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高效便民服務

2018-02-06 11:15 來源: 新華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建設與卓越城市匹配的“神經中樞”——上海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高效便民服務

上個月,一條“上海不動産登記將從41個自然日縮至5個工作日”的新聞在朋友圈刷屏:市民只需跑一次現場,窗口一次受理後,即可完成全部申請手續。

得益於即將在全市範圍啟動的不動産登記“全·網·通”服務改革,不僅市民辦事時間大大縮減,相關業務數據還將與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中心實現互聯互通,共享給相關部門,協助辦理業務。

這正是本市正在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服務的縮影。當前,上海正著力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要讓城市高效有序地運行,就需要一顆智慧的“大腦”與四通八達的“神經中樞”。

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深入推進,上海政務服務的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市民雲、“12345市民服務熱線”、法人一證通、固定資産系統等系統建設在國內均處於領先水平。

但一些瓶頸問題仍待破解。比如企業市場準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市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等目標尚未實現,“條”“塊”分割的體制架構,一定程度影響到了部門和機構間數據的有效共享與整合,“原先的服務更像是以‘我’為主,而不是以用戶體驗為主。”曾有相關部門負責人這樣表示。根據國家行政學院去年發佈的“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報告”,上海總體排名第四。“辦事指南準確度”以及“在線服務成熟度”,上海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一。但在“服務方式完備度”上,上海排名第五,“服務事項覆蓋度”一項則排名第十一。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上海將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大政務服務“單一窗口”建設力度,優化政府流程,推動跨部門、跨層級審批事項網上協同辦理。一方面,制定信息資源互聯共享管理辦法,推進各類政務數據標準化,強化政務數據集成整合、互聯共享、協同應用和統一管理。同時,也要切實讓群眾和企業在“上海政務”網上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報告還提出,上海要著力建設智慧城市。

“建設智慧城市,就需要先建設‘智慧政府’。”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建設智慧政府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上海可以把建設智慧政府作為推進 ‘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

在汪玉凱等專家看來,一個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政府,一個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深度融合的政府,無疑將成為城市整體協同、高效運行、智慧感知的“智慧中樞”,從而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供主動式的公共服務

試想一下,當你的家庭迎來了新生命,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家長的手機不斷收到來自政府部門的消息,提示你如何為孩子接種疫苗、辦理社保、報名入學……這是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樊博向記者描繪的場景:“由於出生、戶籍以及教育部門等信息實現了有效對接,家長再也不會因為材料不齊、不對而‘多跑腿’。這就是我理想中的‘智慧政府’。不僅是需要時去找它,政府部門還能為每個人提供主動式的公共服務。”

在受訪專家們看來,智慧政府是指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促進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實現智慧辦公、智慧監管、智慧服務和智慧決策,形成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可考核的新型政府形態。

“‘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智慧政府建設提供了新契機,而智慧政府又可以從多個層次實現進一步突破。”汪玉凱認為,此前上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智慧政府”卻不僅限於此。具體表現在,可通過構建跨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領域的民生服務系統,提升政府的民生服務能力;圍繞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環境監管、誠信監管等重點領域構建的監管服務系統,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通過構建政府約束性系統,提升對公權力的制約能力。

樊博則認為,智慧政府意味著“前端”與“後端”的共同發力。通過深入建設統一受理、協同辦理、綜合管理融合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整合各部門現有碎片化、條線化的政務服務事項前端受理功能。

在後端,以“一網(上海政務網)、一窗(設立跨部門綜合窗口)、一號(建立面向市民和企業統一的政務諮詢、投訴、建議平臺)”為抓手,對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流程進行再造,深化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另外,政府部門還應該以“刀刃向內”的決心,整合優化部門審批事項業務流程,全面梳理政府服務事項和權力清單並進行公開。同時,通過梳理公佈“全網通辦、一次跑成”的審批事項清單,實現“全網通辦、全市通辦、全城共享”,讓市民辦事從“群眾跑腿”轉向“數據跑腿”,從“找部門”轉向“找政府”。

把行政權力關進技術鐵籠

“從個人和企業層面,智慧政府建設將提高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公正感和幸福感;從政府層面,則將提升公共政策能力、社會治理能力、民生服務能力、自身約束能力和促進經濟增長。”汪玉凱説,智慧政府,將有望成為“感知、融合、共享、協同、智慧”的“五位一體”的政務治理系統。

當上海初步建成智慧政府以後,除了減環節、減材料、減證明、減時間以外,市民和企業甚至坐在家裏或者辦公室就能得到政府部門主動提供的及時、精準服務。

推進智慧政府建設工作,也是推動“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支撐。對企業而言,一個善於監管、樂於服務、該放權放權,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智慧政府,對企業減少制度性成本有相當大的幫助。另外,在智慧城市架構下,通過精準化企業服務體系的建設,還可以讓企業享受到全規模、全所有制、全生命週期的服務,讓企業享受一站式政策服務、一網式政務服務以及一門式專業服務。“當然,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識別、扶持本市細分行業‘隱形冠軍’和成長性創新型企業。”

樊博認為,這種“刀刃向內”的改革有利於提升政府精細化管理、科學決策水平。“通過實現不同部門數據資源的對接和信息共享,使政府決策更多基於數據分析,而不再是‘拍腦袋’決策。另外,還可以充分運用雲政府的海量數據,對公眾的需求進行精細化、智慧化分析,找準公眾需求和服務盲區,主動推送服務項目,防範突發風險。”此外,流程和權責劃分清晰,有利於避免部門間相互扯皮,降低溝通、行政和人力成本。另外,建設智慧政府,基於數據收集和處理能力實現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客觀指標的測算、記錄和考核,可以建立實時留痕、可回溯的監管體系。

在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艷濱、田禾等專家看來,通過辦公辦案系統的使用,可以把所有權力的運行納入到網絡系統,借助嚴格的技術程序實現權力運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真正實現把行政權力關進技術鐵籠的目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