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有關負責同志就《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答記者問

2020-07-20 15:38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療保障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發改高技〔2020〕1157號,以下簡稱《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有關負責同志就文件出臺的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問:此次《意見》出臺引起廣泛關注,請介紹一下文件出臺的背景?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推進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實施數字經濟戰略,先後出臺《“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重大政策文件,持續推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方、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緊緊把握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歷史機遇,主動迎接擁抱互聯網,推動將我國強大市場優勢與互聯網規模優勢有機融合,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道路。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良好趨勢,啟動早、環境好、業態活、模式新,對於激活消費、帶動就業的潛力巨大。

特別是在抗擊疫情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和韌性,眾多領域成為數字新技術的“試驗場”、新模式的“練兵場”、新業態的“培育場”。大量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涌現,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對衝行業壓力、帶動經濟復蘇、支撐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業態新模式催生了大量“新職業”,為廣大群眾開闢了新的創新創富渠道。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調動市場主體創新積極性,激發市場活力,有效支撐就業,我委與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了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15個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二、問:請問《意見》主要是為了解決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哪些問題?

答: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階段。“新舊交織、破立並存”,在5G、人工智慧、現代物流等先進生産力不斷發展的同時,一些傳統的慣性思維和政策制度等已難以適應發展需要。《意見》主要是從以下4個方面,消除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是優化業態治理方式,進一步激發市場創新能力。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往往會對傳統業態的運行模式、流程等進行深層次變革,不可避免對監管政策提出新要求。傳統業態“按行劃片”管理方式對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形成制約,需要探索完善適合的管理政策,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二是加強數字化轉型協同,進一步提升數字化轉型效益。當前,一些中小微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著“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的困境。企業數字化上下游協同不夠,單靠自己摸索,投入高、週期長、收益慢,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産業鏈協同效應,導致“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需通過提升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培育數字化轉型生態,提高轉型效益。

三是完善就業服務和保障制度,進一步激活新型就業潛力。靈活就業等就業新形態對就業服務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於互聯網平臺的就業人員與平臺間屬於較為靈活的“合作”關係,對於享受相關保障等也有同樣的需求。需要探索適應新就業形態的權益保障政策,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富積極性。

四是改革生産資料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要素利用效率。傳統産權管理制度難以適應數字化帶來的生産力和生産關係變革。通過數字化方式,將有利於進一步推進傳統生産資料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改革,激活數字化對實物生産資料倍增作用,開闢新的發展空間。而從新型數字生産要素看,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流通交易的制度也需要完善。

三、問:最近發展改革委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出臺了不少舉措,請問這次的《意見》有哪些新的特點?

答: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對支撐“六穩”“六保”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期發佈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我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4.5%,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展現出了強大活力和發展潛力。我們今年出臺系列政策,就是要把握危機中孕育的新機,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此次出臺的《意見》主要有3個特點。

一是體現鼓勵創新。文件首次提出“共享生産資料”、“‘虛擬’産業園和産業集群”、“新個體經濟”、“副業創新”、“微經濟”,這些都是市場主體創新的成果。要給市場創新更多想象空間,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創新積極性,激活要素資源,激發市場活力,更好地釋放數字化在實體經濟各領域的創新效能。

二是體現精準施策。文件沒有按照傳統的行業劃分,而是根據15大新業態新模式重點方向發展特點有序引導,順應了傳統業態與互聯網交叉融合創新的發展趨勢。文件針對不同的業態特點,按照線上服務新模式、生産領域數字化轉型、新個體經濟、創新生産要素供給等不同方面,分別提出了創新性的政策點。

三是體現協同推進。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産生大量新業態新模式,涉及的行業眾多,覆蓋面較廣。文件由13個部門聯合發佈,進一步加大跨部門協調力度,其中的每項政策都明確到了具體部門,確保後續統籌推進、形成合力。

四、問:《意見》提出了哪些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重點方向?請簡要介紹一下具體的支持政策。

答:《意見》從線上公共服務和消費模式、生産領域數字化轉型、新型就業形態、共享經濟新業態等4個方面,針對15種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重點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在發展線上公共服務和消費模式方面,提出針對4種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政策。一是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探索將社會化、市場化優秀在線課程納入部分教育階段的日常教學體系,試點開展基於線上智慧環境的課題教學、深化普及“三個課堂”應用等。二是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進一步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進線上預約檢查檢驗。探索檢查結果、線上處方信息互認制度。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三是支持發展便捷化遠程辦公。支持遠程辦公應用推廣和安全可靠的線上辦公工具研發,推動完善電子合同、電子發票、電子印章、電子簽名等數字應用基礎設施。四是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鼓勵民間投資參與城市智慧化改造。健全政府社會協同共治機制,構建政企數字供應鏈。探索完善智慧城市聯網應用標準,推進區域一體化數字治理和服務。

在促進生産領域數字化轉型方面,提出針對4種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政策。一是培育發展産業互聯網平臺生態,開展産業互聯網重大工程佈局,支持發展産業互聯網平臺、跨行業的産業融通發展平臺,發揮平臺賦能作用,帶動産業鏈一體化發展。二是加快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推動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完善政府-金融機構-平臺-中小微企業聯動機制,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降低轉型成本。三是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産業園和産業集群。以信息流促進上下游、産供銷協同聯動,發展産業服務化新生態,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四是發展基於新技術的“無人經濟”。支持建設智慧工廠,發展智慧農業。發展危險作業機器人,滿足惡劣條件應用需求。促進産業加快無人技術應用,提高生産效率。

在培育新型就業形態發展方面,提出針對3種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政策。一是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自我就業。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鼓勵商業銀行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信貸服務,合理降低個體工商戶融資成本。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降低個體經營者使用互聯網平臺交易涉及的服務費。二是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鼓勵基於互聯網平臺發展微創新、微應用、微産品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闢新收入機會,激發多元創造。鼓勵對創造性勞動給予合理分成。三是強化靈活就業勞動權益保障,探索多點執業。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護和社會保障政策,支持搭建靈活用工供需對接平臺。探索完善與個人職業發展相適應的醫療、教育等行業多點執業新模式。

在培育共享經濟新業態發展方面,提出針對4種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政策。一是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間。鼓勵與群眾生活密切的服務進行智慧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線上高端品牌。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促進農産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二是打造共享生産新動力。鼓勵企業開放平台資源,共享實驗驗證環境、倣真模擬等技術平臺進行共享。鼓勵製造業企業探索共享製造的商業模式和適用場景。三是探索生産資料共享新模式。健全完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生産資料管理新制度,推動生産資料數字化和生産資料使用權共享,提高社會各類資産使用效率,暢通經濟循環。四是激發數據共享開放新活力。積極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安全共享開放,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推動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健全數據流通制度環境。

五、問:下一步準備如何抓好《意見》貫徹落實?

答:為了加快推動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牢牢抓住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賦予的機遇,需要以改革創新的思維進一步加強和優化制度供給,完善同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相適應的監管政策。同時,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創造新需求,調動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培育新的就業形態。具體將與各部門加強協同,與有關地方積極聯動,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發力。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各部門政策聯動和協同配合,探索支持15個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政策舉措,結合實際細化具體目標和任務,持續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二是釋放改革活力。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在知識産權保護、普惠金融支持等方面持續深化改革。發揮好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等先行示範作用。

三是堅持包容審慎。探索健全觸髮式監管機制,構建各類主體參與的多方協同治理體系。推動修訂完善監管政策制度,堅守安全和質量底線,強化安全監測和風險評估,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四是營造良好氛圍。抓好政策出臺、解讀和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合理引導預期。及時總結宣傳好做法、好經驗,增強廣大群眾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