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抗旱救災,當以“組合拳”應對

2022-08-26 11:40 來源: 鳳凰網·政能亮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24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部署進一步做好抗旱救災工作,強化財力物力支持。會議提出的五項措施(科學調度江河和水利工程水資源;優先保障群眾飲用水;千方百計保障農業灌溉用水;從中央預備費中拿出100億元抗旱救災;抓緊研究推動晚稻豐收的舉措),環環相扣、步步為營。

7月下旬以來,南方地區出現了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平均強度最大的高溫少雨天氣,高溫熱害與乾旱疊加對糧食生産造成嚴重威脅,情勢刻不容緩。

糧食安全,重在秋糧。現在,距秋糧大面積收穫只剩一個多月時間,秋糧生長髮育和産量形成進入重要階段,一定要緊抓近期抗災減損窗口期,把防範各類極端天氣保秋糧豐收作為首要任務,爭取多部門聯動,確保資金支持,調動各方力量,盯住關鍵時段、關鍵地區、關鍵品種,分區評估、分類施策,層層壓實防災減災責任。具體可在以下方面精準發力:

提前謀劃研判,制定防控預案。加強農業農村、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應急值守和溝通協作,結合數字化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保障預案,健全科學、高效的應急保障網絡,強化水情、墑情、苗情監測分析,分區域、分類型、分作物評估高溫乾旱影響,編制完善抗旱預案,有針對性採取防範應對旱情措施。同時,健全預警和農業應急管理體系,加密災情調度,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上報工作,為精準指導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分區分類施策,做好田間管理。對出現旱情不重,且灌溉條件較好的田塊要根據旱情發展形式及時灌溉補墑,做好以水調溫關鍵措施。對丘陵崗地、“望天田”等缺乏灌溉條件的地區,加緊調度抗旱水源,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噴施抗旱保水劑等應對措施,盡力緩解高溫旱情影響。對受災特別嚴重的地區,要根據當地條件適時補種晚秋作物或割茬蓄留再生稻。同時,還要積極做好應對其他災害的準備,做好防範暴雨、洪澇、強風、病蟲等自然災害的物資和人員準備。

廣辟抗旱水源,統籌水量調度。加強對江、河、湖、庫等水源的科學調度管理,尤其要及時下撥救災資金和物資裝備,動態完善相關調度方案。因地制宜採取應急調水、新辟水源、臨時架泵、新修水池塘壩、延伸供水管網、錯峰輪灌等綜合措施,保障農作物生産用水。考慮調度長江上游水庫群,向中下游適度補水,及時啟動調整應急響應,組織開展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合理調水、科學用水,確保生産生活用水兩不誤。

調動社會力量,強化社會化服務。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引導供銷社、農技推廣站、合作社、合作經濟組織開展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聚焦南方中稻、夏玉米、大豆等品種,幫助受災影響嚴重的小農戶做好防災工作,降低災後損失。

加強技術指導,做好服務保障。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專業技術力量,細化關鍵抗旱和應急處理措施,組織黨員、各級幹部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生産一線,帶技術帶物資蹲點包片,結合農業12316熱線電話和三農微信公眾號的信息反饋,指導農民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關鍵問題。同時加強媒體宣傳,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形式,尤其是公眾使用比較廣泛的新媒體平臺,分災情、分環節制定發佈應對實招,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防災減災,營造良好氛圍。

在多年應對洪澇災害與旱災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抗災經驗,加上近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但我們依舊不能掉以輕心。畢竟,氣候變化,非一日之事,應對氣候變化,亦非一日之功。

惟有實施多管齊下共治,上下聯動發力施救,方能夠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奪取糧食豐收。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天龍;崔向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