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十七連豐”後繼續抓生産,國常會:今年要建1億畝高産穩産農田

2021-05-07 10:20 來源: 第一財經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糧食安全始終是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的頭等大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下稱“會議”),部署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切實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會議指出,保障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大局,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對糧食安全的重視,中央一以貫之。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産年年要抓緊。”同時,針對糧食安全首次提出“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

2020年,中國糧食産量達到66949萬噸,實現“十七連豐”。這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為應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克服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十七連豐”的基礎上,今年糧食豐收基礎較好,冬小麥麵積實現近4年來首次增加,長勢好于上年和常年,夏糧可望再獲豐收。春耕春播進展順利,早稻面積保持穩定。全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其中玉米麵積比上年增加。

面對這樣的形勢,會議提出三點要求:一要毫不鬆懈抓好糧食穩産豐産;二要做好糧食收購、儲備和市場調節,保障供應和價格穩定;三要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

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認為,中央高度關注糧食安全,對於中國這個人口大國來説,要想“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就要年年抓緊糧食生産,容不得絲毫鬆懈。這就要求從種植環節讓農民種糧有錢可賺,在流通環節保持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是國家糧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礎。會議要求,今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高産穩産高標準農田。

高標準農田要求田成方、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截至去年底,全國已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佔全國耕地面積近40%。按照規劃,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産能。

據統計,今年每建設1畝高標準農田,各地普遍反映需投入約3000元,有些丘陵地區投入更多。

為解決資金問題,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吳洪偉表示,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投入,另一方面推動構建多元化籌資機制,推動用好政府債券和土地出讓收益使用政策,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還要鼓勵社會和金融資本積極參與。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多省已經探索出一系列值得借鑒的經驗。去年湖南安排100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通過引入社會化公司、委託專業代理人等方式開展專業化管護;江西、山東探索“田長制”“田保姆”等模式,發揮村級組織、承包經營者的主體作用,調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田設施日常維護的積極性。

會議強調,要強化農業生産科技支撐,立足國情,圍繞人民群眾需求,以科學務實精神著力攻關補短板。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農業跟國際領先水平存在差距,面臨著補短板的現狀,但補短板並不應該沒有重點,“立足國情,圍繞人民群眾需求,以科學務實精神著力攻關”這一點非常重要。

比如,前述會議提到的“提高稻穀、小麥品質和大豆油脂含量,培育優質蔬菜品種,提高重要農産品單産和市場適應度,提升奶牛出奶量和肉牛品質”正是市場需求迫切的種類,一直備受行業關注。

他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內外差距並非朝夕形成,因此縮小差距也絕非一蹴而就。(邵海鵬)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