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國教材建設規劃和四個教材管理辦法印發——為學生打好成長底色

2020-01-09 08:3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學期開學,捧讀那一本本散發著油墨香味的新書,是很多人的美好回憶。一本教材,承載的不僅是教育教學的任務,更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

日前,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發佈的第一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此外,教育部還印發了《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

教材建設規劃的總體思路是什麼?為什麼要制定4個教材管理辦法?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和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

首次對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系統設計

“《規劃》第一次對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出系統設計。”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説。

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教材建設,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國特色、適應時代要求的大中小學優秀教材。“但也存在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健全,教材體現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不足,內容價值導向與知識教育融合不夠等問題。”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明確要求,必須強化黨對教材工作的領導,加強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整體規劃,全面提高教材質量,切實發揮教材育人功能。《規劃》要求,把牢政治方向,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教材建設的重要論述貫穿始終,體現在教材建設的各個環節。同時,關注科技發展動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著眼未來,著眼創新人才、技術技能複合型人才培養需要。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介紹,4個教材管理辦法堅持“誰編寫誰負責”“誰選用誰負責”,規定“凡編必審”“凡選必審”。例如,《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規定,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課程教材,以及涉及國家主權、安全等內容的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

優秀的教材編審隊伍是保障教材質量的關鍵。《規劃》要求,加快打造一支立場堅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學風優良的高素質專業化教材編審隊伍,將優秀教材作為參評“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成果,對教材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工作者進行表彰獎勵等。

教材體現國家意志,其核心功能是育人

《規劃》描繪了未來一段時期的藍圖,提出了教材建設的總體目標:“經過努力,教材建設全面加強,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要求,教材更具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育人功能顯著增強,管理水平顯著提升,開創教材建設新局面。”

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載體,其核心功能是育人。那麼,《規劃》具體做了哪些設計?

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規劃》要求系統設計大中小學課程教材,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施要求;整體設計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教材;分類分段修訂其他教材。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這些重大主題教育要求在課程教材中也存在整體設計不夠、內容分散等問題。“下一步重點是使重大主題教育系統化、制度化落實在課程教材中,教育部已經啟動統籌設計工作。”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説。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規定,義務教育學校不得選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除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開設的普通高中境外課程項目外不得選用境外教材。

劍指教材管理的“細”“松”“弱”“缺位”

“大中小學各類教材差異大,特色明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和採取的措施各有不同。”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介紹,中小學教材管理還不夠“細”,有要求但比較籠統;職業院校教材管理比較“松”,職業特色不明顯;高校教材管理比較“弱”,學校主體責任尚未壓實;境外教材選用管理“缺位”,管理責任和要求不明確。

《規劃》及4個教材管理辦法,正是劍指“細”“松”“弱”“缺位”的問題。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介紹,基礎教育教材重點是進一步強化育人功能,為學生打好中國底色,厚植紅色基因。辦法著重強調“統”和“細”,如將審核要求細化為政治審核、專業審核、綜合審核、專題審核、對比審核等;職業教育教材關鍵是體現“新”“實”,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提升服務國家産業發展能力,強化全流程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教育教材重點是處理好規範管理和學術創新的關係,著力打造精品教材,鼓勵高水平學校和專家編寫教材;境外教材選用辦法強調既要改革開放,積極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又要加強管理,堅持“按需選用、為我所用”,嚴格把關。

信息技術日益普及,國家在新形態教材建設上也做出了考慮。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規劃》明確提出,建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多種介質綜合運用、表現力豐富的高等學校新形態教材,推出一批活頁式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和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職業院校新形態教材。(記者 張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