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

2018-01-29 07:3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
——《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意見》解讀

日前,《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意見》正式出臺,提出到2020年,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將得到明顯提升,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將達到95%以上,形成覆蓋面廣、針對性強的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地圖;到2035年,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和水平將大幅躍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法治化、規範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

隨著《意見》的出臺,未來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將如何發展,有哪些具體措施?為此,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接受記者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劉雅鳴認為,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公益性突出、科技性專業性強、關聯融合度高、支撐作用顯著,是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自然災害的防、抗、救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精準、高效、權威的氣象預報預警是綜合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劉雅鳴説,著眼于新形勢、新要求,氣象在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中可以充分發揮“六大作用”,即監測預報先導作用、預警發佈樞紐作用、風險管理支撐作用、應急救援保障作用、統籌管理職能作用、國際減災示範作用。

為此,《意見》提出構建新時代氣象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具體由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體系、氣象災害風險防範體系、組織責任體系和法規標準體系等“五大體系”組成。

“當前,氣象部門正在大力推動以智慧氣象為重要標誌的氣象現代化建設,充分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推進氣象與多領域的深度融合。其成果將成為‘五大體系’的重要支撐,廣泛惠及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各環節。”劉雅鳴説。

氣象監測是基礎,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體的氣象災害立體監測網。在新時代氣象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下,這張監測網將“越織越細”,實現對重點區域主要氣象災害的智慧感知。在智慧預報方面,目前氣象預報時效已精細到全國0至10天,空間分辨率達5公里,未來將進一步建立從分鐘到年的無縫隙、全覆蓋、智慧化的預報業務,發展基於位置的全球格點化預報。

劉雅鳴介紹,發展基於影響的預報預警是氣象部門面向行業、緊貼用戶需求邁出的關鍵一步,也是智慧氣象的重要體現。氣象部門近年來針對航空、海洋、交通等多領域建立了影響評估模型和基於天氣發生概率的風險矩陣,在防災減災救災中已發揮重要作用,未來還將大力發展基於影響的預報預警,為減輕災害風險打出更多提前量。同時,發展以用戶為中心、面向全媒體的智慧氣象服務,力爭實現按需自動推送服務。

在應對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方面,截至目前,國家級預警平臺已實現16個部門76類預警信息的實時收集、共享和快速發佈,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5.8%,氣象災害預警發佈時效縮短到5分鐘至8分鐘。

“我們將聚焦預警信息匯集與發佈兩個關鍵環節,進一步強化部門合作,更加重視新技術、新媒體在預警發佈中的應用,努力實現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第一聲音、權威聲音’,切實提升我國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能力。”劉雅鳴指出,尤其是重點加強偏遠農村、牧區、山區、海區等區域的預警信息傳播和接收能力建設,發揮各類應急信息員隊伍作用,通過多途徑、多手段完善“叫應”機制,努力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圍繞國家戰略任務,推動建設氣象防災減災救災“五大體系”,為人民群眾交出令人滿意的氣象答卷,劉雅鳴表示,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優先發展氣象為農服務,堅持重中之重定位,服務現代農業生産,保障鄉村綠色發展,助力精準脫貧。

同時,以國家重點城市群為示範,大力實施重點區域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示範計劃。在雄安新區籌建新區防災減災救災氣象中心,科學規劃建設綜合探測網絡,建立精細化預報預警系統,開展新區高影響天氣預報預警服務。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將建立協同立體觀測網和氣象雲服務協同工作平臺,構建城市群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體系,形成氣象災害風險一張圖。(記者 郭靜原)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