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考核評估監督,“曬”得更細更實

2019-04-18 17:2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推動政府信息公開有哪些好做法?如何進一步落實?
考核評估監督,“曬”得更細更實

■新修訂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日前公佈,將於5月15日起施行。各地各部門政務公開如何監督考核?政務公開還有哪些改進空間?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和專家學者。

■多數省份將政務公開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隨著新修訂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公佈施行,各地區各部門將加大信息公開監督考核力度,政務公開自檢方式不斷創新,以監督促公開,以公開促落實。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全國多數省份均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絕大多數省份的政務公開工作在政府績效考核的佔比達4%。

據介紹,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從2016年起,將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省級機關績效考核體系,對經濟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類等涉及政務公開工作較多的單位,考核指標分值權重不低於4%。貴州在全省推行政務公開監督員制度,以縣為單位招募工人、農民、村幹部、企業家、律師等多行業人士,對土地徵用、脫貧攻堅、補貼補助等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情況開展監督。

江蘇出臺《關於規範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程序的意見》,明確了申請接收、登記、補正、擬辦、徵求第三方意見、審核、做出答覆、送達、存檔9個環節,聯通了信息公開申請辦理的各個事項,覆蓋了辦理的全流程,有利於行政機關有序辦理相關依申請公開業務。

■重大決策預公開有進步,第三方評估成為有效動力

近年來,第三方評估成為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動力之一。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已連續11年對全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評估。日前,該中心針對全國2018年度政務公開工作,圍繞決策公開、管理服務公開、執行和結果公開、政策解讀與回應關切、依申請公開等方面設置多級多項指標體系,對49個國務院部門、31個省級政府、49個較大市的市政府和100個縣(市、區)政府(含部分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的地方)開展了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國務院部門中,國家稅務總局、教育部、商務部、交通部、科技部位居前列;省級政府中,安徽、北京、上海、貴州、四川位居前列;較大市的市政府中,深圳、青島、蘇州、成都、寧波排在前列。縣(市、區)政府中,北京西城區、上海普陀區、浙江寧波江北區、廣東佛山禪城區、上海虹口區排在前列。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指出,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並作出具體要求。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艷濱介紹,評估發現,2018年重大決策事項目錄公開程度有所提升,有9個較大市的市政府、16個縣(市、區)政府網站公開了2018年度重大決策事項目錄,2017年分別為6個和2個。

部分地區和部門的意見徵集渠道更加豐富,海關總署、上海市、陜西省、雲南省、廣州市、大同市等政府門戶網站,同時提供了在線反饋、電子郵件、電話傳真、信函等意見徵集形式。但評估同時發現,部分評估對象有意見徵集欄目,但欄目下無2018年度相關內容,或將2018年度相關信息置於欄目外。有10個國務院部門、3個省級政府、5個較大市的市政府、38個縣(市、區)政府未公開2018年重大決策草案徵集意見信息。

評估顯示,不少評估對象設置專門欄目集中展示並公開“雙隨機”相關信息,方便公眾查找,其中市場監管領域隨機抽查結果公開程度相對較高。評估發現,有16個國務院部門未公佈本部門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其中,參與評估的新組建的國務院部門中,只有文化和旅遊部、自然資源部公開了隨機抽查事項清單,且清單公開時間分別為2017年、2016年。

與此同時,各級政府政策解讀信息發佈不及時、時效性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發佈質量有待提升。評估顯示,有3個國務院部門、1個省級政府、2個較大市的市政府和16個縣(市、區)政府政策解讀欄目內發佈了與政策解讀無關的信息;有的評估對象在政策解讀欄目大量轉發上級政府政策解讀信息,但本級政策解讀信息僅幾條,甚至無本級解讀信息。有21個國務院部門、15個省級政府、25個較大市的市政府、38個縣(市、區)政府首次解讀信息的網上發佈時間與政策文件的網上發佈時間間隔超過3個工作日。

■需注意依法保護個人信息

業內專家和多地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認為,隨著新修訂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公佈施行,相關文件的規定也需要隨之調整,使公開範圍界定更明確。同時政府官網在公開政務信息時需注意依法保護公民個人隱私。

呂艷濱認為,實現政務公開標準化才能有效改變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行政機關公開水平差異大以及不同人負責公開工作影響公開效果等問題。為此,需要從信息製作産生環節規範屬性認定,加強政府信息源頭管理,根據社會實踐、群眾需求、法律法規修改等及時調整公開範圍等。他建議,要加強政務公開牽頭部門間的協同合作,尤其要協調各部門對同一公開事項的標準,避免因多頭管理造成對外公開不統一、不一致、不同步等現象。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相繼曝出有的政府部門官網在公開信息時,洩露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賬號、住址等公民個人信息。記者調查發現,個人信息“被公示”的情況,在貧困戶和脫貧人員中表現較為集中,信息洩露較多發生在縣鄉政府、社區服務中心等基層部門組織官網。

“政務信息公開,既要滿足公眾知情需求,也要注意公開限度,注重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信息。避免不當公開引發對當事人、行政管理秩序的不良影響。”呂艷濱説。

一些地方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表示,對該公開而不公開的情況要加大問責力度,對不該公開而公開洩露的情況也要嚴肅處理,而對某些地方將問題一筆帶過的“務虛”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要敲響警鐘。(記者 吳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