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激發老齡社會活力——國家衛健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解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

2021-11-25 07: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激發老齡社會活力——國家衛健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解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趙久龍

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佈。意見將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攬子舉措。

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提出的舉措有哪些亮點和創新,將在哪些方面提高老年人獲得感?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回答了記者提問。

挖掘老齡社會潛能 激發老齡社會活力

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齡工作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此時出臺意見具有怎樣的意義?

答: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今後較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深遠影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老齡工作,精心謀劃、統籌推進老齡事業發展。針對新時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新形勢新特點,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全面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印發了上述意見,著力解決老年人在養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會參與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問題,深入挖掘老齡社會潛能,激發老齡社會活力,切實增強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問:意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內容?與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相比,此次的意見又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答:意見共分八個部分、24條,主要部署了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等方面的老齡工作任務,充分體現了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的指導思想。

意見既在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上與2019年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保持一致,又聚焦新時代、聚焦老齡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側重既定目標任務的落實,通過創新和完善政策舉措,建立制度框架,推動老齡工作落地見效,是指導新時代老齡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具有五個突出特點:一是將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首要原則貫穿文件始終。二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三是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提供多元産品和服務。四是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五是強化地方和部門在老齡工作中的職責,壓實責任,推動落實。

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凸顯健康老齡化理念

問: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方面,意見有哪些新舉措?

答:調查顯示,我國九成以上的老人傾向於居家養老。在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方面,意見提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

在促進養老機構規範發展方面,意見提出,各地要通過直接建設、委託運營、購買服務、鼓勵社會投資等多種方式發展機構養老。公辦養老機構優先接收經濟困難的失能(含失智,下同)、孤寡、殘疾、高齡老年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的老年人,並提供符合質量和安全標準的養老服務。

此外,意見提出,各地要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促進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問:目前,我國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約有4000萬人,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老年人“長壽不健康”問題凸顯。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方面,意見提出哪些舉措?

答:意見聚焦解決老年人健康養老最緊迫的問題,推進各項優質服務資源向老年人的身邊、家邊和周邊聚集。

圍繞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和管理水平,意見提出,加強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的早期篩查、干預及分類指導,開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營養改善、老年癡呆防治和心理關愛行動;擴大醫聯體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的範圍。

在解決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方面,意見提出,完善從專業機構到社區、家庭的長期照護服務模式;發展“互聯網+照護服務”,積極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和護理型養老床位;完善現有試點,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此外,意見要求,深入推進醫養結合,衛生健康部門與民政部門要建立醫養結合工作溝通協調機制。

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提倡積極老齡觀

問:安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晚年是每一位老年人期望的生活狀態。在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方面,意見提出哪些措施?

答:意見提出,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採取促進有條件的學校開展老年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老年大學(學校)等辦法,推動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各地要通過盤活空置房、公園、商場等資源,支持街道社區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文化體育活動場所。

意見還要求,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完善就業、志願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

此外,意見提出,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從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強化社會敬老等方面提出系列舉措。

問:在激活老年用品和服務市場、積極培育銀發經濟方面,意見有哪些措施?

答:目前,我國老齡事業和老齡産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老齡産業發展較為滯後。意見一方面提出加強規劃引導,統籌推進老齡産業發展;另一方面提出發展適老産業,相關部門要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務目錄、質量標準,推進養老服務認證工作。同時,意見要求,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維護老年人消費權益,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