業積極回應時代需求,是人類發展賦予的永恒使命,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現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語言文字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創新需要語言領域的基礎支撐和學術支持;社會治理和國家安全需要語言保障,複雜的語言關係和語言矛盾、激烈的國際語言競爭、花樣翻新的語言文化滲透、亟待治理的網絡空間語言生活等,都急需對策;國家軟實力建設需要提高國家語言能力,無論是國民素質、社會文明和人力資源水平的提升,還是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的增強、文化傳承創新傳播和國際影響力的擴大、國際話語建構等,都需要語言助力;新興領域需要語言學協同,如語言經濟、神經語言學、病理語言學及語言刑偵等;社會生活需要語言服務,如語言規劃、翻譯、語言諮詢、殘障人士語言服務等;國際化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尤其需要語言搭橋通心。

姚喜雙:《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就是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語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圍繞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脫貧攻堅工程等國家發展戰略對語言文字的需求,積極配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的實施,提出要加強語言規劃、語言文字信息技術、跨境語言等研究,開闢多層次語言文化交流渠道,加強與重點國家的語言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保障國家戰略和安全的語言文字服務能力。

楊亦鳴:“語言文字築橋工程”是基礎工程,這是國家語委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國家重大戰略來規劃和推進語言文字工作的具體體現。

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國情複雜多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出版的《世界瀕危語言圖譜》統計,“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中使用的語言約為2400多種,僅官方語言就有近80種,而我國在這些語種的人才儲備上明顯不足,提高國家語言能力已迫在眉睫。

“語言文字築橋工程”除繼續建設好孔子學院等工作外,主要內容是呼應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提出要協同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學研究力量,建設適應國家對外開放重大戰略需要的語言服務國家資源庫;同時建立“語言通”服務網絡平臺,形成適應我國在對外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中所需要的語言在線服務能力。這一工程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深遠歷史意義。其最終目的不僅可以滿足“一帶一路”語言服務的需求,而且可以滿足各種國家戰略需求,確保國家在處理國內外各類事務中都能得到語言能力的保障和支持,使語言能力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