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加快建構地質找礦新機制

2018-05-10 07:3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全國地質勘查成果發佈——
加快建構地質找礦新機制

近年來,我國地質勘查投入呈下滑態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經濟結構性調整和增速放緩導致礦業市場下行明顯。另一方面,煤炭、鋼鐵等行業産能過剩,致使相關行業上遊勘探開採走低。專家表示,需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加快建構地質找礦新機制,不能因市場變化延緩投入進程——

5月9日,自然資源部發佈的《2017年全國地質勘查成果通報》顯示,我國地質勘查投入延續近年來下滑態勢,其中礦産勘查投入120億元,同比減少29%。分析人士稱,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減速換擋,經濟增長對資源依賴性下降,致使礦産資源需求下行和投入下降,但未來礦産勘查還應保持合理投入,以掌握資源利用的主動權。

地質勘查投入下降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地質勘查投入資金198.36億元,同比減少19.8%。在中央財政、地方財政、社會資金三大投入力量中,社會資金降幅最大。社會資金投入72.24億元,佔總量的36.4%,同比減少近三成。

其次,地方財政投入67.46億元,佔總量的34.0%,同比減少17.6%。中央財政投入相對穩定,2017年投入58.66億元,佔總量的29.6%,同比減少7.2%。

分析人士稱,出現這種情況是高速增長後的回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新世紀以來,伴隨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礦産資源開發利用和勘查投入迅速增長。2014年後,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性調整和增速放緩,礦業市場下行明顯,因而,勘探投入下降。

數據顯示,在地質勘查中,礦産勘查佔比達六成,去年投入總資金量為礦産勘查120億元,同比減少29%。資金投入前5位的省份是新疆、內蒙古、雲南、黑龍江和青海。投入的領域以金、銅、煤炭、鉛鋅、鈾為主,佔總投入的62%。與2016年相比,鈾礦投入同比增加4.0%,稀土、鉬、鐵、磷、銅、錳、石墨、金、銀等礦種勘查投入降幅較大。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礦産資源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石油、鐵、銅、鋁、鉀鹽等大宗礦産的進口量大幅攀升,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為此,2006年1月份,《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頒布實施。2011年10月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獲得通過,明確要求力爭3年有重大進展,5年有重大突破,8年到10年重塑礦産勘查開發格局。

主要礦種鑽探縮減

2017年,主要礦種勘查資金投入和鑽探工作量完成情況顯示,煤炭的勘查投入16.21億元,同比下降7.2%。更為明顯的是,鐵的勘查投入為4.51億元,同比下降56%,鑽探工作量30萬米,同比下降49%。銅的勘查投入為16.23億元,同比下降48%,鑽探工作量81萬米,同比下降46%。隨著稀土價格下跌,稀土勘查投入也迅速下降。稀土的勘查投入為0.39億元,同比下降68.5%,鑽探工作量2萬米,同比下降33.3%。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煤炭、鋼鐵等行業産能過剩,帶動了這些行業上遊勘探開採的走低。”有關專家表示。

事實上,少數幾種大宗礦種決定了礦産資源開採量的變化趨勢。這些大宗礦種包括煤炭、鐵等。有數據顯示,煤炭開採量佔化石能源開採量近九成,鐵礦石開採量佔金屬礦石開採量則達七成。此次通報數據也顯示,目前探礦權數量最多的5個礦種分別是:金礦、銅礦、鉛鋅礦、鐵礦和煤炭,5個礦種探礦權數量佔全國的66%。

專家表示,按照“穩油、興氣、控煤、增鈾”的思路,“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快推進清潔、高效能源礦産的勘查開發,以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調整,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和生産、消費方式革命。在這種情況下,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將繼續實行總量控制,煤炭勘查投入必然下降。

通報同時顯示,2017年全國共出讓非油氣探礦權737個,同比下降36%;出讓面積17411平方千米,同比下降36%;出讓合同金額20億元,同比下降81%。同時全國新發現礦産地109處。新發現礦産地數量排名前列的礦種分別是:金、石墨、煤、鉛鋅、鐵、銀、磷礦。

地質科技取得突破

此次通報中的一個可喜變化是,我國地質科技不斷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我國在這一領域的一個重要突破是,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首次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

同時,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創建了勘查區找礦預測理論方法體系,填補了國內外深部找礦預測理論的空白,突破2000米找礦技術瓶頸,探獲大中型礦床125個,實現深部找礦重大突破。

此外,我國“海洋六號”南極科考取得多項突破性創新成果。首次獲取南極調查區17000平方千米的海底高精度地形地貌實測數據;首次獲取規則測網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測數據和沉積物岩心樣品;利用自主研發的地溫梯度測量系統首次獲取南極海域地熱流數據等。

有關專家表示,長遠來看,隨著世界經濟回暖,新興市場需求增加,礦産品需求仍然很旺盛。從我國人口基數、經濟總量、産業結構和自身資源稟賦條件上看,資源瓶頸約束仍長期存在,大宗礦産品對外依存度在較長時期內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保持國內必要的資源保障能力是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壓艙石”。

但是,市場有起落,社會資金會更多根據市場情況決定投入,在這種情況下,需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加快建構“公益先行,商業跟進,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質找礦新機制,不能因市場變化延緩這一進程。(記者 黃曉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