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學精準有效防控疫情

2022-11-19 08:0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發佈以來,各地迅速貫徹落實,在風險區劃定、核酸檢測、人員流動等方面採取更為精準的措施。如何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問:二十條措施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為什麼取消了中風險區的判定?

答:鋻於中風險區管控人員的數量比較大,後續陽性檢出率比較低,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區域人員的管控,更加科學精準地進行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中取消了中風險區的判定,並且更加科學精準地判定高風險區,以單元、樓棟為單位進行判定。這樣的優化調整,對各地的疫情處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流調、風險研判更加精準高效,要把該管住的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這也要求各地不斷總結以往疫情處置的實踐經驗,探索性、創新性地做好疫情快速處置。

問:高風險區域內如何進行核酸檢測?

答:關於核酸檢測,要求在高風險區實施封控以後前3天進行,後續檢測的頻次可以根據前3次檢測結果確定。在解除管理前的24小時內,要完成一次區域的全員核酸檢測。在這個過程中,對於納入封控的人員、存在沒能及時轉運的風險人員、抗原檢測陽性的人員、混採陽性待復核的人員、行動不便的病人和高齡老人等,要實行上門採樣,單採單檢。

問:沒有疫情的地區如何開展核酸檢測?

答: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主要是嚴格落實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的核酸檢測要求,做到應檢盡檢,確保高質量、符合頻次要求的核酸檢測,不得隨意不檢、漏檢,也不能擅自擴大核酸檢測範圍。

問:發生疫情的地區如何開展核酸檢測?

答:發生本土疫情後,要在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根據疫情發生地區人口規模大小、感染來源是否明確、是否存在社區傳播風險及傳播鏈是否清晰等因素綜合研判,根據風險大小,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確定檢測人群的範圍、頻次和先後順序。

如果當地疫情僅有零星的感染者,傳播鏈條清晰,在沒有社區傳播風險的時候,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當疫情存在擴散風險時,疫情所在的區可以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連續3次核酸檢測沒有發現社會面感染者後,間隔3天再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

感染者活動頻繁、停留時間長的其他區,可基於流調研判,劃定一定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原則上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員核酸檢測。

問:對公共場所查驗核酸檢測證明有什麼要求?

答:為有效防範疫情擴散蔓延,跨區域流動人員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汽車、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抵達目的地後要按照屬地要求進行“落地檢”,入住賓館酒店和進入旅遊景區人員需要查驗健康碼和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3歲以下嬰幼兒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問:如何緩解核酸檢測的供需矛盾?

答:一要優化採樣點的佈局,對採樣點實施網格化管理,覆蓋轄區內的服務人群。二要向社會公佈採樣點的相關信息,也可以建立和完善電子地圖,並及時更新,方便群眾查詢,並方便就近進行採樣。三要合理安排採樣時間,優化採樣人員的班次。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錯峰提供採樣服務。四要做好採樣點供需情況的監測,密切關注群眾檢測的需求,針對人口密度較大、人流量比較高的社區和場所,通過增設採樣點位、增加採樣人員等方式,擴大採樣服務的供給。(記者 白劍峰整理)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