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同志就《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答記者問

2021-02-10 13:57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的背景和重要意義是什麼?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專題研究中醫藥工作,並多次就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強總理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和産業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孫春蘭副總理對中醫藥工作親自指導、親自部署。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務院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各地各有關部門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形成了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的良好局面。特別是中醫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程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篩選出“三藥三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效方藥,形成覆蓋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的中醫藥診療方案,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中醫藥事業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中醫藥服務體系有待完善、高質量供給不夠、人才總量不足、創新體系不完善、發展特色不突出等。為此,國務院辦公廳出臺《政策措施》,對黨中央、國務院中醫藥工作決策部署再貫徹再落實,對《意見》各項政策再部署再細化,加快健全符合中醫藥規律特點的政策體系,加快推動解決中醫藥發展實踐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快中醫藥有特色、高質量地發展,更好實現中醫藥傳承創新。

二、《政策措施》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政策措施》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醫藥工作經驗,針對當前中醫藥發展出現的薄弱環節和改革難點,聚焦破解中醫藥發展面臨的具體問題,全面加大對中醫藥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提出7個方面28條政策:一是夯實中醫藥人才基礎。提高中醫藥教育整體水平,堅持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加強中醫藥人才評價和激勵。二是提高中藥産業發展活力。優化中藥審評審批管理,完善中藥分類註冊管理。三是增強中醫藥發展動力。保障落實政府投入,多方增加社會投入,加強融資渠道支持。四是完善中西醫結合製度。創新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健全中西醫協同疫病防治機制,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提高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水平。五是實施中醫藥發展重大工程。引領中醫藥在人才培養水平、醫療服務能力、科研能力、藥材質量、綜合改革、對外開放等方面全面提升。六是提高中醫藥發展效益。完善中醫藥服務價格政策,健全中醫藥醫保管理措施,合理開展中醫非基本服務。七是營造中醫藥發展良好環境。加強中醫藥知識産權保護,優化中醫藥科技管理,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提高中醫藥法治化水平,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

三、對中醫藥人才培養有哪些新的部署?

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也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重要戰略資源。《政策措施》把夯實中醫藥人才基礎作為首要任務,進行了一系列政策創新。中醫藥、教育、衛生健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將聯合採取配套措施,抓好落實。

一是提高中醫藥教育整體水平。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先中後西的中醫藥類專業課程體系,增設中醫疫病課程。支持中醫藥院校加強中醫藥傳統文化功底深厚、熱愛中醫的優秀學生選拔培養。強化中醫思維培養和中醫臨床技能培訓,並作為學生學業評價主要內容。加大“雙一流”建設對中醫藥院校和學科的支持,佈局建設100個左右中醫藥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推進高職中醫藥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強化高校附屬醫院中醫臨床教學職能。

二是堅持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增加多層次師承教育項目,擴大師帶徒範圍和數量,將師承教育貫穿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長期堅持推進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傳承工作室建設等項目。績效工資分配對承擔帶徒任務的中醫醫師適當傾斜。在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中,按程序支持符合條件的繼承人以醫古文代替外語作為同等學力申請中醫專業學位的考試科目。

三是加強中醫藥人才評價和激勵。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建立中醫藥優秀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將中醫藥學才能、醫德醫風作為中醫藥人才主要評價標準,將會看病、看好病作為中醫醫師的主要評價內容。在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層次人才評選中,探索中醫藥人才單列計劃、單獨評價。

四是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用5—10年時間,評選表彰300名左右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培育500名左右岐黃學者、3000名左右中醫藥優秀人才、10萬名左右中醫藥骨幹人才,加強中醫藥優秀人才梯隊建設和人才儲備,調動中醫藥人幹事創業積極性。開展中醫藥卓越師資培養,重點加強中醫基礎、經典、臨床師資培訓。加強高校附屬醫院、中醫規範化培訓基地等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力度。支持建設一批中醫基礎類、經典類、疫病防治類和中藥炮製類、鑒定類高水平學科。

四、如何推進中藥産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強調要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産業發展。《政策措施》通過調整中藥註冊分類,開闢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註冊申報路徑,構建“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等創新舉措,在保持中藥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中藥創新研製力度,激發創新要素向傳統中醫藥領域聚集,為中藥産業優化結構、轉換動能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優化中藥審評審批管理。加快推進中藥審評審批機制改革,加強技術支撐能力建設,提升中藥註冊申請技術指導水平和註冊服務能力,強化部門橫向聯動,建立科技、醫療、中醫藥等部門推薦符合條件的中藥新藥進入快速審評審批通道的有效機制。以中醫臨床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成果轉化。統籌內外部技術評估力量,探索授予第三方中醫藥研究平臺專業資質、承擔國家級中醫藥技術評估工作。增加第三方中藥新藥註冊檢驗機構數量。

二是完善中藥分類註冊管理。尊重中藥研發規律,完善中藥註冊分類和申報要求。優化具有人用經驗的中藥新藥審評審批,對符合條件的中藥創新藥、中藥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名方、同名同方藥等,研究依法依規實施豁免非臨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臨床試驗的管理機制。充分利用數據科學等現代技術手段,建立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臨床試驗“三結合”的中藥註冊審評證據體系,積極探索建立中藥真實世界研究證據體系。優化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製劑註冊審批。完善中藥新藥全過程質量控制的技術研究指導原則體系。

五、如何完善中西醫結合製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探索形成了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的有效防治模式,為更大範圍推進中西醫結合積累了有益經驗。《政策措施》把完善中西醫結合製度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政策創新。

一是創新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在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完善中西醫結合相關制度,做到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強化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宜中則中、宜西則西”,逐步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鼓勵科室間、院間和醫聯體內部開展中西醫協作。將中西醫結合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審與績效考核。對醫院臨床醫師開展中醫藥專業知識輪訓,使其具備本科室專業領域的常規中醫診療能力。

二是健全中西醫協同疫病防治機制。中醫藥系統人員第一時間全面參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醫藥防治舉措全面融入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建立國家中醫藥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幹人才庫,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強化中醫藥參與重大傳染病防控理論技術方法和相關現代醫學技術的培訓。

三是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2021級起,將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增加課程學時。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中開設中醫基礎與適宜技術必修課程。允許攻讀中醫專業學位的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參加中西醫結合醫師資格考試和中醫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開展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醫師接受必要的中醫藥繼續教育。研究實施西醫學習中醫重大專項,用10—15年時間,培養相當數量的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和能夠提供中西醫結合服務的全科醫生。

四是提高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水平。開展中西醫結合學科(專科)建設。開展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等中西醫聯合攻關。逐步建立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遴選形成優勢病種目錄。開展試點示範,力爭用5年時間形成10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六、在提升中醫醫療服務和科研能力方面有哪些具體支持措施?

當前,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和科研體系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難以適應新的形勢需要。《政策措施》明確,將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補齊發展短板,加快提升中醫醫療服務、科研基礎設施硬體條件,全方位提高中醫醫療和中醫藥科研水平。

一是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省、委(局)共建一批中醫(含中西醫結合)方向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打造中醫臨床能力強、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郁、功能佈局優化的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推動省域、市域優質中醫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建設優勢病種特色鮮明的中醫醫院和科室。依託高水平中醫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打造一批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加強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肺病科、發熱門診、可轉換傳染病區、可轉換重症監護室等建設。打造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旗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二是加強中醫藥科研平臺建設。有序推動中醫重點領域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設。圍繞中醫理論、中藥資源、中藥創新、中醫藥療效評價等重點領域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強服務於中醫藥技術裝備發展和成果轉化應用示範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聚焦中醫優勢病種和特色療法等建設10—20個中醫類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一批服務於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中醫藥科研支撐平臺。

七、如何提高中醫藥發展效益,增強中醫藥的自我造血能力?

中醫藥素有“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並得到群眾喜愛,但一些傳統中醫藥項目的定價收費和醫保報銷標準制定後長期未作合理調整,與中醫藥的臨床價值和技術勞務價值不匹配。《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提高中醫藥發展效益,這是促進中醫藥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

一是完善中醫藥服務價格政策。建立以臨床價值和技術勞務價值為主要依據的中醫醫療服務衛生技術評估體系,優化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政策。落實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每年開展調價評估,符合啟動條件的及時調整價格,充分考慮中醫醫療服務特點,完善分級定價政策,重點將功能療效明顯、患者廣泛接受、特色優勢突出、體現勞務價值、應用歷史悠久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調價範圍。醫療機構炮製使用的中藥飲片、中藥製劑實行自主定價,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二是健全中醫藥醫保管理措施。大力支持將療效和成本有優勢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綜合考慮有效性、經濟性等因素,按規定合理確定目錄甲乙分類。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發佈中醫優勢病種,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一般中醫藥診療項目繼續按項目付費。

三是合理開展中醫非基本服務。在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總量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基本醫療費用保持平穩的基礎上,支持其提供商業醫療保險覆蓋的非基本醫療服務。探索有條件的地方對完成公益性服務績效好的公立中醫醫療機構放寬特需醫療服務比例限制,允許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在政策範圍內自主設立國際醫療部,自主決定國際醫療的服務量、項目、價格,收支結余主要用於改善職工待遇、加強專科建設和醫院建設發展。

八、在提升中藥材質量方面有哪些針對性舉措?

中藥材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加工,提高中藥材質量,事關中醫藥事業發展大局。

《政策措施》明確,相關部門將聯合實施道地中藥材提升工程。加強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生産基地建設。制定中藥材采收、産地初加工、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倣野生栽培技術規範,推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鼓勵發展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聯合社。推動建設一批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和産品信息可追溯的現代中藥材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符合中藥材現代化物流體系標準的初加工與倉儲物流中心。引導醫療機構、制藥企業、中藥飲片廠採購有質量保證、可溯源的中藥材。深入實施中藥標準化項目。加強中藥材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風險監測,促進快速檢測裝備研發和技術創新,建設第三方檢測平臺。

需要強調的是,加強中藥材生産管理,要重點把握藥材道地性,以道地藥材基地建設為抓手,引導資源要素向道地産區匯集,從種子種苗源頭開始,推動中藥材綠色生態種植,嚴格規範采收及初加工、運輸、貯存等,推進追溯體系建設,從全過程加強中藥材生産管理,不斷提升中藥材質量,為中醫臨床療效提供有效保障。

九、如何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

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既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也是推動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的有效途徑。

《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一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增設中醫藥專項,將中醫藥文化傳播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大局,進一步強化中醫藥文化傳播制度保障。二是加強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支持改善一批中醫藥院校、科研機構的中醫藥古籍保護條件,挖掘利用好中醫藥寶庫精髓。三是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推進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打造好宣傳展示中醫藥文化內涵及發展歷程的重要陣地。四是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持續開展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開展一批群眾性中醫藥文化活動,打造一批中醫藥傳播平臺,推出一批中醫藥文化精品,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上述措施,讓中醫藥文化內涵更好地融入群眾生産生活,推動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傳播、弘揚中醫藥的良好局面。

十、如何進一步擴大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

推動中醫藥開放發展,增進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新形勢下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造福世界民眾健康,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舉措。為此,將重點推進如下工作。

一是制定“十四五”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加強頂層設計。二是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採取市場化方式,與有合作潛力和意願的國家共同建設一批友好中醫醫院、中醫藥産業園,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格局。三是發展“互聯網+中醫藥貿易”,為來華接受中醫藥服務人員提供簽證便利,進一步吸引境外消費者來華就醫保健。四是協調製定國際傳統醫藥標準和監管規則,支持國際傳統醫藥科技合作,為服務中醫藥海外長期發展戰略夯實基礎。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