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就《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答記者問

2021-09-28 10:03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方案》),啟動第三週期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就《方案》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簡要介紹前兩週期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開展情況

答: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教育督導的一項制度安排。2015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正式印發以來,全國已完成兩個週期監測,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共抽取了1966個縣(市、區)約120萬名四、八年級學生參加。監測在診斷教育問題、引領教育改革方面作用明顯:一是摸清底數。研製各級各類監測結果報告,客觀呈現學生全面發展狀況及影響因素,成為掌握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的可靠來源。二是診斷問題。向省政府反饋監測發現的主要問題並督促整改,推動解決長期在教育系統內部循環的老大難問題。三是建成品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監測指標工具,建成世界最大的國家教育質量監測體系,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教育評價品牌。

二、請簡要介紹《方案》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答:“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標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系統改進監測工作、研製出臺《方案》,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落實評價改革,完善教育治理體系的內在要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指出“完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加強監測結果運用,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構建了完整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並指出在實施層面要與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有效整合,推動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等不科學教育評價導向。二是引領聚焦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舉措。《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要“健全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堅持和完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提出將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有關結果作為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的指標之一,均對高質量開展監測工作、引領聚焦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推動問題解決,實現教育督導“長牙齒”的有效抓手。以往監測發現,我國義務教育尚存在城鄉和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學生學業負擔較重等問題。研製出臺《方案》是落實《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更加科學、客觀地診斷教育問題,為督政督學提供可靠依據,切實推動解決教育問題。

三、請簡要介紹《方案》的研製過程

答:我們會同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成立高水平專家組,圍繞《方案》研製主要開展了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學習貫徹中央精神。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對標對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部黨組最新政策文件,將落實立德樹人、聚焦教育質量、加強結果運用、壓實問責制度等要求融入《方案》研製,與《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緊密銜接、有效整合。二是全面總結經驗問題。認真梳理前兩週期監測工作的開展情況,總結出監測在診斷教育質量、督促問題解決、引領教育教學改進等方面的經驗成效,分析出監測尚存在學科覆蓋不全、結果運用不充分等方面的問題。三是充分借鑒國際經驗。研究了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項目(TIMSS)、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項目(PIRLS)、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項目(NAEP)等進展和趨勢,學習借鑒其在能力素養導向、情境化命題方式、高階思維測查、人機交互測試、背景問卷設計等方面的經驗做法,為《方案》研製提供參考。四是開展系列專題研究。成立高水平專家團隊,立足我國教育政策和教學實踐新進展,圍繞監測在學科領域、指標工具、組織實施、結果呈現與運用等方面如何改進提升進行專題研究,形成十余份專題研究報告,明確了《方案》的重點內容。五是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方案》初稿形成後,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召開三輪次意見徵求會,面向百餘位教育政策專家、學科領域專家、教育評價測量專家,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行政部門,教育部有關業務司局等徵求意見建議,認真研究並充分吸收採納。

四、與以往相比,《方案》有哪些主要突破

答:《方案》堅持傳承創新,在全面總結經驗問題基礎上進行系統改進,更好地與教育改革政策相銜接、適應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求。《方案》總體沿用2015年版監測方案的內容及架構,主要有四個方面突破:一是拓展學科領域。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要求,增加勞動教育領域;為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增加心理健康領域;為監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中英語學科學習質量,推動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增加英語學科,實現了“五育並舉”全覆蓋。二是服務質量提升。對標《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設計指標,緊扣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開發工具,突出能力素養導向,新增區縣教育管理者問卷,系統挖掘影響因素。三是創新方式方法。充分運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腦科學等領域前沿技術方法,試點開展人機交互測試,探索多領域綜合評價和跨年度增值評價。四是強化結果運用。增加區縣監測診斷報告和政策諮詢報告,建立監測問題反饋和預警機制,將監測結果與優質均衡督導評估等挂鉤,推廣典型地區經驗案例,推動各地建立監測結果運用機制,加強地方監測機構建設。

五、監測對像是誰

答: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中的學段劃分情況,考慮學生認知和學習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借鑒國際大型教育評估監測項目經驗做法,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對象確定為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

六、監測學科領域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根據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實施情況,對標《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確定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心理健康為監測的九個學科領域。

監測的主要內容有兩大方面:一是學生在九個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質量狀況。二是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相關因素,如各學科領域的課程或教育活動開設、學生學業負擔、教學條件保障、教師配備、教育教學、學校管理以及區域教育管理情況等。

七、監測週期及學科是如何安排的,有什麼考慮

答:每個監測週期為三年,每年監測三個學科領域。第一年度監測數學、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監測語文、藝術、英語,第三年度監測德育、科學、勞動。主要考慮是:一是工作的延續性。為確保不同週期的跨年分析和增值評價,原有6個學科的年度安排不變,新增的心理健康、英語、勞動3個學科分攤至每年。二是實施的經濟性。藝術演唱和英語聽力測試均需要使用耳機等視聽設備,考慮便於組織實施和降低成本,安排藝術和英語同年監測。三是結果的有效性。勞動教育目前處於起步階段,為給各地開展勞動教育留有時間,確保監測結果科學有效,故將勞動監測安排在週期內最後一年。

八、監測樣本是如何抽取的

答:根據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學生量大、面廣的特點,監測採取三階段分層抽樣方法,包括區縣、學校和學生抽樣。其中,根據人口總量、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狀況,在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抽取樣本縣(市、區),佔全國總縣數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約340個)。根據地理位置、城鄉分佈、學校類型等因素,採用按規模成比例概率抽樣方法,在樣本縣(市、區)抽取樣本學校,原則上每個樣本縣(市、區)抽取12所小學、8所初中。在樣本學校隨機抽取學生,原則上每所樣本小學抽取30名四年級學生、樣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級學生。監測結果能夠代表全國和各省份的整體水平。

九、監測工作如何組織實施

答: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由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組織實施。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統籌規劃、政策指導和過程監督,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承擔業務培訓、工具研發、數據採集、報告研製等工作。省級教育督導部門負責本地區的測試組織和過程監督。市級教育督導部門負責本地區的測試協調和指導。縣級教育督導部門負責組織現場測試。

十、《方案》中關於加強監測結果運用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強化結果運用是《方案》的一大亮點,也是新一輪監測的主要改進方向,主要提出了以下舉措:一是豐富了報告類型。新增了政策諮詢報告和區縣監測診斷報告,發揮監測服務政策調整和改進一線教育教學的作用。二是明確了使用方式。《方案》專門增加了“結果運用”部分,指出要從服務決策諮詢、督促問題改進、支撐督導評估、引領質量提升四個方面運用監測結果,明確了向省政府反饋監測發現的主要問題清單,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將監測結果作為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等工作的參考,宣傳推廣典型地區經驗案例等具體舉措。三是強化了地方責任。提出各地要探索監測結果與政策調整的聯動機制,建立省級統籌、區縣為主的監測結果運用制度,注重有關部門間的協同聯動,加強地方監測機構建設等要求,強調監測結果要下沉到區縣和學校,切實發揮監測服務教育教學改進的作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