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解讀問答

2022-12-27 17:25 來源: 衛生健康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總體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全面加強對防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時因勢動態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經受住了全球疫情的多輪衝擊,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對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等在我國的廣泛流行,極大減少了重症和死亡,也為疫苗、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醫療等資源的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我國疫情流行和病亡數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當前,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新冠病毒變異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趨向於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潛伏期。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全球流行優勢毒株,雖然感染人數多,但致病力較早期明顯下降,所致疾病將逐步演化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綜合考慮病毒特點、疫情形勢、疫苗接種、醫療資源準備和防控經驗等因素,我國已具備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

二、《總體方案》中為何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出於哪些考慮?

2020年1月20日,經報國務院批准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當時命名為“新冠肺炎”,主要考慮疫情初期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現。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主要流行株以後,致病力減弱,僅有極少數病例有肺炎表現。考慮到肺炎僅反映了病毒感染後較為嚴重的患病狀況,不能概括所有感染者臨床特徵,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更加符合目前的疾病特徵和危害。

三、《總體方案》對“乙類乙管”實施的時間進度安排是什麼?如何平穩有序過渡?實施“乙類乙管”後的工作目標將做怎樣的調整?

《總體方案》明確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並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願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佈頻次和內容。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各地各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完善應對準備,調整防控措施,統一規則、分類指導、防範風險,確保平穩有序實施“乙類乙管”。實施“乙類乙管”後,防控工作目標要圍繞“保健康、防重症”,採取相應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主要有哪些應對措施?

一是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在重症高風險人群中推動開展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二是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相關藥品和檢測試劑準備,滿足患者用藥和檢測需求。三是加大醫療資源建設投入,重點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準備。四是調整人群檢測策略,社區居民根據需要“願檢盡檢”,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五是根據疾病嚴重程度,分級分類救治患者。六是做好社區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和分級服務,摸清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合併相關基礎疾病和疫苗接種情況,提供分類分級健康服務。七是強化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醫院、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大型企業等重點機構防控,嚴防場所內聚集性疫情風險。八是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為農村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提供就醫保障。九是強化疫情監測與應對,研判疫情發展態勢,依法動態採取適當的限制聚集性活動和人員流動等措施壓制疫情高峰。十是倡導堅持個人防護措施,落實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十一是做好信息公佈和宣傳教育,全面客觀宣傳解讀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目的和科學依據。十二是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取消“五個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

五、《總體方案》對進一步推動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是如何安排的?

疫苗接種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預防重症、減少死亡的有效手段。從個體上看,可以有效保障老年人群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從全社會看,可有效減少發生醫療衛生資源擠兌的風險。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後,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持續面臨被感染的風險,《總體方案》對接種工作再次作出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動員力度,科學評估接種禁忌,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覆蓋率。

六、在加強免疫接種時,對疫苗選擇和時間間隔有什麼要求?

目前所有批准附條件上市的或緊急使用的13種疫苗都可用於第二劑次加強免疫,包括新增緊急使用的4種疫苗,優先推薦序貫加強免疫,或含奧密克戎毒株或對奧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各地將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週密組織實施,優化服務形式,繼續做好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較嚴重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完成第一劑次加強免疫接種滿6個月後,可進行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

七、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如何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治療藥品和檢測試劑準備工作?如何提高藥品和抗原檢測試劑的可及性?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藥品在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是醫療救治的重要保障。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治療藥品和檢測試劑的準備,滿足群眾使用需求,《總體方案》明確要求,一方面,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按照三個月的日常使用量動態準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中藥、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解熱和止咳等對症治療藥物;按照分級分類診療要求,未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感染者、輕型病例居家自我照護,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零售機構等也要做相應的準備以保證藥品的可及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服務人口數的15-20%動態準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中藥、對症治療藥物和抗原檢測試劑,人口稠密地區酌情增加。各地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要擔負起藥品試劑準備的領導責任,指導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做好藥品和檢測試劑準備。另一方面,各省份要基於人口基數、疫情發展形勢、各型病例比例等因素,提前測算藥品的需求量,並將測算結果提供相關部門來指導企業積極做好藥品保供相關工作,引導合理有序精準投放,有效緩解患者買藥難、用藥難等問題,平穩度過疫情高峰期。

八、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需要作哪些醫療資源準備?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如何做好醫療服務?

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做好醫療救治資源準備是“先手棋”、“關鍵棋”。《總體方案》要求各地加大建設投入力度,儘快完成醫療資源準備任務,重點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準備。一是進一步加強發熱門診設置,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應設盡設、應開盡開”,具備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開設發熱診室(門診),配備充足的醫療力量,滿足患者就醫需要。二是要以地級市為單位,根據人口規模,迅速將符合條件的方艙醫院升級改造為亞(準)定點醫院,並保障醫療力量充足。三是定點醫院加強重症床位設置。省會城市、發揮區域醫療中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其定點醫院還要設置獨立的血液透析中心、分娩室、兒科病房,滿足特殊患者救治需求。同時,要組建多學科醫療團隊,建立上級醫院對口指導關係,保證醫療質量與安全。四是要求二級醫院按標準建設和改造重症監護單元,確保各重症監護單元隨時可使用,作為三級醫院重症醫療資源的有益補充。五是要求三級醫院強化重症醫療資源準備,合理配備重症醫護力量,確保綜合ICU監護單元可隨時使用,通過建設可轉換重症監護單元確保24小時內重症監護資源增加一倍。提前組織醫護人員開展重症醫學專業培訓,迅速擴充重症醫學隊伍力量。建立重症醫學專業醫護人員和其他經培訓醫護人員混合編組工作模式,確保重症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有序開展。

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哪些人群需要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

《總體方案》規定,社區居民根據需要“願檢盡檢”,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為保證居民檢測需求,要求社區保留一定數量的便民核酸檢測點,零售藥店、藥品網絡銷售電商等要充足供應抗原檢測試劑。

同時,考慮到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場所,有關脆弱人群發生重症風險較高,一旦傳染源引入,易發生聚集性疫情,因此提出對以下幾類人群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一是對醫療機構收治的有發熱和呼吸道感染症狀的門急診患者、具有重症高風險的住院患者、有症狀的醫務人員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二是疫情流行期間,對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的工作人員和被照護人員,定期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三是對社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風險的社區居民、3歲及以下嬰幼兒,出現發熱等症狀後及時指導開展抗原檢測,或前往社區設置的便民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四是外來人員進入脆弱人群聚集場所時,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現場開展抗原檢測。

十、如何實施分級分類診療?如何使重症高風險人員及時得到救治?

《總體方案》要求依託醫聯體構建分級診療體系,醫聯體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有各自的功能定位,以滿足患者就醫需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做好人群健康監測和健康管理,特別對老年人合併基礎疾病等重症高風險人群要實施分級健康服務;醫聯體內二級醫院主要提供技術支持,提高基層醫生對高風險人群的識別、診斷和處置能力,同時做好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工作;醫聯體內牽頭三級醫院負責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併為基層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在病情變化需要就診時提供綠色通道。

在提升基層重症救治能力的同時,還要提高基層醫生對高風險人群的識別、診斷和處置能力,加強分級分類收治工作,指導地方建立分片包乾責任制,要求以地級市為單位,建立三級綜合醫院分片包乾責任制。按照分區包片原則,為每一家三級綜合醫院劃定責任範圍,對口收治劃定區域內高齡合併新冠病毒感染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實現老年重症患者包乾管理“全覆蓋”。需要指出的是,分區包片劃定的是責任範圍,並不意味著只負責劃定區域內患者的收治,任何醫院不得以劃定區域為理由推諉、拒收其他區域轉來的重症患者。對三級醫院來説,劃定責任區域是相對的,落實首診負責和急危重症搶救制度是絕對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將完善三級醫院收治老年重症患者監督考核機制,建立三級醫院收治老年重症患者和陽性患者“日報告”制度,並將收治情況納入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十一、《總體方案》明確對哪些人群開展健康調查?如何推進分類分級健康服務?

主要是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尤其是合併基礎疾病(包括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進行摸底。分類綜合考慮了基礎疾病情況、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和感染後風險程度等,是由專家進行綜合研判制訂的標準。一級服務主要是對一般人群,開展健康教育、引導未接種加強免疫疫苗的老年人,經醫生評估後符合接種條件的,儘快接種疫苗。二級服務是在一級服務的基礎上,對於次重點人群,對居家治療的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感染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實際通過網絡、視頻、電話、遠程或線下方式指導開展抗原檢測、健康監測,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指導等。如出現持續高熱、呼吸困難、指氧飽和度小于93%等情況應儘快轉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需要進行隨訪,至居家治療觀察結束。社區(村)協助落實對居家治療感染者的管理,對有定期就醫需求的指導協助就醫,協助提供購藥送藥等服務。三級服務主要是對重點人群,在二級服務的基礎上,對於失能老人或高齡行動不便感染者,經縣(市、區)衛生健康部門確定的專家團隊或上級醫院評估後決定收治方式。對重點人群感染者和有緊急醫療需求的人群,社區(村)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助轉診。

十二、《總體方案》對重點機構疫情防控做了哪些規定?

《總體方案》要求,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精神專科醫院等人群集中場所結合設施條件採取內部分區管理措施。疫情嚴重時,由當地黨委政府或聯防聯控機制經科學評估適時採取封閉管理,並報上級主管部門,防範疫情引入和擴散風險,及時發現、救治和管理感染者,建立完善感染者轉運機制、與醫療機構救治綠色通道機制,對機構內感染人員第一時間轉運和優先救治,控制場所內聚集性疫情。醫療機構應加強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個人防護指導,強化場所內日常消毒和通風,降低場所內病毒傳播風險。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大型企業等人員聚集的重點機構,應做好人員健康監測,發生疫情後及時採取減少人際接觸措施,延緩疫情發展速度。疫情嚴重時,重點黨政機關和重點行業應原則上要求工作人員“兩點一線”,建立人員輪轉機制。

十三、《總體方案》對農村地區做好疫情應對準備提出哪些要求?出於哪些考慮?

考慮到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基礎相對薄弱、醫療衛生資源相對不足等實際情況,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流行高峰對農村地區的影響,最大程度保護農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總體方案》將農村地區疫情防控作為一個重要方面,細化實化各項疫情應對準備工作。做好農村居民宣教引導,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作用,做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加強醫療資源配置,配足有關治療藥物和設備。依託縣域醫共體提升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保障能力,建立重症患者就醫轉介便捷渠道,統籌城鄉醫療資源,建立健全綜合性醫院與縣級醫院對口幫扶機制,為農村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提供就醫保障。根據區域疫情形勢和居民意願,適當控制農村集市、廟會、文藝演出等聚集性活動規模和頻次。

十四、《總體方案》對疫情監測提出了哪些要求?在疫情應對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

按照《總體方案》要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要繼續動態追蹤國內外病毒變異情況,評估病毒傳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點變化,及時跟蹤研判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同時要監測社區人群感染水平,監控重點機構暴發疫情情況,動態掌握疫情規模、範圍、強度和病毒變異情況,研判疫情發展態勢。此外,繼續依託全國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對法定傳染病病例個案信息實時、在線監測。在疫情應對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實時綜合評估疫情流行強度、醫療資源負荷和社會運行情況等,依法動態採取適當的限制聚集性活動和人員流動等措施壓制疫情高峰,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十五、《總體方案》對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有哪些要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倡導個人繼續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加強個人防護,按照要求分級分類就診。《總體方案》指出,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大家要繼續堅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在公共場所保持人際距離,及時完成疫苗和加強免疫接種。疫情嚴重時,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孕婦、兒童等儘量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落實居家自我照護,減少與同住人接觸,按照相關指南合理使用對症治療藥物,做好健康監測,如病情加重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十六、《總體方案》對中外人員往來管理做了哪些優化?

按照《總體方案》要求,一是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無需向我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將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后再來華。二是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三是取消“五個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四是各航司繼續做好機上防疫,乘客乘機時須佩戴口罩。五是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産、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提供相應簽證便利。逐步恢復水路、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根據國際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