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做好能源保供穩價,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2023-01-06 07:4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小寒來臨,春節將至,供暖季能源供應正處關鍵時期。1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進一步強化重要民生商品、醫療物資、能源等保供穩價,確保春節期間市場供應充足和價格平穩,保障群眾醫藥需求和溫暖過冬。當前,各地正加足馬力確保能源供應,為平穩度冬提供堅實保障。

供暖季能源供應有序推進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過去一年我國物價保持平穩,糧食、能源等穩定供應能力進一步提升,這極為不易,為穩經濟、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據調度,去年12月1日至15日,全國煤炭産量達1.9億噸,日均産量1251萬噸,全國統調電廠電煤庫存1.76億噸、可用24天,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溫暖過冬提供了堅實可靠保障。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樞剛介紹,電力方面,目前華能集團的裝機容量已達2.12億千瓦,年發電量佔全國發電量的近10%。供熱方面,集團供熱面積已超過10億平方米。煤炭方面,集團持續加大煤炭保供力度,“不管市場上煤價再高,我們為了能源保供的需求,還是應開盡開。”溫樞剛説。

“天然氣冬季保供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説。去年12月7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泰安—泰興段正式建成投産,實現俄氣入滬、“北氣南送”。目前,集團的LNG接收站可以夜間靠泊,這意味著當前“每三天接卸一船貨”可變為接卸兩船貨,可以保證必要時實現“南氣北送”,確保能源穩定供應。

國內能源價格總體平穩

做好能源保供工作,要確保國內能源價格不因市場需求變化産生過大波動。國資委發佈的數據顯示,為保證增産量、穩價格,國內煤炭企業帶頭執行電煤長協機制。去年中央企業煤炭日均産量達296萬噸,同比增長7.6%,再創歷史新高。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2家企業帶頭執行電煤中長期合同,自産煤合同簽約率達93.6%、履約率近100%,2021年以來累計讓利超2400億元。

伴隨能源體制機制持續改革深化,“能升能降”的價格機制也正助推社會用能更加高效,進而推動能源市場穩定供應。

去年7月,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啟動試運行,標誌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率先在南方區域落地。“該市場體系涵蓋了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其中電力現貨市場可根據市場實時供求情況,發現電力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價格,推動整個社會高效用能。”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孟振平説。2022年,現貨價格最高為1.07元/千瓦時,最低0.069元/千瓦時。電價能升能降,真正發揮了電力市場價格發現作用。據統計,南方區域去年增加煤電企業收入約300億元,及時疏導燃氣發電成本約70億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居民、農業用電由電網企業保障供應,通過低價電源等措施保持價格穩定。

天然氣方面,據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成介紹,國內主要供氣企業管道氣平均供氣價格多在每立方米2元至3元,部分尖峰增量氣源價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元至5元,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

進一步抓好能源保供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進一步抓好能源保供。持續釋放煤炭先進産能,落實幫扶煤電企業紓困政策,支持能源企業節日安全正常生産,強化能源調度,做好電力、天然氣頂峰保供預案,確保民生用能,加強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用能保障。

各方正積極推進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南方電網有關負責人表示,臨近春節外出人員集中返鄉,居民用電負荷將明顯增加,南方電網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持續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平臺作用,最大限度釋放煤電、氣電的發電能力,堅決避免拉閘限電;中國華能集團有關負責人説,將重點做好應對極端天氣影響的預案,確保冬季一旦有需要,就可以開栓供熱;國家管網數據顯示,當前國産天然氣增量較為穩定,與管網相連的儲氣庫已有165億立方米的儲備,同時集團的LNG接收站也實現了衝峰能力的再提升。到去年12月15日,全國天然氣用量已經達到13億立方米/日,接近2021年13.72億立方米/日的極值。國家管網集團有關負責人説,集團具備在高峰期消費達到每天15億立方米的衝峰能力,有信心應對寒潮。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對煤炭、發電、電網、石油石化和管網等企業,分類精準施策,激發企業積極性,全力提質增效保供應。同時,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化煤炭與煤電、煤電與可再生能源“兩個聯營”,加大對優質煤炭資源儲備和開發力度,加強重要能源、油氣資源開發增儲上産,多措並舉、開源挖潛,進一步增強能源電力供應支撐托底能力。(記者 廖睿靈)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