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對合資企業的相關規定從未偏離世貿組織框架

2018-08-23 07:2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多位專家解析——
中國對合資企業的相關規定從未偏離世貿組織框架

美國單方面挑起和升級對華貿易戰,不僅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關稅,而且指責中國對來華投資的中外合資企業外方強制要求進行技術轉讓。對此,專家認為,中方加入世貿組織後嚴格履行各項承諾,中方對合資企業的相關規定完全符合WTO規則,美方對華指責根本站不住腳。

中國在特定領域的合資和股比限制等要求符合WTO規則和我國承諾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認為,美方指責中國在特定領域的合資合作要求、股比限制和行政審批程序。實際上,WTO成員有權對市場準入做出保留,這些保留體現在各個成員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中。中國在特定領域的合資和股比限制等要求,是中國和包括美國在內的WTO成員談判的結果,符合WTO規則和我國的承諾。“外資進入中國一些行業時需要進行合資,這是符合WTO規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重視利用外資,並持續在世貿組織規則框架內改善營商環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説,加入WTO以後,中國按WTO規則包括國民待遇原則和最惠國待遇原則,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進行了清理和完善,內容涉及取消外匯平衡條款等限制。“中國履行了世貿承諾,目前對外資企業的要求是完全符合WTO規則的。”

美國“301”調查報告指責中國有“強制技術轉讓”的做法,“這是毫無事實根據的。”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説,中國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外國企業必須轉讓技術給中國合作夥伴。

“世貿組織規則並不阻止正常的商業性技術轉讓。”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説,《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多邊貿易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保護的範圍包括:版權及相關權、商標、地域標識、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未公開的信息包括商業秘密等七種知識産權,規定了最低保護要求;並涉及對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問題,規定和強化了知識産權執法程序,有條件地將不同類型的成員加以區別對待。“美方拿不出任何法律政策方面的證據證明中方有違背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的做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對照世貿協定相關規則,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週密説,早在2008年6月,中國就發佈《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重新組建知識産權保護政府機構和跨部門聯合機制,構建起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國情的知識産權法律體系,在商標、商業秘密、專利、著作權保護的法律法規上對接國際做法,設立知識産權法院或專門審判機構,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執法力度。

“世貿組織制定知識産權規則的初心是促進技術的傳播,而不是阻止技術轉讓,因此,世貿組織規則不應被濫用,更不應成為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邢厚媛説。

合資合作建立在自願基礎上,外商投資從合資企業中獲得豐厚利潤

邢厚媛認為,中外合資企業是中國吸收外資中非常普遍的引資方式。在中外合作企業中,外方投資的通常是外匯資本、先進技術,中方出資的則通常是廠房、土地和熟練而廉價的勞動力。合資的中外雙方都經過認真謹慎的商業談判才達成協定,符合契約精神。

“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技術轉讓,完全依據契約,一個願意轉讓,另外一個願意接受轉讓,支付適當的經濟對價,這是自願行為,政府不應該進行干預。”邢厚媛説。

“所謂技術轉讓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這是外資企業正常的商業行為。”高淩雲説,中國法律允許外資以技術出資設立合資企業,而中國企業也樂於引進新技術並願意為此支付合理的知識産權使用費,技術轉讓方由此可以獲得不菲的技術轉讓收益,來抵補之前的研發投入和進行新的研發投入。

“合資企業給各方都帶來明顯的好處。”李永説,一些美國企業通過合資企業的方式,在中國實現了巨大收益,比如説美國一個知名汽車公司在中國設立了合資企業,現在在中國生産的汽車多於它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生産的汽車,包括在美國本土生産的汽車。這個合資企業獲取的利潤超過它在美國本土的利潤,超過這個企業在全世界任何其他國家的利潤。“這就是合資企業帶來的好處,給中美雙方都帶來好處,怎麼能把這樣的事説成是強制技術轉讓呢?”

高淩雲認為,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符合經濟理論的判斷:外資企業在進入一個新的、陌生的市場之時,一般是主動選擇合資或合作的方式,而不會選擇獨資的方式,因為進入企業熟悉東道國市場環境的成本,會高於與東道國企業合資合作帶來的文化衝突等方面的成本。

“與一些外媒炒作的‘外資撤離潮’相反,中國利用外資穩中有進,歸根結底在於外企看好中國投資環境和機會。”高淩雲説,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佈的《世界投資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吸收外資仍穩居全球第二。這個成績和中國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改善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環境、不斷推進投資便利化措施、不斷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全面落實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等努力是分不開的。試想如果沒有豐厚的回報,又或者不對等、不公平,怎麼可能還會有大量的外資流入呢?

屠新泉説,目前中國是美國企業的主要投資目的地。美國商會《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的每10家受訪企業中就有6家將中國列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另有46%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政府將在未來3年進一步向外資開放市場,較2016年佔比34%有所增長。這些都説明中國的外商投資環境在不斷完善,美國企業對進一步開放的中國市場的信心在不斷增強。有62%的美國受訪商會企業表示,近5年來中國制定政策和溝通的過程已經變得越來越透明。

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産業政策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

邢厚媛説,中國在産業政策、區域政策、創新政策、財稅政策以及就業政策等方面,對外資和內資企業實行同等待遇,特別是在自貿試驗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些對外開放的平臺上,外資持續集聚,將中國經濟更深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打造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市場。

高淩雲説,經濟全球化就是當今世界要面對的、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做出的戰略抉擇,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從發達國家經驗可以看出,産業政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但産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並不意味著政府要替代市場作用。事實上,中國的産業政策正行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高淩雲説,一方面中國在探索更好的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以最大限度消除不正當競爭和彌補市場缺陷。比如2017年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從宏觀經濟管理上防範市場運行可能帶來金融不穩定的嚴重後果;今年新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一管理食品藥品安全和市場秩序等,從微觀經濟活動上防範市場運行中的不良行為。另一方面,中國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力爭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開放、競爭的市場環境。

“中國的産業政策措施是普遍適用於內外資企業,對各國企業一視同仁,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高淩雲説,對所有市場主體一視同仁,是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開放、競爭的市場環境的核心內涵。市場是靠各種市場主體來支撐的,這些主體既包括國有企業,也包括內資的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還包括各類外資企業,它們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市場的運轉必須通過公平競爭來實現,壟斷、不當管制等等,都必須消除,“説到底,這是由中國市場化方向改革的自身決定的。”(記者 杜海濤 王珂 齊志明 邱超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