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如何補齊農業機械化短板

2018-12-20 07:4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農機生産大國和使用大國。然而,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産業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對此,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産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三農”發展。

會議提出哪些具體舉措?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還面臨哪些瓶頸制約?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如何促進農機化水平全程全面提升?在1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張興旺、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對此進行了解析。

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業機械化,以農業機械替代牛馬耕作,將農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産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産業保持較快發展態勢。2017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9.88億千瓦,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6%,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發展到2500多家。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農機生産大國和使用大國,農業生産方式實現了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機械動力的歷史性轉變。

張興旺介紹,2004年到2017年,全國大中型拖拉機擁有量由110萬台增加到670萬台,增加了5倍;每百戶農民拖拉機擁有量由6台增加到13台,增加了1倍;畝均動力由0.33千瓦增加到0.49千瓦,增加了50%。

在此基礎上,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提升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油菜、棉花、甘蔗等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種采收水平”“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目前,我國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80%,但是全程機械化水平並不平衡。此外,馬鈴薯、棉花、油菜等作物的機械化率只有30%左右,甘蔗的機械化率僅為3%左右。”張桃林説,我們將突出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推動農機裝備産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

來自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300多個縣區率先基本實現了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計劃到2020年示範縣的數量將達到500個以上。

加快農機裝備技術創新和産業轉型

當前,全球農機裝備向大型複式、節能高效、智慧精準的方向加速發展,在農村人口結構變化的歷史大背景下,我國也面臨“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新問題。這些都對農機裝備技術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一些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有效供給還不足,缺門斷檔和中低端産品過剩的問題並存,機具的可靠性和適用性有待提升,特別是農機與農藝融合不夠。”羅俊傑説。

“在農機和農藝的融合中,品種選育、栽培制度、種養方式、産後加工與機械化生産的適應性有待加強。同時,適宜機械化的基礎條件建設滯後,存在農機‘下田難’‘作業難’和‘存放難’問題。要破解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出臺更多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張桃林指出。

為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聚焦弱項短板加快農機裝備創新和産業轉型。鼓勵大型企業向成套設備集成轉變。抓緊解決主要經濟作物薄弱環節“無機可用”問題。

“要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瓶頸’制約,不斷優化産品結構,建立健全部門協同聯動、覆蓋關聯産業的創新機制,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農機裝備創新體系。”羅俊傑指出,鋻於農機作業環境複雜、時效性強,對農機裝備的可靠性、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我們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後樣機的工程化驗證,深化農機農藝融合,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探索“企業+合作社+基地”等研發生産新模式,提高農機裝備的質量,破解“無機可用”的難題。

支持丘陵地區農田進行宜機化改造

我國人多地少,丘陵山區耕地面積佔比超過50%。然而,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緩慢,已成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薄弱區域,制約了全國農機化發展的總體進程。

“我國主要農作物的機械化率已達66%,但是丘陵地區只有不到40%,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丘陵山區農田基礎設施狀況和農機作業的需求不相適應,突出表現在有些地方田間缺乏機耕道,因此俗語説‘牛進得去,但是鐵牛進不去’。”張桃林説。

同時,丘陵山區地塊起伏變化較大,耕地分散,破碎化程度高,農機作業難度較大,對機具的要求很高。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農田地塊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和互聯互通,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張桃林介紹,日本、韓國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歷程也表明,機耕道建設和地塊整合是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的先決條件之一。

而從國內來看,重慶等多地也在探索丘陵地區機械化的新舉措,許多“巴掌田”“雞窩地”通過整理也實現了大中型農業機械作業,為丘陵山區開展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農業農村部將修訂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等方面的制度標準,明確田間道路、田塊長度寬度等宜機化的要求;統籌中央和地方各類相關資金以及社會資本,推動田塊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和互聯互通,加快補齊丘陵山區機械化基礎條件短板。”張桃林説。(記者 李慧)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