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
支撐“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

2018-07-24 11:26 來源: 紫光閣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放管服”改革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期盼,關係著國家長遠發展,是一場牽一髮動全身的深刻變革。今年6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放管服”改革是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內需潛力的戰略舉措,必須堅持不懈向前推進,其中明確指出要打造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一網通辦,推進“互聯網+”監管和信用監管,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教育等新模式。可以説,提升政務信息化支撐能力,既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變革需要,提升政府監管效能和公共服務能力的關鍵之舉。

一、我國政務信息化建設取得巨大進展,為“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優質服務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政務信息化工作,李克強總理從2015年到2018年,連續四年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要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打破“信息孤島”,提高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在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政務信息化體系日趨完善,網上辦事更加便捷,為“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一,政務信息化的制度體系和技術體系基本形成。在國家層面,2016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發佈,提出要“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讓政府服務更聰明,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圍繞“互聯網+政務服務”業務支撐體系、基礎平臺體系、關鍵保障技術、評價考核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優化政務服務供給的信息化解決路徑和操作方法。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有效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切實避免各自為政、自成體系、重復投資、重復建設。在國家大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部門和地方認識到“互聯網+政務”的重要意義,並加快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積極開展網上辦事。到2017年底,31個省市自治區都推出了省級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涵蓋政府權力清單、網上辦理、結果查詢等服務;與此相輝映的是,據CNNIC調查,2017年我國政務服務線上化服務明顯加快,網民線上辦事使用率顯著提升,政務服務向智慧化、精細化發展並向縣域下沉。

第二,從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等來看,政務信息化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政務信息化手段在後臺解決不同部門之間業務協同、數據共享等障礙,向社會提供一攬子的政務服務逐步成為各國的共同選擇。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在2012年到2018年發佈的四份報告中,我國電子政務排名從全球第78位提升至65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線服務這一子指數的數值由0.5359提升到0.8611,率先進入全球指數最高的47個國家行列。同期,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排名中,我國由91位提升到78位,其中我國採取的關鍵營商改革舉措,如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優化辦稅等都與政務信息化系統的支撐密不可分。從《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來看,全國省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建設企業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發放電子營業執照、實現企業“足不出戶”辦理營業執照;實施“多證合一”登記制度,其中“多證合一”服務壓縮10天以上的佔到被調查樣本的61%,有效地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創新模式,切實讓信息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

第三,同時需要認識到,政務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政務服務平臺檢查、政務網站普查情況看,還面臨數據共享不足、平臺功能不完善等痼疾。李克強總理連續四年在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要加快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今年進一步強調“信息孤島、數據壁壘是制約政務平臺建設和政務服務發展的突出瓶頸,很多地方建了政務服務平臺,但因為數據信息不能互聯互通,導致服務效率低下甚至‘卡殼’。”由此可見,打破信息孤島的任務依然艱巨。從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檢查情況的通報》結果情況看,政務服務平臺還面臨著辦事入口不統一、辦事平臺不好找;政務信息不共享,用戶重復註冊、重復提交;平臺功能不完善,事項上網不準確、服務信息不準確、互動交流不順暢等,導致群眾不願用、體驗差、“多跑腿”等一系列具體問題。這裡邊,既有政務信息平臺頂層設計不足、政務服務流程優化難以一步到位、相關法律制度保障滯後的客觀原因,也有出於部門利益對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積極性不高的主觀原因,從這一點上來講, 政務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決不能有差不多、歇歇腳的鬆懈思想。

二、進一步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支撐“放管服”不斷向縱深推進

近年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網絡信息技術接力涌現、相互疊加、迅猛發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各地各部門在協同聯動、流程再造、系統整合等方面深化改革,是當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引領政務服務創新的關鍵環節。

第一,加快打造全國一體化的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跨地域、跨層級、跨系統便捷辦事。“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多次強調要加快推動電子政務、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流程、一體化的在線服務平臺。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要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為樞紐,加快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堅持‘聯網是原則、孤網是例外’,做好地方平臺、部門專網、獨立信息系統的整合接入工作,推進審查事項、辦事流程、數據交換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其中,尤其要善於運用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在政務體系建設頂層方案指導下,加快推進既有業務系統的統籌整合、集約利用,避免重復分散建設,形成新的壁壘;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企業和群眾訴求,從最現實、最緊迫、辦事量最大的事項做起,實現“一次登錄、全網通辦”,減去“路途奔波之苦”,大幅提高政務服務便捷性。

第二,深入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和政務數據對外開放,為提升政務效率和促進創業創新提供基礎。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是實現由“跑斷腿”轉為“不跑腿”、由串聯審批轉為並聯審批等重中之重。如果沒有做到這一步,“放管服”改革可能只停留在從“群眾跑”到“幹部跑”這一“物理層面”的改革,也就無法真正實現政務效率的大提升。在這方面,技術不是問題,國家三番五次要求推進政務數據共享,2017年還專門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的通知》,其關鍵是如何細化操作和落地,包括破除部門利益,健全數據共享的激勵約束機制,分類共享的責任義務,做好政務信息系統改造對接、建立全國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建立數據資源共享清單等,大力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跨條塊的數據共享,實現“一次錄入、大家共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政務數據資源蘊含難以估量的經濟社會價值,除了推動部門內部之間的數據共享之外,在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還要大力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對社會開放,吸引社會上的開發者、創業者基於開放的政務數據進行增值開發再利用,讓“死數據”變成“活水之源”。

第三,要善於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提升監管和服務能力。李克強總理指出,“面對撲面而來的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我們不了解、不熟悉、不適應的方面有很多,必須加快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學會用全新的方式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在事中事後監管方面,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互聯網+監管”,實現從職能部門“單打獨鬥”轉變為綜合監管、“智慧監管”,就必須適應經濟社會活動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變革趨勢,主動學習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和理念,獲得市場主體從靜態特徵到動態行為,從單一到多維等全方位、實時化的立體信息,洞察規律和監管重點。還可依託大數據建立起可查詢、可追溯、可運用的信用體系,推動人人重承諾、講誠信,這也有助於培育信用意識,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提高市場透明度。此外,還要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各類新模式的發展,既滿足多樣化的個性需求,又讓更多群體分享到優質服務信息。

第四,加快完善政務信息化配套法律法規。過去幾年,各地在推進放管服改革實踐中,探索出許多獨具特色、深受企業和群眾歡迎的好經驗好做法,如“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等。但正如李克強總理所指出的,“隨著‘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創新實踐中碰到法律法規‘天花板’的情況越來越多”,比如,一些地方推行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電子檔案,由於法規不健全,造成認定使用難、跨地區辦理難;再如政務數據對外開放,需要理順與保密法、政府信息公開、政務數據的權屬制度等法律法規的關係等。對此,要支持地方主動作為,堅持順應群眾期待,堅持尊重基層首創,及時把改革中形成的成熟經驗制度化、體系化和推廣化,而不能讓過時的規定成為“攔路虎”,要在法治思維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體系,抓緊清理修改一切不符合新發展理念、不利於高質量發展、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人民群眾期盼的法律法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 馬源)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