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網約護士”試點是應對老齡化之舉

2019-02-14 07:5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確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6省市進行“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試點時間為2019年2月至12月。

根據《方案》,“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現階段將更多集中于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這將有效滿足我國這部分民眾健康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應對老齡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4億人,佔總人口的17.3%。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約1.5億人,佔老年人總數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約4000萬人。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帶病生存的老年人對上門護理服務需求激增。然而,此類服務的供給側顯然不那麼充裕。

上門護理服務之所以稀缺,與當前醫療資源的分佈也有一定關係。一方面,大多數護理服務還是由傳統醫院及養老機構提供,很少有區域性的專業護理機構。因此,大部分護理人員並不能隨意出外勤,更多的護理服務還是會發生在機構內部。另一方面,有部分地區出現由社會力量自發形成的護理團隊,靠著社區間的口碑形成一定的規模,即已具備“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雛形,但由於其整個服務流程和由此産生的護理費用、醫療風險等情況很難控制,所以,這種方式的護理始終不能形成規模。並且,不少服務也存在與職業規定不相符合的現象。

此次文件出臺便是為了規範目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發展,依託互聯網與大數據的信息技術,建立可靠的護理平臺,繼而吸引可靠的護理團隊註冊。《方案》中明確,試點地區衛生健康相關部門可結合實際,確定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已具備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的實體醫療機構(以下簡稱“試點醫療機構”),依託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派出本機構註冊護士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從機構內延伸至社區、家庭。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龐大的人口基數也增加了應對這一問題的難度系數。構建“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護理模式可以充分促進信息的流通,使護理人員的分配和工作更有效率。並且,為保證護理服務的專業性,《方案》規定,派出的註冊護士應當至少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能夠在全國護士電子註冊系統中查詢,並鼓勵有條件的試點醫療機構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加強護士管理,並配備護理記錄儀。這些規定如果落實到位,將能有效把控護理端的違規行為,讓護理需求方更加放心。

當然,護理同醫療類似,為了降低網約護士的風險,試點將會較多集中于醫療風險低、操作較為簡單的項目,包括簡單的打針、輸液等。除此之外,《方案》還明確要求建立合理的價格和支付機制,發揮市場議價機制。事實上,在之前沒有政策指導時期,網約護士的收費是普通護理收費的2至3倍,由於上門護理市場的需求和供給極度不均衡,也導致了護理人員派出方有著較高的議價能力,從而制約了整個市場的發展。

“網約護士”試點文件的出臺,對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有積極意義。可以預期,在政策的指導下,試點城市的護理行業將得到發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服務提供者的護理人員,其合法權益特別是安全問題,也應得到更好的保障。(作者:周閔禾,係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