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互聯網+政務”,該多些“刷臉證明‘我是我’”

2017-08-09 10:21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0秒鐘,一次刷臉,就能完成個稅查詢。據報道,8月8日,江蘇省地稅局在全省正式上線支付寶刷臉查個稅服務。至此,全國已有40個城市都開通了“刷臉政務”,覆蓋的服務類別包括查詢公積金、繳納交通罰單、個稅申報等,近三個月已有超過875萬用戶體驗嘗鮮,坐在家裏靠刷臉完成政務辦理。

什麼叫“系統升級”?這就是——證明“我是我”,只用在家刷臉,而無需來回跑路;只需手機屏幕,而不用去服務窗口;只要10秒,而不必走繁縟流程。套用企業管理中常用的“流程再造”概念,這也是政務服務層面的流程再造。

對公眾而言,這無疑是巨大利好:人在“證”途成為社會的痛點和槽點,已非一日。不單是那些可砍掉的奇葩證明,還有很多非多餘的證明,程序也煞是繁瑣,來回折騰民眾成了其服務低效的明證。尤其是在多地開啟“燒烤模式”的當下,跑證明簡直是“不能再糟心”,大把時間耗在路上不説,還得被炙烤。

而刷臉證明“我是我”,就將這些麻煩“一鍵清除”,它通過“一加一減”——用流程減法做便民加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民眾的辦事成本,極大地提升了公眾生活的便利度。對於那些腿腳不便卻要辦證明的老人、殘疾人,或是苦於身在異地難以到場驗明身份的人,手機一點能替代線下跑路,更堪稱貼心。對整個社會來説,其利好則體現在減少了包括物力與精力等資源的損耗上。

刷臉證明“我是我”,用人臉識別技術簡化了辦證程序,也合乎增量改革內涵:它“利公眾”並非建立在“損一方”的基礎上,而是在邊際上推進市場取向,給社會帶來福利增量,以期達到帕累托改善的效果。乍看上去,刷臉辦政務,只是搭了互聯網技術的快車,但能刷臉辦理還是只能到窗口辦理,能否順應改革訴求,卻是公共服務高下的重要標桿:它代表著兩種理念和路徑選擇,這邊是“互聯網+”思維和民本立場,那邊則是全靠人力的偏原始化管理和“方便管理者”的思維慣性。

從公共治理與時俱進的角度講,刷臉證明“我是我”,當成為政務服務新標配。當下“奇葩證明”已飽受詬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打通部門間信息壁壘,自然是不可少的解題思路,而用互聯網技術支撐“讓信息多跑路,讓技術多反哺”的局面,也是對清剿“奇葩證明”、簡化繁瑣證明的有力助攻。

不只是辦理證明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新技術都可以解決很多民生痛點與治理難點。像杭州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顯著,眼下也到了從破題向縱深、從倒逼到主動的關鍵卡口,除了放管結合,這也跟“互聯網+政務”緊密相關——當地都加快推進深化了基層辦事窗口的統一公共支付平臺應用,刷臉等技術也讓網上辦理證明更便捷。“互聯網+政務”走在全國前列的武漢,其公安系統運用刷臉等技術在全國首個上線“電子身份卡”後,讓交通違法繳罰、身份證預約、出入境預約等數十項細分服務都能線上輕鬆辦理,就收穫了好評一片。

事實上,新技術的輻射面幾乎可涵蓋公眾的各種痛點。比如,針對患者看病時的排隊掛號、繳費、取化驗單等冗長複雜的程序,支付寶服務窗就著力簡化就醫流程,既增進醫患信息對稱,也憑著信息流轉將線下排隊時間給“拿掉”。比如,以往很多人在超市買東西嫌結賬麻煩,現在智慧“無人超市”已成了新風口,也極具想象空間。又比如,昨晚九寨溝7級地震,很多災區民眾的拍照即時上傳和個人發佈,就實現了傳播學者梅羅維茨説的“私人情境併入公共情境”,碎片化信息涌入輿論場後,填補了災情訊息的真空;還有平臺緊急上線了地震尋人服務,也成了場外的救災參與。

而讓新技術增益於整個社會,增加民眾的獲得感,也契合互聯網技術、資源最終得指向普惠的訴求。哈耶克曾説過:商業是最大的公益。而今,此處的“商業”二字有時也可被置換成“科技”,當然“公益”也是廣義上的造福社會、裨益公眾。

當下大數據、人工智慧及新材料技術等疾速發展,新一輪技術革命蓄勢待發。但新技術形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得以提升人們的便利、改善人們的境遇為旨歸,要本著“解決民生痛點導向”。民眾的獲得感應與互聯網的發展同頻共振,而不是找不到契合點。

“互聯網+政務”,自然也該多加載“刷臉辦政務”之類的新技術,對接民眾的善治訴求和公共服務改善的期許,讓公共治理真正實現提質增效。(佘宗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