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把民生實事一件一件辦好

2024-03-10 09:1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就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住房、醫療疾控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將在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養上發力

“建成教育強國需要在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上發力。”懷進鵬表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教育階段,去年底毛入學率超過了60%,規模已經居世界第一。下一步教育部將在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養上發力,在學術生涯的起步階段就開始長週期、高強度、穩定支持,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助力青年人才産出重要的原創性、顛覆性成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懷進鵬表示,將把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優質教材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保障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鍊和充足的課間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對教育系統來説,人工智慧是把‘金鑰匙’。”懷進鵬表示,將培養一大批具有數字素養的教師,把人工智慧技術深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全環節,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讓教師更加創造性地教。

將重點從五個方面穩就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為1200萬人以上。王曉萍介紹,今年就業市場開局良好,企業開工復産、農民工返崗流動平穩有序,求職招聘活躍度上升。人社部門將重點從五個方面穩就業:穩定就業崗位,延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落實和完善穩崗返還、專項貸款、就業和社保補貼等政策;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的支持,大力培育數字經濟、銀發經濟、綠色經濟等就業新增長點;提升就業技能,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優化就業服務,促進供需對接;保障重點群體,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做好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殘疾人等困難人員就業幫扶。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王曉萍表示,將加快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一是服務産業發展,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二是創新培養方式,建立與行業企業的良性互動機制;三是暢通發展通道,增強年輕人學技能、進工廠的意願;四是營造良好環境,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

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倪虹介紹,今年將再改造5萬個老舊小區,建設一批完整的社區;繼續加大城市的燃氣、供水、污水、供熱等老舊管網的改造力度,再改造10萬公里以上;再啟動100個城市、1000個以上易澇積水點治理。“大家一起來參與、一起來支持,共同把民生的實事一件一件辦好。”倪虹説。

“城市為了健康也需要體檢”,倪虹表示,城市體檢一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查找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二是要堅持目標導向,查找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體檢找出來的問題,就是城市更新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這是破解房地産發展難題、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倪虹介紹,住建部門將重點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還要下力氣建設好房子。“房地産企業今後拼的是高質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務。誰能抓住機遇、轉型發展,誰能為群眾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誰就能有發展,誰就能有未來。”倪虹説。

政府工作報告還對優化房地産政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倪虹表示,2023年,住建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實現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下一步,還將聚焦穩市場、防風險、促轉型等三方面繼續開展工作。

築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

疾控工作和人民健康福祉息息相關。王賀勝説,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平均報告時間從5天縮短到4個小時;國家層面建立了72小時內快速鑒定300種病原體的技術體系。下一步,將加快推動疾控事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築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做好重點傳染病防控。王賀勝介紹,目前我國傳染病防控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也要清醒認識到,新發突發傳染病發生風險仍然持續存在,鞏固傳染病防控成效的任務仍然艱巨,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王賀勝説,為防範和應對未知病原體引發可能導致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國家疾控局將堅持底線思維,認真總結借鑒新冠疫情的防控經驗,會同相關部門提前謀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以準備工作的確定性,來應對傳染病大流行的不確定性,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多渠道監測預警體系、應急預案體系、科學防控體系、群防群控體系等。(記者 汪文正、李忱陽、閆伊喬)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豫