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科研評價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專家解讀“加強科研誠信建設”之二

2018-08-07 08:1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科研環境提出意見。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李正風認為,《意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科研誠信建設進行綜合治理的決心,很好地適應了科研誠信建設需要全流程管理、多部門聯動的要求。科研誠信建設離不開科技評價制度改革。

科研體制及其相關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關係著科研誠信的有效維繫

這些年,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在工作機制、制度規範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依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甚至發生了2017年《腫瘤生物學》撤銷涉嫌同行評審造假的107篇論文的事件。“為何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李正風認為,科研誠信建設是整個科研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系統工程。科研體制及其相關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關係著能否有效維繫科研誠信。

“這次大規模撤稿事件主要發生在醫學界。有的人做基礎醫學,有的人做臨床醫學,是不是兩者都必須把發表SCI論文作為評價其學術水平的必備要求?是不是必須以此作為職務晉陞的重要指標?這裡面就涉及評價標準是不是合理的問題。”李正風説,涉嫌學術造假的科研人員自身確實需要檢討,但不合理的科研評價制度可能也起到了一些誘導作用。

李正風認為,不同科研活動具有不同特點與規律,對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不能“一刀切”。如果沒有差異化分類評價的標準,把不合理的考核要求和量化指標作為其職業成長的必要條件,就有可能誘使少數科研人員鋌而走險,出現急功近利的行為甚至弄虛作假。另外,在科研資源分配過程中過度依賴量化的評價指標,可能導致少數科研人員為了獲取資源而投機取巧,甚至拉關係、靠人情,這也敗壞了正常的科研生態環境。

《意見》明確提出,堅持分類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注重標誌性成果質量、貢獻、影響,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不把論文、專利、榮譽性頭銜、承擔項目、獲獎等情況作為限制性條件,防止簡單量化、重數量輕質量、“一刀切”等傾向。李正風認為,這既總結出了當前科研評價制度的弊端,也為科研評價改革指明了方向,將對科研誠信建設帶來積極影響。

“科研誠信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科研人員自律固然很重要,但科研誠信絕不單純是道德水平高低的問題,而是現代科學體制的制度性要求。合理的科研評價制度,能讓科研環境更加寬鬆,讓科研人員更能心無旁騖地專注科研,把做出高質量的原創性成果作為目標。”在李正風看來,《意見》提倡的“代表作評價制度”,更能體現科學研究追求原創性的要求,是一項應當認真落實的改革倡議。

提高學術共同體的公正性、公信力,把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成果評價出來

如何改革科研評價制度?“讓科研評價能夠更好適應科研誠信建設要求,需要一個過程。”李正風説。

他認為,首先應當逐漸把科研評價的主導權交給學術共同體,而不是由科研管理部門主導評價,從而避免過度追求量化指標。科研管理部門難以對科研質量的高低做出準確判斷,往往不可避免地要依賴一些外部評價指標,並最終用數量多少來體現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但科學研究的探索性、前沿科學知識的專有性,決定了由學術共同體對學術貢獻進行判斷,更為科學合理。其次,要提高學術共同體的公正性、公信力。“學術共同體也處於複雜的社會環境中,評審專家難免受到來自機構或熟人‘打招呼’的壓力。這種情況下,就要通過完善回避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等,努力提高科學共同體的公正性、公信力,把真正有價值的成果評出來。實際上,科研誠信不僅表現在科研上,也表現在科學評價等方面。對於評審專家來説,不僅自己做科研要遵守學術規範,在評價別人時也要遵守相應規則。這樣才能逐漸建立有權威性、公信力的同行評議體系。”

《意見》提出,開展臨床醫學研究人員評價改革試點,建立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臨床醫學研究人員考核評價體系。李正風認為,之所以選擇臨床醫學領域做試點,原因在於過去發生的大規模撤稿事件,使人們認識到現行對臨床醫學研究人員的評價制度可能是誘導學術不端的一個因素。選擇這個領域做試點,既有緊迫性,也比較合適。(記者 劉詩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