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補短板,PPP如何發力

2018-11-20 07:3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核心閱讀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一頭連著財政資金,一頭連著社會資本,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規範有序推進PPP,在補短板重大項目上發揮更大作用?如何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促進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聚焦脫貧攻堅、鐵路、公路、水運、機場、水利、能源、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短板,加快推進已納入規劃的重大項目。鼓勵地方依法合規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投入補短板重大項目。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被稱為PPP模式。PPP如何規範有序推進,在補短板重大項目上發揮更大作用?如何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促進公共服務提質增效?記者近日赴基層對一些PPP項目進行了調查採訪。

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補短板需匯聚多方力量

沿著公路開車進入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元謀縣,一塊塊整齊的菜地映入眼簾:西紅柿秧苗在高高的支架上攀爬,長長的豇豆在莖葉間低垂,綠油油的辣椒結得一嘟嚕一串……

“我們這裡氣候好、土壤好,種蔬菜不用扣大棚。這些露天生長的綠色蔬菜運到北方,可搶手了。”元馬鎮清和村農民楊樹祥説,他家6畝多地今年都種上了辣椒,市場價格好的話,收入要比種玉米增加兩倍多。

“以前村裏種地特別缺水,這兩年縣裏建設了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滴灌設備鋪到了田間地頭。”清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錢永林介紹,用水有了保障,農民們開始從傳統種植向現代農業轉變,早冬綠色蔬菜是主打産品,銷往全國,一畝地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

元謀縣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覆蓋農田面積11.4萬畝,涉及4個鄉鎮110個自然村的6.63萬人。該項目被列為財政部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工程總投資3.08億元,其中政府出資1.2億元,社會資本投資1.47億元,農戶自籌資金4100萬元。

“這個項目從2016年開始立項,目前已經基本建成完工,11.4萬畝農田全部用上了滴灌。”元謀縣水務局負責人介紹,現在一畝地用水量從原來的600—800立方米,降到了180—240立方米,用水成本從原來的1258元降至350元。滴灌與漫灌相比,農業增産率提高了26.6%,為農民增收致富創造了條件。

“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項目建設不僅僅是出資,而是既出錢又出力,從工程設計施工到專業化運營服務全包了。”大禹節水集團董事長王浩宇介紹,集團在元謀成立了專業公司參與工程建設,並在建成後20年內負責運營管護。這個項目企業投資回本預計需要5—7年,20年的利潤為3.6億元,年均收益率7.95%。高效節水灌溉是農業生産基礎設施,不是“來錢快、收益高”的項目,企業看重的是農業節水灌溉這個大市場和未來穩定的盈利。

“楚雄州作為少數民族地區,最大的困難是缺乏資金和專業人才,PPP模式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新路徑。”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長遲中華説,只有匯聚多方力量,儘快補上農業基礎設施的短板,才能加快發展地方特色産業,讓農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産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除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雲南省很多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也都採取了PPP模式。比如,正在實施的保山中心城市壩區人居環境提升工程,項目合作期限25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期22年,包括黑臭水體治理、100多個自然村人居環境提升及道路建設等。

加強示範引領,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

PPP一頭連著財政資金,一頭連著社會資本,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一模式已被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採用。今年4月,世界銀行發佈報告,對全球135個經濟體的PPP政策法規和實踐做了評估,中國的PPP實踐獲得了好評。

在具體項目實施中,不少地方也嘗到了PPP模式的甜頭。

“正在建設的昆明市軌道交通4號線,採取的就是PPP模式。這不但有效減輕當期政府財政支出壓力,而且撬動了更多的社會資本,加快建設和成網。”昆明市市長王喜良説,軌道交通作為一項大型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將從城市經濟鏈的源頭為城市注入活力,增加社會需求並創造就業機會。

規範有序推進PPP項目,加強示範引領很重要。近年來,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共推出了4批990個PPP示範項目,涉及投資額2.1萬億元。PPP示範項目的積極效應不斷釋放,像雲南大理洱海環湖截污項目、安徽池州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項目等,都是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好典型。

“截至9月底,雲南省進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426個,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其中,有86個項目被列為財政部PPP示範項目,投資額為2983.62億元。”雲南省財政廳廳長助理滕曉春介紹,這些項目涵蓋17個領域,既包括教育、醫療、養老、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也包括交通運輸、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全省統籌做好防風險、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工作,打贏三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財政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累計項目數8289個、投資額12.3萬億元,PPP在全國各地繼續平穩推進。

在落地項目方面,前三季度,新增落地項目1360個、投資額1.7萬億元,落地率上升11.1個百分點;管理庫累計落地項目數4089個、投資額6.3萬億元,落地率49.3%。在民企參與方面,在社會資本所有制信息完善的4018個落地項目中,民間資本參與的項目有1711個,投資額2.1萬億元,分別佔44.8%和34.0%。

“PPP不僅僅是一種項目融資方式,更是一種創新的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供給模式。在污水處理領域通過引入PPP模式,政府噸污水處理支出費用下降了近40%。”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打破壟斷、引進競爭,就能夠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有效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政府投資的有效性。

嚴守財政承受能力底線,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指導意見》強調,要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嚴禁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

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為防範PPP被泛化濫用,去年下半年以來,財政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PPP項目庫集中清理整頓,防止地方政府把PPP異化為新的融資手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各地累計清理退庫2428個項目、涉及投資額2.9萬億元,整改完善2005個項目、涉及投資額3.1萬億元。

在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財政部明確要求,要統籌評估和控制PPP項目的財政支出責任,每一年度從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PPP項目支出責任,不得超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對支出佔比達7%—10%的地區進行風險提示,對超過10%限額的地區停止新項目入庫。

“總體上看,目前PPP財政承受能力的‘安全閥門’是有效的,七成以上地區的年度最大支出佔比處於7%以下的安全區間。”焦小平表示,對各級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採取線上跟蹤與線下管理相結合,切實做好入庫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的日常錄入和動態監測工作,防止産生新的風險隱患。

“從財政部財承監測預警系統反饋看,雲南省所有市縣財承均在10%紅線之下,處於安全區域以內。”滕曉春説,PPP是一個好機制,關鍵是要規範運作。雲南省將通過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PPP項目,著力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李麗輝)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