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解讀:如何更好創新産品體系

2017-01-03 20:20 來源: 旅遊局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適應大眾化旅遊發展,優化旅遊産品結構,創新旅遊産品體系。”列舉了八大産品創新方向:精品景區、休閒度假産品、鄉村旅遊、紅色旅遊、自駕車旅居車旅遊、海洋及濱水旅遊、冰雪旅遊、低空旅遊。

對於《規劃》中提到的“強化A級景區復核和退出機制,實現高等級景區退出機制常態化”“推動精品景區建設,全面提升以A級景區為代表的觀光旅遊産品”“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觀光旅遊産品精品化發展”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認為,作為最重要的觀光旅遊産品載體,景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A級景區標準在大眾旅遊選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繼續發揮A級景區作為觀光旅遊産品質量信號機制的作用,《規劃》提出要繼續加強A級景區的進入、退出機制,尤其是要高度重視5A級景區監管。

厲新建建議,除繼續通過暗訪復核等方式加強監管外,要加快出臺旅遊景區管理相關辦法,對景區整改、降級、摘牌等做出規範性要求,加強對景區在線旅遊品牌監管,強化對景區資源、景觀質量評價方面的復核與監管。

在浙江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周玲強看來,傳統景區以觀光為主,以門票為主要盈利手段,遊客走馬觀花、短暫停留,現在強調做精品景區,就要突破這種模式。如何突破?應增加互動和體驗。以大量人文類景區為例,遊客知識背景、興趣愛好各異,標準化講解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景區可通過交互式智慧解説系統滿足遊客需求。

《規劃》提出,大力開發溫泉、冰雪、濱海、海島、山地、森林、養生等休閒度假旅遊産品,建設一批旅遊度假區和國民度假地。“從觀光旅遊與休閒度假的對比中,可以更好地認識、推動休閒度假旅遊。”周玲強認為,一般情況下,觀光旅遊追求景觀差異、文化差異,追求價值碰撞、心靈震撼,常常是遠距離的、低頻次的、獵奇式的旅遊;休閒度假追求的是價值交互、文化認同,追求的是深入體驗、心靈休憩,常常是相對短距離、多頻次、重復性的旅遊。如美國人休閒度假一般到加勒比,歐洲人一般到地中海,往往有一定的忠誠度。各地可以根據差異進行産品定位和開發。

“此次《規劃》提出的‘國民度假地’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新提法。”厲新建説,要充分重視大眾旅遊時代人們的休閒度假需求發展,尤其要重視低收入階層的休閒度假需求及度假資源有限造成的市場壓力。一方面,旅遊法提出“國家發展旅遊事業”,因此《規劃》實施過程中,有必要保障低收入階層的休閒度假需求。另一方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有必要在出境客源輸出、資本流動、資源介入這三者銜接方面加快創新,在境外合適區域建設我國出境旅遊的境外度假地,這將是解決資源壓力、資本出口以及利潤回流等問題的重要舉措。

厲新建認為,“《規劃》提出的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及鄉村旅遊環境整治、後備箱行動、創客行動計劃、合作社模式等舉措,表明有關部門清晰地認識到了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的環境與人才短板。”他説,引入外部創新創意資源、推行合作社模式,是提升鄉村旅遊産品質量和發展質量的關鍵,有效解決好旅遊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高頻帶低頻”問題,是提高鄉村旅遊效應的關鍵。

周玲強則更關注鄉村旅遊的扶貧功能。他説,當前,農村的年輕人思想更活、自主性更強,越來越不希望被束縛在流水線上,鄉村旅遊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實現自我的平臺,就地創業成為可能。如在貴州鄉村地區,以前有很多人到廣東、江浙一帶打工,伴隨鄉村旅遊發展,不少外出打工者返鄉辦客棧、農家樂,收入也不低。

厲新建建議,鄉村旅遊需要真正從“農村思維”走向“鄉村思維”,從“後備箱工程”深入到“鄉村産品價值實現空間”,有效銜接好鄉村農副土特産品的電商化。“鄉村旅遊發展整體環境的改善,需要從政策上進一步明確,在符合條件的地方,跟鄉村有關的資金可歸集用於發展鄉村旅遊,就像之前規定涉農資金的歸集使用一樣。”(作者 李志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