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餐飲等行業二季度暫緩繳納養老保險,國常會紓困力度再加大

2022-04-07 22:37 來源: 南方都市報APP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特困行業實行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政策。這是繼2個月前國常會明確促進工業和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後,又一次針對遭受疫情嚴重衝擊的市場主體加大紓困力度。

南都記者梳理髮現,近日吉林、深圳多地發佈了助企紓困政策,部分地區也已出臺允許封閉管理地區企業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社會保險費等規定。

此外,為了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此次國常會還新設立了兩項再貸款工具——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

南都記者注意到,此次新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的規模還未披露。據統計,從2020年到2021年底,央行已經推出七次再貸款工具,累計推出的再貸款規模達到2.94萬億。

餐飲零售等特困行業二季度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

南都記者注意到,這是繼2個月前國常會明確促進工業和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後,又一次針對遭受疫情嚴重衝擊的市場主體加大紓困力度,具體措施包括“對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在今年二季度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印發了《關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和《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

2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疫情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服務業行業特別是餐飲、零售、旅遊、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等行業,是聚集性、接觸性的行業,受疫情影響相對更大,目前運行仍然比較艱難,迫切需要出臺更有針對性、更有力度的紓困措施。”

當日人社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也表示,為給工業和服務業企業紓困,人社部門主要有“降、返、緩”政策,即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再延續實施一年,至2023年的4月30日;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中小微企業返還的比例從現行的60%最高提至90%;允許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結余較多的省份,對服務業中的餐飲、零售、旅遊企業,階段性實施緩繳政策等。具體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

此次國常會還強調,將已實施的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範圍,由餐飲、零售、旅遊業擴大至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5個行業,緩解這些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資金壓力。

吉林、西安、深圳多地發佈紓困政策

南都記者梳理髮現,近期,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吉林、西安、深圳等多地發佈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政策措施,部分地區也出臺了允許封閉管理地區企業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社會保險費等規定。

4月3日,吉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除了零售、餐飲和旅遊企業階段性緩繳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之外,還規定了“封閉管理地區企業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並免收滯納金。”

3月25日,深圳發佈了《深圳市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措施》,主要舉措包括緩繳社會保險費、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以及降低製造業稅費負擔。據媒體報道,此舉預計全年可為全市企業減負44億元,緩繳社會保險費大約68億元。

深圳市還對緩繳期限做出具體規定。用人單位可以申請的最長緩繳期限為X+3,X為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以及被納入封控管控防範區等封閉管理區的月數,3為調整為非中高風險地區或解除封控管控防範區等封閉管理區的次月起的3個月。假設中高風險或封控管控防範區等封閉管理區時間為2個月,則單位可申請的最長時間為2+3,即5個月。緩繳執行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各地大多對緩繳企業劃定了具體範圍。比如,2月22日,西安市人社局、財政局、稅務局聯合印發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的通知,要求申請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的企業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2022年一季度面臨暫時性生産經營困難,連續3個月虧損;財務困難且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並特別補充了一條“‘僵屍’企業、嚴重失信企業(信用中國陜西網站列入黑名單的失信企業)等不在緩繳範圍。”

新設立兩項再貸款工具,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

此次國常會新設立了兩項再貸款工具——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

對此,會議解釋稱,這是為了“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同時,會議強調,要適時靈活運用再貸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什麼是再貸款?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也可簡單理解為央行借錢給商業銀行,是中央銀行調控基礎貨幣的渠道之一。

專項再貸款政策更強調貨幣政策定向支持的精準性。新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再貸款”,屬於“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這個門類裏還有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支小再貸款等。去年11月,專項再貸款迎來“新成員”——國常會明確設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央行針對疫情防控和復産復工推出了專項再貸款,分層次、有梯度出臺3000億元抗疫保供再貸款、5000億元復工復産專項再貸款、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以定向工具精準支持疫情防控、復産復工和穩價保供。

從抗疫專項再貸款經驗來看,專項再貸款的政策為我國經濟企穩精準施策,更多體現了貨幣政策針對應急突發事件或亟須支持的重要領域,以專項方式提供資金的精準性、及時性、名單性、與其他部委相關政策的配合協調性,進一步提升了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與精準迅速。

經統計,從2020年到2021年底,央行已經推出七次再貸款工具,累計推出的再貸款規模達到2.94萬億。此次新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的規模還未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央行就明確表明今年貨幣政策工具將更加“主動有為、精準發力”。

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2022年人民銀行將“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更加主動有為,更加積極進取,注重靠前發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具體措施包括保持信貸結構穩步優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積極做好“加法”,落實好支持小微企業的市場化政策工具,精準發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

南都記者注意到,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此前已有地方政策經驗基礎。去年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開展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創新專項行動,通過單列額度強化激勵、建立名單開展精準對接、實施産品創新提升服務成效、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強化保障等措施探索再貸款、再貼現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新模式,取得積極成效。(王凡)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