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用高標準助力高質量

2021-11-02 08:2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無規矩,不成方圓。標準是指導生産生活的“規矩”。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標準化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要舉措。《綱要》的實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未來,我國標準化工作將如何發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質量提升標準支撐

近期,《水泥單位産品能源消耗限額》等4項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等4項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發佈,旨在通過提升標準指標提高節能準入要求;30項特高壓交直流混聯調控技術國家標準發佈,從電網倣真分析、繼電保護、安全穩定控制、調度自動化等6個關鍵技術領域,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能源發展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節能標準的制修訂和組織實施是完善落實能耗雙控政策、嚴格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實施節能審查制度、嚴格重點企業節能監察等工作的重要基礎。”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劉瓊表示,下一步還將開展百項節能降碳標準提升活動,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完成100項覆蓋能效、能耗限額、能源基礎和管理等方面的節能降碳標準制修訂工作。

標準決定質量,高質量發展需要相應的高標準作為支撐。不只是綠色發展領域,《綱要》針對標準化服務發展部署五大任務,一是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二是提升産業標準化水平,引領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健康發展;三是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持續優化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標準;四是加快城鄉建設和社會建設標準化進程,推進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基本公共服務、行政管理和社會治理等標準化建設;五是提升標準化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化協同發展。

未來,標準應用將面向經濟社會全領域,實現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標準的全覆蓋,實現全領域標準化的深度發展。“《綱要》把優化標準化治理結構,增強標準化治理效能,以高標準促進高質量發展作為標準化工作著力點,以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引領産業優化升級、支撐高效能治理、促進高水平開放、保障高品質生活。”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説。

科技創新標準先行

誰把握住了標準,往往就贏得了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的主動權。上世紀90年代末起,發達國家把標準定位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手段之一,竭力將自己的標準確定為國際標準,以爭奪國際貿易主導權、佔領國際競爭制高點。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偏少,我國採用國際標準的比率也只有70%多,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譬如,在當前5G熱潮下,海量數據高速流通,但如果數據之間不遵循同一個標準,即便相遇也可能“雞同鴨講”,無法挖掘和提取有效信息。5G標準的制定,可以讓設備商放心大膽投入生産和製造;運營商也可以規劃部署網絡,迎接5G的到來。標準先行,正是移動通信行業從零發展到上萬億元市場的制勝法寶。

“我國一些先進科研實驗室的技術研發成果顯著,但面對創新技術工業化生産時,因缺乏與技術相匹配的標準化體系,導致實驗室先進樣品無法有效轉化成規範化、規模化、均質化和批量化的工業産品。”北京標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譚曉東告訴記者,許多科創型企業、科研院所擁有良好的技術樣品,而最終未能實現市場價值變現,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將“科技創新”和“標準化發展”兩個要素融合在一起,搭建起“標準化”成果轉化的橋梁。

此次《綱要》把“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放在五大任務之首,提出要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機制,同時明確到2025年,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類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標準研究成果比率達50%以上;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關鍵技術指標一致性程度也將大幅提升,國際標準轉化率達85%以上。

“在應對市場以及國際競爭中,標準化研究是應當融入科創之初的關鍵規劃要素,科研過程之中的核心中樞要素和成果轉化之中的必要戰略要素。”譚曉東説,《綱要》為我國科創技術産業化、規範化、規模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發展夯實了學理基礎,指明了戰略方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標準化與科技創新關係愈發緊密。科技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相裏斌表示,科技部已在“十三五”期間專門設立了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發佈國際標準125項,實現150項中國標準走出去,産出了一大批引領産業發展的先進標準。下一步還將圍繞科研管理、成果評價等科技創新活動的重點領域,加強調查研究,深入挖掘需求,用標準服務科技創新。

産業優化標準聚力

如何發揮標準引領支撐作用,加快佈局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産業鏈?《綱要》提出,要加大基礎通用標準研製應用,推行跨行業、跨領域綜合標準化。實施新産業標準化領航工程,開展新型基礎設施標準化行動,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同時,也要加快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産品的技術攻關和標準研製應用,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産業綜合競爭力。

其中,《綱要》首次在新經濟模式領域明確強化標準化建設的必要性,提出完善擴大內需方面的標準,不斷提升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水平,並重點加強食品冷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物品編碼、批發零售、房地産服務等領域標準化;建立數據資源産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標準規範,推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標準化建設,支撐數字經濟發展。

“新經濟為消費者帶來服務便利和快捷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虛假不實宣傳誤導消費者、消費者受損不易取證維權等。最大限度將發展中已出現的問題和潛在隱患進行合理控制,構建新經濟模式運行程序和管控成效標準化體系顯得尤為重要。”譚曉東説,推動大數據和産業融合在數據安全、交易便捷、公平合理,以及線上線下協同有序等方面加強標準化建設,有利於為新經濟模式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周強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完善商貿流通標準,支撐傳統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重點推動批發、零售等傳統商貿服務業標準化創新發展,同時加大新業態、新模式標準研製力度,促進新興服務業有序發展。重點研究制定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標準,完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標準體系。著力推動商務領域標準化工作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記者 郭靜原)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